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清明拜访 ...
-
清明时节除了祭祖,大家还会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外出踏青,对于萧景安和郑少虞来说,蓝田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比起踏青,他们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赵承真的草庐布置的简单却不失精巧,香炉里还燃着降真香。他请两位在对面坐下,同时吩咐道童上茶。“这是雪芽,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二人浅尝了一口,心想赵先生实在是谦虚。雪芽产量极少,采摘难度又大,这肯定是他从青城山带来的。他们从来不执着于口腹之欲,但是也听闻过此茶的珍贵,所以能有幸一品他们也很开心,道谢后顺便表达了希望他们的贸然登门没有打扰到赵承真的休养。
“你们喜欢就好。”赵承真看起来恢复的很好,即便是阴冷的时节,可他已经不再需要火炉的陪伴了。“这段时日我没有访客,很是孤单,幸好今日你们来了。不过好不容易等到了国子监的假期,两位郎君不选择和朋友结伴而行,反而来到我这无聊之地,难道是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
“无聊?如此环境还不好吗?”注意到赵承真脸上露出笑容,萧景安就继续说下去。“生活在此处有衣可蔽体,有食可果腹,推开窗便是美景,闭上门就是清静,我实在想不出来哪里不好。”
郑少虞在一旁补充道:“先生学识渊博,若能得到您的指点,我们定能受益无穷,这可比外出踏青更有意思。”
此话一出,赵承真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真实了。萧景安和郑少虞对视一眼,默默松了一口气。
世家子弟察言观色的能力是一绝,所以一进门他们就发现赵承真其实并不像看起来一样平易近人。或许是本性使然,赵承真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他并不确定双方适不适合继续聊下去,不过不会让人觉得被怠慢了。不过刚才那番话倒是让赵承真很满意。
“你们一个兰陵萧氏,一个范阳卢氏,应该不是对科举之事感兴趣,可是我除了在科举上有些成就外,似乎并没有可以指点二位的地方。”
“先生您太谦虚了。”郑少虞不认同道:“成为进士之后,您在吏部任职了一段时日,后来在外游历见识了人生百态,我们二人又怎么能与您相比呢?之前听过一次您的讲学,我们受益匪浅。因此,晚辈斗胆想请先生解惑。”
赵承真笑道:“在下并不认为自己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不过如果能帮到你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得到同意后,他们将自己的疑惑和盘托出。
“先生,晚辈心中有数,自己并非绝世之才,借着祖辈的荣光才可以走一条大多数人无法接触到的捷径。因此虽然做不到名扬天下,但是只要不令家族蒙羞也算是功德一件。最近长安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多。我们这样日复一日,可以说是枯燥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回馈家族的培养,那我这个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建功立业,现在可以实现吗?凭我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现在的一切吗?”
萧景安说话间整个人已经染上了一丝愁绪。“倘若我把家族给予的一切如数返还,并决定不再和他们有任何的关系,那是不是就真的能做到无关了呢?不瞒您说,这些疑惑我也问过自己的师傅,他给我的建言是多出去走走看看,或许外面会有我想要的答案。可惜我只看到了世俗的黑暗和无奈,并没有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所以今日想来请您指点迷津。”
“萧郎君善于思考人生,这很好。”赵承真听他叙述完,不由得想起了从前的自己。“不过,家族给予你的一切可不是说还就能还清的。既然听过我的讲学,想必对我也有几分了解了。”
二人点头:“略有耳闻。”
“我的家世很平凡,就是临海的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母亲将我抚育成人。幼年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可我过的很幸福。”说到这里,赵承真的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当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一心想着补贴家用。而且学习很枯燥,靠着一点小聪明也得到了众人的夸奖。阿娘却不认同我的想法。”
赵承真的母亲于氏识字不多,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她认为读书时最紧要之事。他就在母亲温柔的教导中长大了,可是成长的代价就是母亲渐渐变多的白发以及不再挺直的脊梁。
“原来她已经不再年轻了。”赵承真轻叹了一口气:“我知道她希望我可以考取功名,这是她心中最好的前途。之前浑浑噩噩度日的我,终于决定发奋读书。可能我在读书一事上有些天赋,所以一次就中了进士,然后进入了官场。不久之后,阿娘就离世了。”
萧景安和郑少虞早就从崔成之口中听过此事,亲耳听到后更觉此人值得崇敬。“不幸中的万幸了,先生的母亲应该没有遗憾了。而且,您现在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的生活。”
“是啊,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赵承真觉得口干舌燥,于是饮了一盏茶,继续说道:“无论家庭富贵还是贫穷,我们都无法和他们断绝关系都无法确定地说将他们给予的一切如数返还。虽然参加科举是为了实现阿娘的期望,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当我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时,发现仅凭阿娘根本就无法支持我走完这段路,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热爱这件事。”
“既然如此,先生为何又选择离开了呢?”
赵承真笑了笑,从窗边看到了院中苍翠欲滴的树木。“有很多人都问过我。其实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不适合,所以就想离开了。踏入官场之前,谁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谁不想为百姓多做几件实事呢?可惜了。”
可惜世态炎凉,官场黑暗,根本就没有他大展拳脚的地方。
“阿娘离世后我需要守孝,于是借此离开了长安。为了找寻生存的意义,我走到了青城山。”
“先生选择在青城山入道,是不是意味着您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是的。”赵承真点头:“离开长安后我一路南下,被青城山的美景吸引,便在此处停留。在和赵天师的交谈中我以为这就是我打归宿,所以选择成为一名道士。道士的生活可以说是与世隔绝,虽然偶尔也会下山帮助百姓,可能做的实在太少,我发现了这也不是我心中所求。”
郑少虞听得认真,回应道:“看来,先生想要的答案不在尘世之外。”
“不错。原来我离开的地方就有我寻求的结果。所以,我告别了青城山的一切,选择回到起点。”
“晚辈冒昧,请问先生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闻言,赵承真竟然有些犹豫。“难以言明,所以我很赞同裴公的话。”
“可是书上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那是因为圣人已经见识了人生百态,能够修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干扰。可我们现在还不是。”赵承真道:“仅凭着前人留在书简上的只言片语去行事,那么最终得到的会是你自己吗?既有疑问,为何不想着去主动寻找答案呢。”
二人一点就通:“先生是想让我们更有计划和方向,不耗费时光。”
窗外传来阿青和村民交谈的声音,众人正兴高采烈地邀请赵承真一起外出游玩。
“我待会儿就过去。”赵承真抽空回了一句,然后又转回来。“我曾经以为读书做官只是为了光耀门楣,即便我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有的人嘲笑我愚蠢,放弃了大好的前程,可我觉得评判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在地位的高低,而要看他做了什么。我用自己最好的年华去探寻自己想要走的路,现在我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我想要为天下人,为更多像我一样出身的人发声。我不希望你们这样的青年才俊再去耗费一段好时光,所以我建议你们立刻行动。只有真正看见了世界,以后的路才可以走的坚定。”
郑少虞若有所思:“但是请恕晚辈愚钝,您在书院的话,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莫非是通过培养学生,可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那不是还有可以参加科举的学子?”赵承真请他们移步到院外。“长安是青苍的都城,想要实现这个愿望我只有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官场的确是最便捷的途径,但我们秉持的理念并不相同,我怕自己会随波逐流。樊桐书院就是最好的归宿。正如你所说,书院有一部分学子终生与科举做官无缘,可世间需要读书识字的难道只有官员吗?学识不在身份,不在钱财,惟心而已。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都是有识之士,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出身为何,都能记得曾经的教导。这对于青苍来说,应当也是好事一件。”他笑着看向两人:“这其中道理,你们可明白?”
萧景安和郑少虞本就是同辈中的佼佼者,自然理解。“先生此番话,学生明白。这样看来,我们的烦恼实在不值一提。”
“人生于世,烦恼万千,没有高低之分。居于庙堂也好,身处江湖也罢,我们总有一刻会生出疑惑。有的时候可以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的时候就只能靠自己了。比如此刻,我能说的都是浅显的道理,因为这终归是你们的人生。而这世间风景万千,定然有一处是属于自己的。只是这个过程应该会很久很难,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二人对视一眼,点头道:“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承真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赞赏道:“好!少年当如是!”
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他们心情舒畅,自然有闲情可以和赵承真探讨学习做官之事,觉得受益匪浅。
静静流淌的江水因为游玩的船只变得汹涌起来。崔成之和裴长简站在岸边,觉得十分无聊。
“年年踏青,年年都选择在此处,真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是吧,我觉得彩头应该再多一些。”
崔成之偏头看了裴长简一眼,无奈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裴长简却不理会,环顾四周发现了旁边有人在效仿魏晋,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想必你仍旧会觉得无聊。”紧接着他又给出了一个十分欠揍的回答:“西面倒是有人在斗草,你不如加入她们?”
崔成之感到无语,转身回到了亭子里。裴长简跟在他身后,絮絮叨叨:“大好的时光,怎么会有人选择登门拜访?若我是赵先生,一定不会欢迎他们。”
“所以你不是啊。”崔成之回道:“赵先生若是见到了这两位出色的少年郎,肯定会很高兴,才不介意被打扰。”
江边的柳絮被微风吹起,飘散在人群中,大家一边远离一边整理自己的衣裳。
裴长简听到后只是笑了笑:“当时他们邀请你的时候,怎么不一起呢?我记得你对赵先生也很感兴趣。”
“那也不一定非要见面。”崔成之指了指自己:“何况,我人还在这里,抛弃了家中舒适的环境陪你外出,你怎么老是提起不在的人呢。”
“抱歉,成之。”裴长简歉意一笑:“其实我并不是想要扫兴,只是你们总是一起行动,今日总觉得怪怪的。而且最近的日子越过越无聊了。不过,听闻前段时日和暖阿姊喜得麟儿,我还没来得及向崔家道贺呢。”
提到家人,崔成之脸上带上了一抹笑容。“我一定会向阿姊转达。”转而他又变得苦恼起来:“五年前,阿姊大病一场身体就变得十分虚弱,好不容易才补回来一些,估计现在又不好了。我准备趁田假的时候去随州看望一下阿姊。”
“理当如此。”裴长简道:“裴家虽然比不得博陵崔氏,却也有一些珍贵的补品,如果有需要的,你尽管开口。”
崔成之笑道:“我还真需要你的帮忙,却不是因为补品。距离田假还有一段时日,我得做好充足的准备。”
“嗯,自然。”
“随州不比长安,所以我想带一些适合阿姊现在使用的物品过去,不知长简可有推荐?”
这个想法很正常,但是裴长简觉得很奇怪。“这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你交友甚广,难道身边竟没有一个精通医术之人?比起问我,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吧?”
“若是我现在能找到他们就好了。”崔成之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太子殿下身体抱恙,宫中医师一直找不到原因,于是城中有名望的几位医师被传入宫中了。还有,蝗灾一事虽已得到控制,灾民却没有离开,以防万一,还有一部分赶去帮忙了。好巧不巧,我认识的几位朋友就在其中。其余之人我实在不敢信任,毕竟事关阿姊,若是用错补品,结果……所以,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还有没有值得信赖的医师。”
裴长简沉思片刻,抚掌道:“云同不是还在?而且,和他一起过来的榆宁郡主似乎也是一名医师。”他补充道:“我虽然不了解此人的医术,但是三原县的事情传遍了长安,大家都知道鹤拓的榆宁郡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陛下还有赏赐嘉奖。之后陈县尉请她帮忙,也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如此看来,应该不会差。而且同为女子,她应该能给出更好的建言吧?就是不知道你该如何拜访,她可是郡主。”
“拜访不是难事,我和云同有些交情,也曾去过郡主府。”崔成之向裴长简道谢,就准备去送拜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