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试探着抿了一口,野栗独有的清甜瞬间漫开,顺着舌尖往下滑时,那豆腐竟自化了,半点颗粒感也无,只留满口温润。

      她满意地找了几个粗瓷小碗,每个碗里盛多半碗栗子豆腐,到时候摆在最前头,让人一眼看出是新吃食。

      余下的便与寻常豆腐一通放进竹篮,覆上湿布保着嫩气,需用时再切不迟。

      明天开业时可以先切些小块,给街坊们试吃。

      张婆婆爱吃甜口,胡老头喜欢软糯的吃食,这栗子豆腐定能合他们的胃口,说不定还能引些新客来。

      东方刚染出一抹鱼肚白,她已经把栗子豆腐装进食盒,和豆腐、豆腐脑一起放进小车,推着小车出了门。

      到镇上时,张婆婆就提着菜篮迎上来,老远就喊:“盈月姑娘,今日怎么比往常早了?”

      沈盈月笑着解开蓝印花布,先把装栗子豆腐的小碗摆在最前面。

      甜润的栗香瞬间混着豆香就飘了出去,沈盈月含笑道:“婆婆早,今日做了点新吃食,您要不要先尝尝鲜?”

      话音刚落,周围就围过来几个熟客。

      一位妇人凑上前,看着碗里的栗子豆腐,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奇了怪了,怎么是褐色的?”

      沈盈月拿起木勺,舀了小半碗递给她们:“这是栗子豆腐,用后山的野栗子做的。”

      妇人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哎哟,好吃,和以前的都不一样!盈月姑娘就是会琢磨新花样,给我来两包,我带回去做菜!”

      旁边赶早工的汉子也急着要尝,沈盈月刚盛好一碗,就见胡老头背着手晃过来,语气还是老样子:“盈丫头,新吃食也给我来一碗,别跟上次似的,还得我跟你讨。”

      沈盈月忍不住笑,给胡老头盛了碗满的:“胡老头你放心,早给你留着了。”

      “没大没小。”胡老头笑了一声,接过碗,小口抿着,没像往常那样挑刺,只点了点头,“嗯,比王老三那硬邦邦的豆腐强多了。”

      这话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有说要带回去给家人尝的,有问能不能多买几碗的,没一会儿,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

      沈盈月手里的动作没停,胡老头站在摊位旁没离开,看着她忙活的样子,压低声音问:“盈丫头,我听巷口的老周说,昨晚王老三去你家找事了?还拎着根木棍,闹得动静不小?”

      沈盈月盛豆腐的手顿了顿,胡老头看着嘴硬,倒还记挂着她的事。

      她笑了笑,语气放得轻松:“是来了一趟,不过没什么大事,我跟他理论了几句,他就走了。”

      可胡老头哪会信这么简单,重重哼了一声,声音都拔高了些:“没大事?那家伙的性子我还不清楚?他要是没讨着好,能这么轻易走?是不是砸你东西了?”

      “你别怕,要是他真敢欺负 ,咱们街坊们都能给你撑腰,不能让他这么横行霸道,欺负你一个小姑娘!”

      想必胡老头十分了解王老三的为人,这还真给他猜对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街坊都安静了些,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沈盈月,都带着担忧。

      沈盈月依旧温和地笑着,一边给面前的街坊切豆腐,一边轻声说:“王老板开了几十年的老铺,经营这么多年不容易,肯定也有自己的难处。我也是不想跟他起冲突,大家各做各的生意,和气生财多好。”

      “其实我也没想着抢谁的生意,就是想靠手艺挣口饭吃,大家买豆腐图的是新鲜好吃,我只要把我的豆腐做好,大家愿意来照顾我的生意,我就已经很感激了。”

      这番话没指责王老三半句,倒显得她气度大,引得街坊们纷纷点头附和:“盈月姑娘说得对,王老三就是小心眼。人家一个小姑娘,靠自己手艺吃饭,碍着他什么了?”

      “就是,咱们买谁的豆腐,凭的是口味,又不是看谁的铺子老。王记的豆腐越来越难吃,还老涨价,我早就不想买了!”

      “盈月姑娘这么实在,还免费给咱们尝新品,往后我就来你这儿买!”

      街坊们热热闹闹地说着话,有说今日栗子豆腐不够吃的,有叮嘱她明日多带些的,沈盈月笑着应着,手里麻利地收拾摊位。

      临近午时,豆腐车上的豆腐、豆腐脑连同最后两块栗子豆腐全都卖得精光。

      她正收拾摊位时,看见王老三骑着一头灰驴从街对面经过,他眼神恶狠狠地瞪着她的摊位,眼神里的怨怼都快溢出来了。

      他嘴唇动了动,像是想说什么,可看见她摊位前还有几个街坊在跟她道别,又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狠狠踢了一下驴肚子,加快速度走了。

      沈盈月看着他那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只觉又好气又好笑。

      推着空豆腐车往家走时,已经日上三竿了。

      太阳暖融融地照在身上。沈盈月心中暗自数着今日赚的银钱,今日豆腐卖了四十三文,豆腐脑三十五文,栗子豆腐最俏,卖了四十八文,再减去成本,净赚八十五文!

      如今离盘下镇东那间小铺子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早一天攒够钱,就能早一天盘下铺子,不用再风吹日晒地摆摊了。

      路过镇东那间挂着转让木牌的小铺子时,她特意停下脚步,隔着门板往里望了望。

      铺子不大,却临街,里面能摆下石磨和灶台,门口还能支个小柜台,正好做豆腐铺。

      等盘下铺子,就能把石磨和灶台搬过去,不用再在茅草屋里挤着,也不用再担心刮风下雨摆不了摊。

      到时候,她再做些新产品,摆在铺子里卖,生意肯定比现在还好。

      这些念头在心里转着,沈盈月忍不住笑出了声。

      ......

      接下来的日子,沈盈月把心思全扑在了豆腐生意上,比以往更上心了。

      先前她日只做一小盆栗子豆腐,不消半个时辰便被街坊抢购一空,常有晚来的客人遗憾万分。

      沈盈月看在眼里,第二天就把分量加大,可依旧供不应求。

      可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食客们的热情。

      早市刚过,两大盆豆腐便又见了底。

      摊位前仍围着不少没买到的人,拉着她的衣袖念叨:“盈月姑娘,明日再多做些吧!就算多等会儿,我们也愿意。”

      这般僧多粥少的光景,反倒让栗子豆腐的名气愈发响亮。

      镇上没尝过的人,听着街坊们交口称赞,又瞧着每日排队抢购的热闹阵仗,心里愈发好奇:这栗子豆腐究竟是何等滋味,竟能让众人如此追捧?

      一来二去,未得尝鲜者的期待更甚,买到者也愈发觉得这口美味来之不易,倒无意间成了一场水到渠成的饥饿营销。

      沈盈月的豆腐摊前,日日都挤满了盼着尝鲜的食客,连旁边镇上的居民都特意赶早来凑热闹。

      眼见栗子豆腐日日热销,摊位前总是挤满食客,沈盈月又动了新心思,便琢磨着推出了新品:虾仁蛋黄豆腐煲。

      这豆腐煲选用新鲜的河虾,剥壳取肉切成碎,熟蛋黄压成碎末,下锅一同翻炒。

      待虾仁与蛋黄炒出金黄油亮的色泽,沈盈月再把嫩豆腐切成小块,和虾仁、蛋黄和青豆一起放进砂锅里,用小火慢炖。

      出锅前撒把葱花,乳白色的汤汁里浮着粉红的虾仁、金黄的蛋黄和雪白的豆腐,相映成趣,鲜气能飘出半条街。

      这道豆腐煲刚推出,就成了摊位上的新宠。

      胡老头每次来都要喝两碗,还帮她出主意:“丫头,你这煲装在碗里不好带。邻镇来的客人想买多些回去,也怕路上洒了、凉了。我瞧着杂货铺有那种小陶罐,你若用它来装,既保温度又耐存放,定能多卖不少。”

      沈盈月听了这话,第二天就去杂货铺买了十几个小陶罐,果然如胡老头所说,栗子煲的销量又涨了不少。

      生意越来越好,攒钱的速度也跟着快起来。

      不到一个月,钱袋里的银子就又多了十两,离五十两的目标只剩十两差距。

      而这日,沈盈月没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推起豆腐车出门。

      她蹲在床前,从口袋摸出钥匙,咔嗒一声轻响,木匣盖应声弹开。

      五十两银子就躺在木匣中,她忍不住伸手捻起一块银锭,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口,沉甸甸的,那是她这一年多来攒下的心血。

      真的攒够了?那个在镇东转让的铺子,今日就能真的属于自己了?

      她刚穿越到这里时,原主只留下这间四处漏风的茅屋,连半文钱都没有。

      她当了头上的银簪子,又靠着从后山采的野菜换了第一把黄豆,又跟杂货铺老板赊了块纱布,这才勉强支起豆腐摊。

      那时她的心愿只是吃饱穿暖别饿死,谁能想到如今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铺子。

      沈盈月反复清点了三遍,才小心翼翼地用布包了起来,塞进贴身处的衣襟里。

      没敢多耽搁,沈盈月揣着银子就往镇东赶。

      镇东是槐荫镇最热闹的地段,靠近早市,街坊们买菜、赶工都要从这儿过。

      两旁的店铺挨挨挤挤,卖青菜的、卖肉的、卖早点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比她之前摆摊的街口人流量多了一倍不止。

      她之前特意绕路来观察过好几次,这附近没有一家豆腐铺,只有两家卖青菜的小摊和一家包子铺。

      客源稳定不说,还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买包子的客人说不定会顺带买块豆腐,买青菜的街坊也能顺手带碗豆腐脑。

      这样的好地段,别说五十两,就算多花十两,也是值得的。

      刚拐过街角,就看见那间铺子前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转让店铺的李大叔。

      他是镇上的老住户,早年在这儿开了间杂货铺,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街坊们都爱跟他打交道。

      后来李大叔年纪大了,儿女在城里定居,反复劝他去城里养老,他才决定把铺子转让出去。

      见她来,李大叔连忙迎上来:“盈月姑娘,可算等着你了!前些日子还有王掌柜来问,我都跟他说,铺子早许给你了,让他别惦记。”

      “王掌柜?”沈盈月心里一惊,不用想也知道,这王掌柜定是王老三。

      自上次茅屋一战后,王老三虽没再上门找茬,却总在她摆摊时远远盯着,有时还会故意在老主顾面前说她的坏话,可街坊们吃惯了她的豆腐,没一个人信他的鬼话。

      如今她要盘铺子,王老三竟也盯上了?

      王老三哪是真的想要这间铺子,他是怕自己有了固定的铺子后,生意更红火,客源更稳定,彻底抢了他王记豆腐铺的生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