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安史之乱】 ...
-
【安史之乱】
一张泛黄的纸张上记载着安史之乱前后发生的种种乱象,乱世非一因所致,乃是积少成多,溪流汇海,但尽管如此,也仍旧能分为几个大块。
边患动乱、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党争不断、农民起义。每经过一行字,天幕就徐徐的为其张开一副画卷定格其后。以安禄山为首,无数乱象在唐这样一个巍巍大国之中纷乱侵扰,如一个个蛀虫啃噬着参天大树,将其根系寸寸掏空,损毁殆尽!!
补充:“安史之乱”可以避免吗?
大部分回答:??“安史之乱”难以避免,但存在提前平定的可能??。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而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百姓苦不堪言,加剧了社会矛盾。
2、均田制的破坏导致了府兵制的瓦解,产生了募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又因对外征战,唐朝军事格局失衡,造成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下降。
3、失衡的选人用人制度。世家大族按死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加剧社会矛盾。门阀贵族垄断朝堂,只手遮天,让没有背景的读书人深刻的明白了学得好不如生的好。
典型例子就是王维与李白。二人的遭遇是唐朝阶级固化的缩影,出身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底层读书人只能纷纷前往边关地区求前途,这些地方和边镇缺乏官吏和知识分子,所以也乐于接受他们,充实自己的文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