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名字叫孛儿只斤铁木真,和他的发妻光献皇后(忽必烈给她上的谥号)弘吉剌孛儿帖,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因为母亲怀孕的时候被蔑儿乞人掠走,所以血统存疑,虽然成吉思汗顾念发妻,不许叨叨这个事情,但是次子察合台还是公开骂他是野种,也正因为这件事,造成了术赤的儿子拔都所建立的钦察汗国一直与其他的三个汗国格格不入,热衷于和他们征战不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拔都,金帐汗,是著名的长子西征(也是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中最亮眼的那个,征服俄罗斯,建立钦察汗国,并在莱格尼茨一战中,以两万蒙古骑兵对战五万波兰军获胜。他也是金庸小说中提过的,赵敏的偶像之一。钦察汗国位于今俄罗斯境内,俄国人称其为金帐汗国。
次子察合台,在今新疆地区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牙帐,也就是首都在阿里麻力(今新疆霍城东北),察合台的曾孙八剌为汗时,追随海都,同元朝长期为敌,屡与元军争战,不断攻掠畏兀儿地区,终元世祖一朝未断,直至1303年,才被迫向元朝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与元军共同击败海都子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
三子窝阔台,元太宗,蒙古国的第二任大汗,与宋联军灭金,分兵西征中亚、欧洲,东侵高丽,南攻南宋。死后儿子贵由继承了大汗的位置,也是这个贵由给教皇写了一封回信(因为教皇先给他写信喷蒙古人滥杀无辜)回击,信上盖了成吉思汗的玉玺章子,是唯一留存的关于这个玉玺的资料。贵由因为继位的时候,拔都没来,(拔都不爽,因为他有当大汗的能力,却因为父亲术赤血统存疑无法得到蒙古贵族的支持。)去征讨拔都,路上死了。死后汗位被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二子蒙哥夺走(原因是拔都支持他,而且蒙哥的妈妈唆鲁禾帖尼的威望很高,没错,蒙古人的继承,大概都是大汗死了,皇后称制,然后迎立新大汗,老大汗选的继承人能否顺利继位,主要看他的寡妇给不给力)。蒙哥在征讨四川钓鱼台城的时候死了。(金庸编的杨过拿石子在襄阳把他打死了。)因为成吉思汗的遗命是只要窝阔台家还有一个能吃奶的孩子,大汗的位置只能在窝阔台这一系里面传,于是后来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一直不爽汗位被拖雷家夺走这件事,建立窝阔台汗国后一直在和元朝打仗,直到海都死了,窝阔台汗国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
四子拖雷(金庸小说里编的郭靖的结拜安达,兄弟),借道南宋攻打金国,死了。是成吉思汗与发妻最小的儿子,按照蒙古旧俗,其实应该是大汗,因为幼子守灶。他的四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带了一群汉人,把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给端了,打败了自己的兄弟阿里不哥,这事干的导致蒙古人一度觉得他是蒙奸,对他印象不好,再加上他亲近汉人,在中原行汉法,所以其他四个汗国一直看他不顺眼。直到元武宗的时候,剩下的三个汗国才重新认可元朝的宗主国地位。拖雷的六子伊儿汗旭烈兀,赵敏的偶像之一,发动蒙古人第三次西征,打到中东,止于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就是埃及的),建立了伊儿汗国(音译有的叫伊利,伊尔),伊儿汗国的作用是促进东西方交流,因为忽必烈和旭烈兀是一个妈生的,所以伊儿汗国一直和元朝关系不错,伊儿汗也一直是由元朝皇帝封的,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中间商的角色。
总结:四大汗国的关系其实不复杂,就是名字长容易混淆。可以从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去推国家的关系,争端点有两个,第一,老大术赤疑似不是成吉思汗亲生的,被大家diss,导致钦察汗国一直没有安全感到处打人。第二,忽必烈带了一群汉人干蒙古人,擅自称帝称汗太不像话了。
在本文里,设定赵敏称帝称汗,作为华筝,也就是金庸所写的成吉思汗女儿的后代成为元朝皇帝,蒙古国的大汗,那更是会引起极大的争议,在干掉国内反对势力(倒霉的梁王等人)以后,剩下的国外的三个汗国不可能愿意的,肯定要联合起来揍她。一开始元朝刚刚平叛,百废待兴,赵敏稍微打了他们几下,然后见好就收,立了白马之约,然而在伊儿汗国韩昭的经略下(韩昭反水的主要原因是当中间商赚不上大钱,因为赵敏很鸡贼地发动了垄断贸易战),在数年后还是发动了对岭北行省(外蒙古)的袭击,导致赵敏调出三个王牌,一个是常遇春,打穿察合台汗国(新疆)假装要去中东揍伊儿,但实际上却是分散伊儿注意力,其实北上去打钦察(俄罗斯)了,一个是徐达,假装要打钦察,其实南下去骚扰伊儿,缠住钦察和伊儿的主力,最后一个是冼英兰,真的去打伊儿(中东)了,把首都拿下了。后面三支军队会合力去打其钦察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