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1、万幼平(中国大漆文化漢诗) ...


  •   万幼平

      仲谋讨虏 少慕周泰 亲恩微身 得刻漆战①
      定柱一域 赴海擎台 权法荫后 自古以来②
      器不离人 忠道以传 吴越同文 天下国万③⑥
      戚戚小人 破体口乱 漠多华主 驱南非漢④
      言清为统 戮史为代 碎续聚粉 朝好争谈④
      功冒疆定 避书犹男 夷语退地 罪无担敢④
      文明祷祝 显英幼平 狐猫九命 唯有一心⑤
      漢歌嘶啭 破音常在 吐纳滞缓 声待播远⑥

      ①孙权年少时钦慕追随其兄弟孙策的周泰,主动请邀来这位能力人品双佳的部下。

      西晋编《三国志·吴志》第五十五卷: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权爱其为人,请以自给。
      策讨六县山贼,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贼既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泰,权几危殆。
      策深德之,补春谷长。后从攻皖,及讨江夏,还过豫章,复补宜春长,所在皆食其征赋,从讨黄祖有功。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
      时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权特为案行,至濡须邬,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谌极夜。
      其明日,遣使者授以御盖。《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威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
      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坐罢,住驾,使泰以兵马道从出,鸣鼓角,作鼓吹,于是盛等乃伏。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中卒。子邵以骑都尉领兵。

      但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在武德七年(624年)成书的《艺文类聚》第六十八卷《仪饰部》对此段的描述略有不同,文附下:
      《江表传》曰:周泰(原处为“秦”,可能为唐朝编者或后世人笔误将周泰写成了“周秦”,下同)为濡须都,统诸将,诸将以秦本出身微贱,咸轻傲之,孙权乃出入秦营,于都巷中张缦,大请官寮,使秦脱衣帻,见其疮痍匝体,指疮而问,何地战伤,秦具对,权把其臂流涕曰:卿为孤兄弟,战不惜命,身如刻漆,孤何心而不待卿以骨肉之恩。使泰以兵马导从出,作鼓吹。

      “身如刻漆”,指将士战场杀敌留下哪怕愈合也难以褪却的深疤痕,希望此结合中国漢大漆文化的褒奖英雄忠勇的生动成语在将来能留下更多人的使用痕迹。

      ②因为清抑漢篡史的遗毒,漢人的航海史和海权历史至今处在被严重低估、不被重视的状态。
      孙权在三国时期就已在海峡两岸确立法理,以官方层面渡至夷州(今台湾)建制。

      ③在漢文明中,“天下”概念大于“国”。
      当代使用的“平等国家”概念源自清酋长和海洋殖民集团分割中国之经贸权(国主权),在清初的三、四代酋长时期主动加入拉丁语体系签订企图放弃漢语(罪证有送地跪俄的第一次《尼布楚条约》,幸漢语漢字拥有极大熵值难以被取代)。
      清在初期就主动引进“八国联军”,自始就拉垮中国文化和放弃中国本位视角叙事。
      溃烂不是在晚清出现,而是清出现起就存在。清主动让远洋殖民者干政,用初代酋长们的喜好来讲,它就是自带了洗不清的原罪。

      以下附国际学术研究文献译来的畅销书《康熙的红票》中的几段文字,以印证笔者此观点:

      “1676年俄罗斯大使斯帕法里(NikolaiGavrilovich Spathari,1636—1708)率领一百五十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入华,在北京停留了四个月时间,南怀仁(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是翻译。斯帕法里这次还带来了两封明朝皇帝发给俄罗斯的信。一封是以永乐皇帝名号发的,一封是以万历皇帝名号发的。
      这两封信用中文写成,但俄罗斯朝野上下没人懂中文,所以斯帕法里把信带到北京,希望把信翻译成拉丁文。俄罗斯使团有带信到北京来寻求翻译的想法,就是他们知道康熙的朝廷里有传教士。

      同时斯帕法里还提议以后双方的正式交流语言为俄文、满文和拉丁文。俄国发出的函件为俄文和拉丁文,而清朝的回复用满文和拉丁文。康熙让议政主大臣会议讨论,最后同意了。拉丁文应该是16-18世纪环球航行以后全球化中各国参与世界交流共同使用的语言。清朝正好有传教士在也就很自然地融人这个世界体系中了。据统计,从1676年起到1730年,传教士为清廷共翻译了110封拉丁文的公函。”

      “而且康熙交代过二人,不要再像1676年接待俄罗斯使团那样,纠结于“天朝上国”的礼数。……反而是传教士感觉签约环境有点简陋。在最后去俄罗斯大帐确认签约仪式时,传教士向俄罗斯大使提出,能不能在签约那天,清朝使节骑马过来时,请他出大帐亲自在马前迎接一下。”(辅证:玄烨酋长让钦差用一神教礼下跪被俄罗斯人尴尬拒绝的记录在玄烨酋长亲自委派的法国人耶稣会牧师张诚的《张诚日记》中有记载,在此不再引述,网络可查。)

      ④吹清者喜欢以清代漢,且提起“元清”就辩称为中国的贯续历史否认其的殖民性,但是一提到漢人书写的贯续历史就恨不得把中国的历史粉碎,弱化成一个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朝代,如同把控娱乐圈特权般打造“朝代粉圈”,否认中国主体人口漢人的原生的、天然的存在。
      吹清者尤其喜欢按地理拆分漢人为南北群体,并种族歧视地诬称包括江浙在内以南的人口为“百越猴”,否认漢语史书明明白白书写的疆域自古以来以及华夏文明的整体性。

      ⑤周泰人生如字,大安未得,但在那个动荡的时候顺利成人,沙场战伤未危性命。
      虽然史书未记载他的年龄,但可知周泰兴平二年(195年)已加入孙策麾下取得“所想皆破,数有战功”的成就,早就是个通晓谋略的老练成人。
      黄武年(222年-229年)中期病故的他最终寿命应接近于汉末、三国时期墓志铭所记录的平均年龄57.5岁(样本大体来自上层人士),在四处征战负伤数次的情况下超越了当时男性的整体平均寿命。
      在当代这个国内相对和平的年代,“幼平”二字很是适合寄寓爱中国爱中国主体文化的所有同胞(包括所有成人与孩童)。期许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遇难(此处念nán)成祥,平安顺遂地大力超越当下的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得见漢文明再次托制衣冠礼器的伟大复兴。

      ⑥中国漢文明的复兴有内外联动的阻力,比如国内单一以清本位视角吹清叙事的老派清史与主旨为打压漢农耕、海洋文明光辉所创的新清史的跨国联动。
      中国古书所载,一城可曰国,大国可曰邦。⑴
      他们知道,漢文明中“天下聚国”一词的概念,对一神教世界为殖民所创的“平等国”之哲学概念,会有极大的撼动,甚至,会导致信徒的世界观崩塌。

      不睁眼看世界的,从来不是中国。

      ⑴《周礼注疏》·卷二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典,常也,经也,法也。
      《周礼》凡言邦国者,皆是诸侯之国。此言“大曰邦、小曰国”者,止据此文邦在上、国在下,故为此解。案《仪礼·觐礼》云:“同姓大国,异姓小邦”,则邦国大小通也。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国”,即据王国而言。故上云“惟王建国”,《匠人》“营国方九里”,与《典命》“国家”,皆是邦之所居亦曰国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