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心】正面,反面 ...

  •   梁遇春先生以前在他的散文里引用过某位哲学家的观点:世界上的人只有两种,我和非我。

      当时看了觉得:啊,好深刻,好有哲理。时间一长,现实点地想,也无非“我可以接受的,和我不可以接受的”的区别。

      人总是对自己可以接受的事物加以亲近,归为同类,予以保护,对其逝去产生恐惧。
      同时对不可以不愿意或不能够接受的事物远离,因为其未知或某些属性而恐惧。

      说实话,人可以接受的远比不可以接受的多得多。因为恐惧,最后产生妥协。所以当最后人们说,算了吧,只要这样的话语一出口,所面临的事物自然就归类于接受的范畴。

      或者说当人不再恐惧,或不愿意去恐惧,就是说其本身已经接受了。

      其实接受与否的界限很清晰,只是因为本能和理智的竞争产生了模糊。就此,人们还会争论到底是理智还是本能让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好像前面说的,因为害怕而妥协,人们会用一大堆的借口分析利大于弊,没办法,无所谓,就这样,其实,不也就是心里恐惧本能的选择吗?

      玩SWEET POOL的时候,整个游戏的选项只有2个,本能和理性。

      无论选择哪个,其实都没有对错之分。也许结局还是一样,但是道路却不同了。

      曾经她是个爱憎非常分明的人,然而有时候过分的分明了。正因为如此,她对所谓的分界点十分敏感。

      然而,她也很清楚,我的潜意识和个性会无意识的夸大自己不能接受的事物的缺点和可以接受事物的优点,因此才造成了如此极端的爱憎情绪。因此,只要对方可以提出,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反驳我的观点,思考过会,自己倒戈的可能性绝对不小。

      后来想想,其实这样不好,如此激烈的情绪变化实在不好。
      几年前经过某些事情后,她将自己放任到了一种无所谓状态。或者说,对一切都处于一种接收状态。只要不是过分伤害了某方面利益,随便吧。

      出于这样的精神状态后,的确,情绪上少了不少波动,自然话也少了,感觉自己一下子颓唐了不少。绝对不是成熟,只是老化了而已。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的确对自己有帮助,不再大惊小怪。但是整个人也变得非常阴沉,毫无锐气。

      看起来什么都可以接受,其实是在拒绝,说白了就是自己看不上眼。

      很羡慕某些那种细水长流的感情和情绪状态。相比之下这种要不就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外泄情绪迟早有一天会让人精神分裂虽然说不定自己已经分裂了。

      被抛起的硬币,永远都只会被人询问:正面?反面?

      而她迷失在单脚独立的边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