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三回 ...
-
从土城回来那个晚上,苏苓公主和齐灵在那块大石头上呆了很久。午夜时分,苏苓告别齐灵借着月色独自一人上了城堡后的龙虎山。来到了师傅了凡师太住的山洞。这龙虎山在这一带是最高的山。在这片平原地带犹如一匹骆驼站在羊群中,显得异常高大。两条山脉穿越南北、东西。一条绵长像一条青龙、一条高耸像一只出林的猛虎。两条山脉在最高处相交。故,人们称它为龙虎山。山上有大小几十个山洞,在半山腰有一个刀削般的峭壁,峭壁下有个很隐蔽的山洞。洞口外有一片很平整的台子。山洞的洞口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天然形成一个大堂。两侧还各有三个小洞。经过近十年的修饰,现在的洞内已经被苏苓等伙伴们修缮的很漂亮了。正面洞壁上做成了一个大大的佛龛,供奉着佛祖释迦摩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左侧供奉着观音菩萨,右侧供奉着玄奘法师像。苏苓公主跟随了凡师太习武、修性十年,自然与师父感情非常深。这个山洞本来没有名字,苏苓感谢师傅待她如亲生。所以,给这个山洞起了个名字——恩师洞。
苏苓公主轻轻走进洞中,看见师父了凡师太正背对着洞口打坐。刚想走过去问安,就听师父轻声说:“你回来啦!”
“是啊,回来了。师父”苏苓回答说。
“情况如何呀?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了凡师太缓缓的说。
“师父!”苏苓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夺眶而出。
苏苓公主边哭边叙述,好一会才把这两天所发生的事和师父说明白。了凡师太听完了苏苓公主的讲述后,静静地沉默了许久。起身到左侧洞壁的书架上去来一本佛经。重新坐下来将佛经摊到腿上,一字一句的讲起来。
“佛性,即本觉之性,是诸佛本性,亦是宇宙的真如法性在众生之中的显现。佛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说的是一切众生都有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或者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因无明烦恼所障,不能显得。因此,只要依佛学修学,断障证真,人人皆有可能成佛。”
苏苓公主满腹狐疑的看着师父说:“师父,都什么时候了,你老还说佛性呢。我现在心里烦恼透了”。
了凡师太回身看了一眼苏苓道了声:“阿弥陀佛。”然后接着说:“那我们就说说烦恼吧。烦恼又称“惑”,是因无明迷失本性所导致的障碍,是扰乱众生身心、招集众多苦果的业因,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源。烦恼有根本烦恼与随烦恼二类,根本烦恼有贪(渴求、贪婪)、慎(忿、恨、恼、覆、嫉、害)、痴(无明)、慢(贡高我慢)、疑(不信正理)、恶见(正邪颠倒)六种,其中最恶是贪、慎、痴三种,佛法中称“三毒”,是众生招致恶果的最主要原因。随烦恼系随根本烦恼而起,又称“枝末烦恼”或“随惑”,大致有二十类……。”
“师父,现在该怎么办啊?”苏苓公主着急的说道。
了凡师太沉静的对苏苓说:“无论遇到何种事,首先要沉静。我们都是学佛之人。那么何谓学佛呢?”
师太稍稍停顿了一下说:“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讲‘止于至善’,佛法确实将这句话圆满做到了。 ‘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儒、佛都有一套达到至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可说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学首先列出‘三纲、八目’,佛法教学首先提出‘四弘、六度’,这两者的精神与内容非常接近。可见孔老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教学、行持,不谋而合,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修学第一要发愿,儒家讲要立志,立志作圣贤、做大事,而非立志作大官、发大财,享荣华富贵。何谓大事?佛家讲‘死生事大’,这句话把‘大事’彻底圆满说明了。在佛法里,大事因缘讲到究竟圆满处,就是普度众生,也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是比喻,度过生死苦海,度过六道轮回,这才是大事。众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里,永远不能脱离;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指的就是六道众生。六道的情况,唯有佛菩萨清楚,而凡人迷在其中,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生死与生活状况的真相。佛告诉我们,只要在轮回里,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寿命最长的是无□□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的‘成住坏空’,八万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有如此长的寿命。而恶道时间之长,就更可怕了,《地藏经》云,地狱的寿命是无数劫。即使在畜生道,寿命虽然不长,但是畜生愚痴,坚固执着这个身形就是自己,所以很难摆脱。世尊在世时,祇树给孤独园有一窝蚂蚁,世尊告诉弟子们:‘七尊佛都过去了,这一窝蚂蚁还没有脱离蚂蚁身,生生世世还投身作蚂蚁。’这个时间超过非想非非想处天人的寿命太多了。所以,佛、菩萨常常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三恶道决定不能去,堕三恶道很容易,脱离三恶道就太难了。佛菩萨虽然慈悲,应化在恶道度众生,但恶道众生愚痴至极,还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比度人道要困难很多倍。虽然如此,佛菩萨还是不舍弃,真正是慈悲到了极处。六道众生最容易得度的是人道,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也在人道。什么原因?佛菩萨示现在何处,是与那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才有应。由此可知,人道与佛菩萨感应的力量大,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人间,示现作佛、作菩萨,这是正理。我们这一生能够得生人道,机会非常难得可贵,可贵在容易觉悟、容易得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机缘。而这个机缘并不长,因为人的寿命很短促,纵然活一百岁,也是一弹指、一剎那而已。寿命短,显得这个机缘格外可贵,因此得人身若不闻佛法,实在可惜;而得人身没有机缘闻佛法之人,确是占大多数。在现代,佛法借着科学技术,普遍向全世界宣扬,无论信与不信,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是世间人有福。若在这一生中,真正能脱离六道轮回,就是真的成就。反之,这一生不能脱离六道,来生依旧免不了轮回;这一轮回,不知道要轮回到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佛法。决定不可能生生世世都遇到佛法,若生生世世都能遇到,我们早就成佛了,可见这相当不容易。遇到佛法,大家都希望在这一生中成就,这并非难事,确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就在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觉悟;将毛病改正,这是修行。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无从改起。但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难,他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而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是。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菩萨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是觉悟的人。迷人自以为是,即使反省也认为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在别人。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就没有了。惠能大师曾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别人有过失,就是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外面是缘,缘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引出来,这就是大过失。所以会修行的人,所有的外缘都是善知识,善人善事可以学习,恶人恶事资助自己反省改过,顺逆都是善知识。在反省中,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菩萨修行能成佛之理在此。若不明道理与事实真相,学佛不能从心地上真正做一个转变,就是学佛也依旧造罪业,正是古人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僧’,不一定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包括在其中;僧是团体,无论出家、在家,学佛的团体都称为僧团。我们现在修学念佛法门,能帮助我们断烦恼、长智慧,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在无量法门里,这是第一希有殊胜的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尤其是现前这种共修的道场,不是人力所为的,是诸佛菩萨加持的,所以道场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大家在此道场修学,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希有难逢的因缘,要认真努力,决定在这一生中圆满成就。”
随着了凡师太的讲经,苏苓公主内心慢慢地静了下来。这几天发生的事也逐渐清晰了。
“师父,我明白了。一个人学佛不会改变天下所有人。应该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来到佛面前,学佛、敬佛。”苏苓恳切的说。
“不错。”正在这时,了凡师太转过头对这洞口说了声:“进来吧。”话音刚落,齐灵慢慢地走了进来。不好意思得对了凡师太道了声:“阿弥陀佛,师太,您老知道了?”。
“什么事啊?呆了这么久。”了凡师太沉静的说。
“哦,是这样的,追兵已经在城堡外五里扎营。估计天亮的时候会攻城。”齐灵焦急的说道。
“苏苓,去吧。该来的终究会来。”了凡师太说完回过身冲着佛像磕了三个头,不再说什么了。
苏苓起身和齐灵一同走出山洞,站在洞口外的平台上居高远望,看到离城堡南门不远处,篝火成片,初步估计约有不下两万人在此驻扎。于是,急忙下山奔城主府跑去……。
来到城主府大堂,齐吉、苏沐阳、苏通以及所有城堡头目都已经到齐了。苏塔尔城主也在侍从的搀扶下来到大堂。面临即将发生劫难,在场的人一个个都表情严肃。齐灵面对着一张羊皮做的城堡地图说:“我们城堡背靠龙虎山,西邻悬崖。敌人很难从这两面进攻。东侧山路崎岖,敌人大举进攻的可能性也不大。唯有南面地势平坦,敌人可以展开大面积多点进攻。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将主要力量布置在南侧城门。”在场的人都点头同意。于是,齐吉决定自己带城内百分之五十的士兵——一千五百人以及齐灵的四箱“一窝蜂”,两尊“一阵轰”守南门;齐灵带领百分之二十的士兵——六百人,两箱“一窝蜂”一尊“一阵轰”守东门;西门、北门派两个头目各带一百人把守;苏沐阳身上有伤,让他带了两百人,两箱“一窝蜂”、一尊“一阵轰”守城主府;苏苓公主和他的伙伴们带领余下的五百人作为增援部队,在广场待命。动员城堡内所有百姓支持作战人员。布置完毕,各人都领命出发了。
鸡叫三遍,天色刚亮。土城士兵的进攻开始了。现在领兵的指挥是李承基的大儿子——李元龙。此人身高八尺,面如黄纸。眉毛连成一条线,肿眼泡,就像金鱼的眼睛一般,鹰钩鼻子,薄薄的双唇,腮边留着可以数的清的几根胡子。胯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口合扇板门刀。人送外号——病大虫。由于老四落地太岁——李元吉被苏苓随心弹打瞎眼睛,老二黑煞虎——李元虎被洪爷烫伤脸和胸部,老三笑面书生——李元彪被苏沐阳消去四根手指。无奈之下李承基派自己的长子病大虫——李元龙带队指挥进攻苏塔尔城堡,以报伤子之痛。
这病大虫——李元龙此次率队出征带了两万人,五千人为前队,五千人为后队,一万人做中军。半夜到达离苏塔尔城堡五里处,扎下大营。四更埋锅造饭,拂晓时分来到苏塔尔城堡前。首先在城下摆下进攻阵型,然后派手下旗牌官来到城下护城河边轮番叫阵。齐吉率队守城闭门不出。任你如何叫阵就是不动声色。日上三竿,病大虫——李元龙见城上仍无动静,便指挥前队人马搭云梯攻城。攻城的云梯分成十八路,每路分别由云梯手、弓箭手、钩子手、盾牌朴刀手组成。首先盾牌朴刀手护着弓箭手到达护城河边,弓箭手到达指定位置开始向城上发射弓箭,掩护云梯手、钩子手到达河边。云梯手将云梯搭到护城河上,钩子手踏云梯过河,然后钩子手撑起云梯的一头靠到城墙上,之后,钩子手把云梯向上撑,云梯手向前推。就这样一会功夫就会把云梯支到城墙垛口处。当盾牌朴刀手看到云梯达到位置,就立即两人一组顺梯子向城上爬去。到达垛口处与守军短兵相接,后续登城士兵会源源不断的沿着梯子爬上城墙。这样,就会很轻松的攻破一座城池。这是病大虫——李元龙攻城的一贯打法。
可是,这次他遇到了对手。齐吉是个自幼通晓兵书、战策的奇才,也曾带领过千军万马。遭遇陷害之前曾做过大唐燕洲守备。对李元龙的这套打法早已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平时训练士兵守城的时候,多次进行不同方式的守城训练。此时看到李元龙的攻城方法,立即告诉守城士兵采用第三套守城攻略。士兵们立即跑步到达预演好的位置做好准备。
龙虎山上长着一种松木,这种树脂油分泌非常多,易燃。平时里百姓也好,士兵也好上山大都依照苏塔尔城主的要求采集一些回来。将它们积到一定数量后,用大锅进行熬炼。然后,装到大缸中储存。百姓家点灯、城堡内道路照明都用它。甚至连城主府的照明都是这种油汁。由于是在松树上刮下来的,所以。大伙都叫它松明油。多年的积累,这种松明油已经积攒到家家户户都存有几大缸了。在齐吉第三套守城方略中就是以这种松明油为主要工具的守城法。
再说李元龙的盾牌朴刀手和弓箭手两千人到了护城河边,城头之上没有任何动静。于是,钩子手和云梯手也来到了河边。城头上还是没有动静。搭上云梯钩子手过了河,城头上仍然没有动静。奇怪了?当云梯手和钩子手将云梯搭到城墙一般的时候,听到一阵号角声。随即城墙上出现了一溜大缸。这些大缸用绳子吊着,晃晃悠悠由城墙内转到城墙外。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缸口还冒之似烟似气的东西。片刻,一个个大缸倾斜过来,随着倒出来的东西城角下一片鬼哭狼嚎。原来是已经被火烧的滚烫的松明油。一时间城下的钩子手们抱头鼠窜。有的直接就一个猛子扎到护城河里面。这护城河的水下面被齐吉布满了带钩的刺桩,下到河里面的士兵不是被刺穿了身体就是被倒钩挂住淹死。河边的弓箭手、朴刀手、云梯手不明白咋回事,看到钩子手一个个的包头乱叫,吓坏了。撒腿就往回跑。一瞬间,李元龙的首次攻城就崩溃了。远远骑在马上观战的李元龙不明白怎么回事,急忙派手下旗牌官前去询问。一会儿,带队攻城的校尉被旗牌官带到李元龙马前。那校尉惊恐的说:“启禀大城主,刚才城头上泼下的是烧得滚烫的油。士兵们被烫的受不了,纷纷跳进护城河中,哪知护城河里有暗藏刺钩。钩子手十有八九被杀。其它士兵被吓坏了,所以纷纷撤了回来。”
“混蛋、废物!”李元龙听罢大怒。这时,他的副将也是李元龙的小舅子金左焕双脚磕了一下马肚子,坐骑向前走了几步凑到李元龙身边。这金左焕二十几岁,身高有七尺开外,一副骨头架子,一身白袍在他身上逛了逛荡的。小白脸,眼睛、眉毛、鼻子、嘴长到一块堆似的。让人感觉好像没长开似的。手使一干灶樱枪,胯下一匹白马。人送外号——桦树竿子。他小声对李元龙说道:“姐夫,以我之见不可靠近城墙。我们在护城河这边就开始架云梯。把云梯翻搭在城墙上。这样不就可以躲过上面泼的油了么。应该这么……这么……这么办。”“贤弟有理,就依贤弟的意思。”李元龙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于是,命令组织第二次攻城。
首先大致测量了护城河到城墙垛口的距离,调整梯子长度。准备支撑杆子。然后,确定云梯的摆放位置,布置攻城士兵顺序。最后,发起攻击。这回是先派盾牌朴刀手护着弓箭手到达护城河边,弓箭手到达指定位置开始向城上发射弓箭,掩护挖掘手在河边挖坑。坑挖好后,云梯手将云梯下部插到坑里。钩子手有木杆撑起云梯的后部,当云梯立起来过了垂直线位置,再拉住拴在梯子上部的绳索缓缓放下云梯到城墙垛口。云梯到位后,盾牌朴刀手爬梯子登城。午时三刻,第二次攻城开始了,由于测量不准确,有的梯子没有搭到城墙垛口处,有的梯子搭过了。但不管怎样,大部分梯子终于是搭到城墙上了。于是,盾牌朴刀手开始爬梯子攻城。当梯子上爬有六七个人的时候,城墙上各个梯子的位置突然出现几十个燃着大火的滚木。一瞬间,梯子上的士兵纷纷跌落下来。有的掉进护城河中,有的跌到城墙角下。要知道先前泼下的油还在地面和水面上浮着呢,只要一颗火星就会燃起大火。现在可好,城墙根儿、护城河中到处燃起了大火。眨眼之间,上百名士兵或被烧死在城下,或掉到河中溺死。第二次攻城又失败了。李元龙看着燃烧的熊熊大火,留下几百具尸体,率队退回了大营。
大火烧了一夜,第二天李元龙没有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