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共调汤羹 ...
-
这次晚饭只有两个人吃,安静打算一份菜的量少些,样数多些。本来是叫祝封信点菜的,他却说什么“只要阿静做的,就是放了砒霜,我也甘之如饴”的话,吓得安静抖落了一地鸡皮疙瘩,将他的云朵备注改成了“人间油物”这才好些。
看着厨房的食材,安静就敲定了几样菜。几条小黄鱼一半炖一半煎,家烧水潺,凉拌海蜇丝,红烧肉,韭黄炒蛋,再加一道天罗蛋花汤。这些都是丹丘人家很寻常的菜色,也没有祝封信忌口的。
“嗯?你怎么跟在我后面?”安静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小尾巴——祝封信。
“怕你真下毒,盯着。”说着就拿起围裙帮安静系上。
安静挽挽袖子,撇嘴:“切,心真脏……”如此说着,却抑不住笑容。
祝封信拿起菜在水流下冲洗,这人做饭和做实验一样,一丝不苟的,仿佛手中是什么精密的仪器,如玉的长指又是在水流中揉搓蔬菜,又是拿起菜刀在砧板上处理海鲜,此一副模样,真是那四字“纡尊降贵”。
两个人在厨房里忙活,倒是很快整出了一桌子菜,将菜陆续摆到桌上后,祝封信捏了捏安静的腮帮子……
“你的手是油的!祝!封!信!”安静哭笑不得,“赶紧洗手去!”
待两人又一阵打闹后才乖乖坐在凳子上开动。
“如何?”安静看着祝封信夹了一筷子鱼肉,眼巴巴地看着祝封信,等他回答。
小黄鱼本就很容易被做成美食让人享用,更别说是被安静料理的。
“蒸的嘛,鲜美,嫩滑。炸的小黄鱼也脆香,连刺都酥了,可以一同下口,蘸料味道相当不错。”祝封信嘴不刁,但也是常吃御厨的手艺的,哪怕他有几分假的赞美,也很不错了。
“不愧是被我宰杀的小黄鱼,如此知趣。”祝封信接着一席话,让安静瞪大了眼睛。
无!耻!
自!恋!
祝封信动不动就要逗弄安静的习惯又出来了。看着她吃瘪的样子,祝封信笑得温柔。
又来了,这犯规的笑容啊……
或许是用餐时间比较晚,又玩了一个下午,晚餐就显得十分美味,比以往的味道还要好些。
吃的舒坦,心情自然也不错,好心情就一直延续着,直到深夜。
临睡前,安静亲吻在祝封信的额头:“谢谢你,祝先生,晚安。”
“嗯,晚安。”祝封信垂下眼眸,在黑暗中摸着额头那一块,仿佛还有温热在,他感受着不属于自己的气息。
一只孤独的小猫。
两人呼吸浅浅,安静翻身传出衣料被子摩挲声。
“阿静,你怪过我吗?”
安静闻言一愣,她双目紧闭,头枕在手臂上,正背对着祝封信,但还是轻声说:“怪过的,但我也想遇到有共同记忆的你……人之常情。”
“阿静,当我看到你和朋友一起,却离她们一步之隔时,我想要上前的,但我怯懦了。”祝封信睁着眼望屋顶,纵然看见的是黑魆魆的一片,也依旧睁着眼。
“你那时过去,我也会总离你一步之遥,况且纵然遇到你,我依旧是独我,你总担心我过于孤僻……但我也是快乐的……君子也是人,一己之私,没什么可耻……”安静句子也说不连贯,想着什么就说什么,嘴角稍稍勾起,声音很平和,音调也渐渐变轻,微微鼾声响起。
听到安静入眠,他一时失笑,闭眼,轻轻的声音飘荡在屋里,“对不起,阿静。”
正是好得似蜜里调油的光景,恋人间总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么这两人弯弯指头算起来,也得有个三十几年没见过面了,真惨过牛郎织女。
「爸妈催着让我带你回家了。」祝封信坐在办公室打字,想起家中二老和安静,脸上的笑容越发耀眼。
两人分开好几日了,过两天就是春节,祝家父母很希望能亲眼看到未来儿媳妇,一天能发十多条信息催祝封信。
「咳咳咳,不是不见,时候未到,看某人表现╮(‵▽′)╭」
某人看到信息后,摇摇头回复:「一切听夫人的。」
听到敲门声,祝封信放下手机,变回正经可靠的模样。
另一边安静也在想大年夜的事。去祝家过年还是不考虑了,一是太紧张,二是两人才刚在一起不久,不大合适。昭昭一家要回乡下奶奶家;王姐带着儿子回自己娘家;宋风清也要回冀省;她大约要回孤儿院的。
“小静!小静!”钱爷爷手里拿着一叠东西,从远处就开始放声喊人,带着明显的喜气。
钱无有拿起手中的勋章和请帖,在安静面前扇了扇,乐呵呵地带着点炫耀:“你瞧,‘激荡中华百位人物’颁奖晚会的请帖。”随后又翻开一本册子,指着百位头像的其中一个说道:“就是这个照片,显得我不怎么精神。”
“哇!钱爷爷,杀甲!”说着,安静竖起大拇指,逗得钱无有哈哈大笑,开始要拉着安静说起自己求学之路与科研的艰苦。
余雨在后面有些气喘吁吁地赶来,安静忙搀扶着她坐下,余雨好不生气地看了钱无有一眼,难为情地说道:“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这老头子就是,逮着个人就开始自夸,不害臊!”
钱无有听见老婆子说他,不开心地嘟囔着:“本来就是很开心的事情,再说了,小静又不是不可以说,你个老婆子管得太宽啦!”
“好啦好啦,不跟你争。”余雨无奈,拉着安静问道:“小静呀,你这接元宵节的私宴吗?”
安静思索了一下回问:“是中午还是晚上,大概几个人,需要什么规格的菜?”
“是晚上,孩子们元宵来丹丘过,还有在武林和甬、沪的一些老朋友也过来,我们家7人,老朋友么约摸着6人,拢共13人,做些海州菜色就好。”余雨笑呵呵地拉着安静的手,“孩子们只知道祖籍是丹丘,却从来没有来过丹丘,这次来,可把老头子高兴坏了。”
还有些家长里短的话,安静听来没有一点不耐烦,最后还是钱无有止住话头,拉着余雨回去,不让她碍着安静过会儿店铺做生意。
“那就先定下了元宵晚宴,大概的菜谱和价格我初五再和您商量。”安静扶着余雨出门,二老点头答应,见两位老人家搀扶着互相打嘴仗离去,安静又是好笑又是羡慕。
回去整理整理厨房就又快到饭点,宋风清来时还带了几副对联。
“在丹丘的过年气氛确实不怎么浓厚。”宋风清递了一大包东西给安静。回想自己家乡,的确是不如丹丘兴勃,但节日气氛浓厚许多。
“呦,是什么?让我看看。”她拆开红色塑料袋打着的结,往里一瞅,五副对联,五个福字,还有几个小窗花,乐了:“宋哥破费,但怎么就需要五副了呢?”
店铺大门一副大的,后门一副小的,楼上也不需要。
“给齐阿姨那也买了点。”宋风清说完就开始穿戴工作服。
安静心下一暖,笑着说:“除夕不怎么热闹,但丹丘的元宵节一定是特别的,宋哥你一定要赶在元宵前回来。”
宋风清应了一声,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心中思绪纷杂,面上也露了些情绪。
“怎么了,宋哥?”安静将袋子放在柜台处的抽屉里,看他有些烦闷的样子就开口问道。
“有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要来找我,但我又不想见他。”宋风清摇摇头,舒展眉头,仿若要将事情揭盖过去:“不过是年后的事情了,现在也不用犯愁。”
本想问些什么的安静见状也随着他附和道:“也是,船到桥头自然直。行了,干活吧,宋大厨。”她歪歪头,示意有客人来了。
宋风清叹了口气,带上帽子,到后厨去了。安静先在左手处贴上肌筋膜贴布,转转手腕,也随其后。
红日一轮,坠落在城墙外广场中的篮筐里,金灿灿的云就像盘子里的蛋清羊尾。
“一份蛋清羊尾,一份赛蟹羹,加个青菜,再点一份什么菜好呢?”厅堂一角的饭桌上的女孩,看着手机上的菜单,一下犯了难:“啊,应该多喊些人一起来吃的,好多菜都想吃。”
挽着她手的小姑娘叫来了王姐,问道:“阿姨,你们这最最最推荐的菜是什么呀?”
这问得王姐一下不知如何回答,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小老板放在柜台上的小手册,就说了句“稍等。”后,前去拿了小本子递给两位小姑娘,说:“这是我们小老板写的菜单故事,你们看看。”
“昂昂,好的,谢谢阿姨。”两个小姑娘齐声感谢,声音甜甜糯糯的,一下子让王姐开心不已,笑得越发和蔼:“不客气不客气,我去忙啦,你们有什么需要的,就喊阿姨昂。”
两人看着小本子,每一页都有菜品的手绘图片,娟秀的字迹整齐美观,将菜品基本做法娓娓道来,还配上与这菜有关的小老板的故事。好嘛,这让人更难抉择了。
“我们点个‘乡愁’吧?”小姑娘轻轻对着闺蜜说道,狡黠地冲她眨眨眼,另一姑娘兴奋地点点头,两人就这么一合计,加了一份糖醋排骨和两小杯杨梅烧,就下单了。
冬日天暗得早,但过了冬至,也比之前长些,不过六点多的光景,街巷城墙、古楼领山的灯全亮起来了。寒意吹不进小饭店,一个个食客被桌上美食的“暖风”薰得有些“醉”了。
王娟正要将杨梅烧端给客人,发现是那两个小丫头,这就开了口问道:“你们大人一起的么?”
两小姑娘相视一眼,摇摇头。
“那你们不能喝酒滴诶!”王姐说着就捧着托盘回去了。
“为什么?”小姑娘还有些气鼓鼓的,“我们是客人,你不可以这样子,不然我去举报你,哼!”她蹙着眉头,一脸正经。
王娟被逗笑了:“那你去举报好了,反正小朋友就是不可以喝酒。”说完就走了。
“那阿姨,我们钱都付了……”她讷讷地说道,声音越来越轻。四旁的客人看着倒跟王姐一样,都被逗得乐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