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农村一个说法,半夜公鸡打鸣,那是大凶之兆。
      在农村,如果三更半夜谁家的公鸡打鸣,这家人当天晚上总会人心惶惶。天亮后,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四处拜访神婆求佛,祈求家宅平安,家人身体健康。
      小时候,隔壁农村有一户人家里养了一只公鸡,约有四五年之久,那只公鸡体型壮大,行动敏捷凶猛,是一只记恶如仇的公鸡。同村有一人家有个亲戚,每次过年过节都喜欢带他们家的小男孩过来走亲戚,小男孩年纪跟公鸡差不多,大约五岁,小小年纪身体矫健敏捷,眼神里流落着不符合年龄的煞气。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小男孩过来都被这只公鸡追着跑几条村道,公鸡是每次都要啄到小男孩哭才肯罢休,那追逐的速度连大人都追不上,小男孩也只有被公鸡追着跑的时候才能才表现出那个年纪该有胆怯情绪。那时候同村的老人说公鸡通灵了,能感受到人身上的东西,小男孩儿身上有着不符合年纪的煞气,可能是有东西再作怪。
      记得有一天,公鸡主人家里在县城打工的女儿回家探望父母,他们开开心心吃过晚饭。饭后一家人好久不见面总得围在一起唠家常。母亲符菜女女儿“四儿,跟某某男老师交往了半年多了,你跟男朋友的感情怎么样?”四儿回答“偶尔有小争吵,但是没有多大问题,妈跟爸不用担心”话音刚落,她们家的公鸡就打了鸣,连叫三声,鸣声响亮而又凄凉。吓得旁边其他鸡啊鸭啊猪窝里熟睡的猪都惊醒了,一时间鸡的咕咕声,鸭的呱呱声,猪的嘟嘟声,吵吵闹闹。她家里人以为鸡窝进了老鼠要偷吃小鸡仔,拿着手电筒去鸡窝检查,看小鸡没有问题就没在意。
      过几天后的凌晨五六点,符菜女夫妇接到在县里公安局上班的二女婿打来电话,说要他们家两个老人立刻去县城一趟。隔天其他邻居也跟着上县里了,留在村里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村里弥漫着哀伤的气息。
      几天后,上县城的村民回来了,大家才知道公鸡主人家的那个四女儿没有了。
      县城的城市有一条河,横跨在城市的中间,两面用水泥漆成了河岸,这条河在当地叫大洲河。他们家二女婿打电话给二老的那天凌晨零点零零分,县里公安局接到报案,就是这条上有不知名女性尸体浮现,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并打捞已经浮肿的尸体带到当地的殡仪馆。
      两位老人到县里后,二女婿跟二老述说了河上捞出女性尸体的情况,并告知他们家的四小姨子从农村回县里后,已经好几天没有联系到人了,问让二老人这位小姨子身上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好去与打捞出来的女尸做对比。两位老人一听这种情况,当时吓得四肢发软,险些就晕了过去。经过几个小时的安抚,二位老人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后才跟二女婿说:他们家某小姨子右脸颊边从最后一颗牙齿开始数,第四课牙齿和第五课牙齿之间长了一刻凸起来的牙齿。
      他们家二女婿带着这特征到殡仪馆校对,发现是他们家的某小姨子相同,后来又经过DNA鉴定,确定是他们家的四小姨子。未出嫁的青年女子,英年早逝,真是悲哀。
      噩耗降临他们家,二老才想起她们最后见到她家女儿那晚,说道他们家四女儿的男朋友时,她们家公鸡发了三声悲鸣。要知道在农村公鸡三更半夜鸣叫,那可是大凶的预兆,二老认为肯定是他们家公鸡通灵了,半夜鸣叫是为了提示她们,很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去拜神求佛,以求得神明保佑。
      二老通过公鸡的鸣叫,恍然惊醒,他们家的女儿坠河而亡可能与她和交的男朋友有蹊跷。
      于是向公安局指正了“男朋友”,当地公安局及时把“男朋友”带回局里展开了调查,最后对那男朋友因为证据不足,只能无罪释放。
      后来经过当地公安局长时间的调查 ,都没有查到结果,最后断定为意外身亡。
      对于这个结果,二老接受不了,经过两位老人的商量决定,既然“明路”走不通,现实没有线索,没有证据为他们家四女报仇,法律惩罚不了仇人,那她们就走“阴路”。商定决定后邀请了两位要好亲戚,一同到当地最灵的神婆庙问米。
      民间问米是将亡故的人的灵魂与家人相互配合的法术,通过神婆把阴间的鬼魂带来阳间来,附身在神婆身上,与阳间的人对话,因为做这个仪式时需要在旁边放一碗白米,所以叫问米。
      他们家母亲符菜女带着亲戚到灵验的神婆庙,神婆庙名声旺盛,很多信徒从各个地方慕名而来,在神婆堂庙戚开的馆子里吃喝住消费,各项开销花了不少,经过了三天两夜排队才轮到他们家母亲。
      那天,符菜女带着亲戚从神婆庙亲戚的香堂里买了香,宝烛,黄纸。进了神婆堂,只见神秘幽暗的神婆堂里,大堂中央放着一座半人高的黑色神明具像,具像前面烧满了高高低低的供奉用的祭品;神婆与神明具像形成鲜明对比,长得白白胖胖,神态恍惚,眼神迷离。符菜女和几个亲戚到了神婆跟前,跟神婆道明来意,写上亡者的生辰八字;神婆开始烧香,点上红色宝烛,一边烧黄纸一边唱着神秘的调调。烧完黄纸,拿起准备好的白米,用一个小碗装满白米,再用一个大小一样碗盖上,神婆接着闭上眼睛边上下摇晃者白米,一边唱跟刚才不同的神秘调调,唱完后念之前写好的生辰八字,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缥缈;忽然,神婆浑身颤抖,冷汗从额头一滴一滴往脸上,身上滴,滴着滴着;神婆猛然睁开了双眼,这时的神婆眼睛不但炯炯有神,眼里还含着一丝丝年轻女子特有的妩媚,恍惚有种娇艳如花的错觉。
      这时神婆用年轻女子的声音开口对符菜女喊“妈”对着同去的一个亲戚喊“舅母”另一个也喊了姐姐。一时间几人泪眼朦胧,泣不成声。
      过了片刻,大家才收起情绪转回正事。符菜女哑着嗓子问“四女,你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晚上去河边干啥?你可知道妈妈心中多痛?”四女听着也悲从中来,用平时说话的语调把过程跟大家娓娓道来:
      话说他们家女儿从农村回县城的第一天晚上,夜色一片黯淡,乌云密布,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河道两旁稀疏的几盏灯闪烁着午夜微弱的余光。
      那个当老师的男朋友约了他们家女儿在河边散步,男朋友面容温和,深情款款的引着四女往人烟稀少的河道走,到了没有人经过的地方,开口跟他们家女儿提出分手,他们家女儿对那男朋友用情至深,舍不得跟那个男朋友分手,放不下这段感情,于是他们在河边发生激烈的争吵,吵着吵着两人有就肢体冲突,纠缠间那男朋友不小心把他们家女儿推到了河里,又气愤的走了,任凭他们家女儿在水里绝望的求救也没有回头;后来他们家女儿从水里一次一次爬到河水两旁水泥漆成的岸上,刚开始有几次差点都可以爬到地面上了,可惜水泥岸边长满了青苔,于是他们家女儿一次次的被青苔滑到河里,直至最后他们家女儿筋疲力尽,不幸被河水淹死。
      听了这话,符菜女哭得肝肠寸断,四女只能含泪细细安抚。
      符菜女“你什么没有没有继续喊救?”
      四女答“我喊了嗓子都哑了,可是夜深人静,没有人前来帮忙”
      符菜女“你现在在下面冷吗?”
      四女“现在夏季,还不觉得冷”
      符菜女“你后来怎么没有去找那天杀的报仇?他害你这样年轻早逝,害的我和你爸白发人送黑发人,你怎么能放过他?”
      四女“我去找过他几次,但是他头顶肩上三把真火正旺,我不能靠近他。”
      符菜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你找他报得真仇?”
      四女“我到阎王殿已经跟阎王老爷伸冤,阎王老爷说想要他命时候未到,我不能动他,待到时间成熟,自会派勾魂使者去沟他的魂。阎王老爷还说我这是为爸妈你们还的债,债还完了,以后我们家里就平平顺顺了”
      符菜女“没出嫁的女儿过世是不能回家的,你千万不要回家啊,不然会弄的我们家家宅不宁。”
      四女“我知道的,我平时需要拿东西都是爷爷奶奶帮我取的,您放心吧”
      符菜女“下了神婆身子,你以后见到我们也不能喊我了”
      四女“我知道了,妈,你放心”
      此时神婆猛然浑身剧烈一颤都,刚才的年轻女人声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粗犷的男音用严厉的口吻到“符菜女,你可知错?”
      “……”符菜女吓蒙了,一时不知什么情况。
      男音又大喝到“符菜女,你为人不仁不义,你可知错?”
      符菜女连忙跪地求饶“神明在上,民妇知错了”
      男音到“知错就改,以后好好做人,不要再损阴德,不然神明饶不了你”
      符菜女继续求饶“民妇在也不敢了,绕了民妇吧”边说边不断的磕头。
      神婆又猛然剧烈一阵颤抖,两眼一番险些晕了过去,地上留了一滩水。
      原来二十年多前,有一户人家男的姓符,叫符利福,长的净白英俊家,天生一张吃公饭的嘴,能说会道,唯一不足的是天生带有小儿麻痹,双脚走路不似常人那般利索。符礼福有个爱护他的哥哥在农村当干部,等他长到十五六岁的年纪,他的哥哥通过关系把他弄到某县的小单位机关工作,经过福利福能言善道的嘴巴和他努力工作,他在单位机关站稳脚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当时能在单位机关工作在农村是很有体面的事情,符利福除了腿脚走路有点不方便,但是人长得英俊,嘴巴能言善道,加上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到了结婚的年纪就选定了同一年龄段的一个女孩子结为夫妻 。
      那女孩也姓符,名叫菜女,是符利福工作所在县的一个村庄的女孩;那女孩年幼丧母,从小由父亲抚养长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是家里的老大,能嫁给福利符这样有稳定工作又英俊的男人是非常乐意的。两个姓“符”的人结合,生活过得也很幸福,婚后没过多久,符利福通过努力把妻子符菜女也弄到了所在机关工作,两人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两夫妇都在县里有稳定工作,在农村是倍儿有面子的,逢年过节回家农村说话是最有底气的人。
      福利夫妇结婚后,陆陆续续生下五个女儿。
      此时,年近40的两夫妻距离生下第五个女儿,已近五载,两夫妻情感恩爱,夫妻生活和谐,妻子符菜女五年肚子没有动静,两人商议着应该是年纪渐长,已没有再孕育子祠的能力。
      于是,两夫妻决定领养一个男孩,与继承香火延续子祠。
      隔天,符菜女上市场买菜,碰到娘家村的一个叫吉婶的来县里,在县里能遇到娘家那边的熟人,自然避免不了一番唠家常,从唠嗑中符菜女了解到,吉婶的儿媳妇昨儿个晚上刚在小县里的卫生院生了一男孩儿,取名叫符宝。
      要说这婶子的儿媳妇可是位能生的,从嫁到吉婶家就陆续剩下七个男孩儿,昨儿刚出生的符宝在家排行老七。那吉婶夫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着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平日里只能填饱一家子的肚子。一家子大人这会儿正为了儿媳妇生产费,住院费愁的找不着北。
      这一消息对符菜女夫妇而言,是个好消息,他们夫妇正好想要收养一个男孩继承香火。当晚夫妇两人合计着家里这些年除去孩子上学和家里的各项开销,决定从未来几个月从牙缝里省一省,筹钱了点钱到县里卫生院探望那吉婶媳妇。
      隔天一大早夫妇两人收拾妥当,路上买了水果,一些产妇用的营养品,到小县城卫生院。
      当时在住院的只有吉婶和儿媳妇冯芳,符菜女夫妇能到来医院探望,对吉婶来说是莫大的惊喜,不过毕竟已年过半百,这种场面很快反应过来招待符菜女夫妇。
      简陋的县小卫生院住院部里,拥挤的房间挤着三张简陋的单人床,房间拥挤得体型丰腴的符菜女夫妇只能拎着礼品侧身缓慢行走。
      吉婶微笑的与符菜女夫妇招呼“他大姐,大姐夫,您两怎么有空过来”
      符菜女脸上端着温和的微笑说“得知母娘在这边生产,我跟利福过来探望探望”
      注:“母娘”是那个地区的方言,是弟媳的意思;符菜女出生村庄的同村男性比她本人小一岁,所以叫他娶的老婆母娘,是有意拉进关系的意思
      吉婶道“麻烦你两有心过来探望了,倒是你两人过来的心意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你两怎么买水果,又买礼品的?真是麻烦你们破费了”
      符菜女“我小时候就没有了母亲,在村里婶子就像我的母亲,您的儿子就跟我亲弟弟有啥区别,这次母娘在县里生产,我跟利福在县里哪能有不来探望的道理?婶子您真是太客气了。”
      娘家婶子“菜女你两的心意,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菜女“婶子,咋本是一家人,您说感激真的是生分了,母娘刚生产完,身体好吗?男娃儿怎么样?”
      吉婶“儿媳妇身体没事儿,娃儿也都好,赶明儿就可以回家了。”
      菜女“婶子您好福气,母娘娶进家门给您生了七个孙子,您以后有享不完的福呢”
      娘家婶子“菜女,你从小就嘴巴甜,今儿个婶子就借你吉言了”
      这是菜女口中的符宝开始伸伸小手,蹬蹬小脚,慢慢的睁开眼睛,似乎是没有看到妈妈哄他,撇撇小嘴,接着哇的哭了起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睡他旁边的产妇马上惊醒,手忙脚乱的哄着,手忙脚乱的怎么哄也哄不住,吉婶也加入哄娃行列,喂奶喂水,换尿布,好容易才哄住了娃儿。只见娃儿脸色红润润的躺在妈妈的怀里睡得正香,好不惹人怜爱。
      昨晚陪了一夜的吉婶,哄完孩子后有点儿精力不济,想着趁符宝睡着了收拾收拾,等会有空可以歇一会。便微笑道“菜女,大姐夫,娃儿换出来的尿布,我得去洗洗,媳妇儿刚生产完,身体还要多休息才能好好恢复,不能做这些。”
      菜女道“婶子,您去吧,我跟利福回了,”
      临走时符利福从身上掏出家里一家子从牙缝里挤出来买礼品剩的钱,交给儿媳妇,并叮嘱好好休息,给孩子买好吃的。那婶子家有了这笔钱正好可以解了住院开销的燃眉之急,符菜女夫妇此举可谓是雪中送炭,娘家婶子感激零涕,直送两夫妇到卫生院门口,。
      菜女夫妇这次虽然来不及道明来意,但是看到刚出生的男娃儿,特别高兴,就像是生活里的一道曙光;想到男娃儿以后若能成为自家的孩子,夫妇对符宝两心里有道不尽的向往。
      过了几个月正好是端午节,按照当地的风俗端午后的第二天,嫁出去的女儿是要带着包好的粽子回娘家拜节的,符菜女夫妇端午节提前一天准备好拜节的粽子和一些上吉婶子的礼品。
      农历五月初六,符菜女夫妇齐家带着礼物前往娘家拜节,在娘家吃了午饭,符菜女夫妇邀请了她弟弟,弟媳,二妹,妹夫带了准备好的礼物上吉婶家。正好是拜节,吉婶家的亲戚都在,两家人见面好不热闹。
      那吉婶上次在县里卫生院收过符菜女夫妇的救济,全家人对她们的到来很是欢迎,忙着给符菜女到来的这波人端茶倒水,一群人热情的寒暄起来。
      这时刚出生的符宝正好睡刚洗过澡,整个小人儿白白净净的,被他母亲抱出来见客。符菜女夫妇见了,喜欢的不得了,眼巴巴的望着符宝。娘家婶子一家见了,提议让符菜女抱抱男娃儿,符菜女征得娘家婶子一家人同意后把符宝抱在怀里,感觉心都化了。
      久久不舍得放开孩子,直到孩子要喝奶,才不得不还给那媳妇儿。
      放开孩子符菜女才想起这次的来意,符菜女道“婶子,您家母娘给填了七位孙子,平日里应该很热闹吧?”
      吉婶道“可不是嘛,家里可是热闹的快掀起屋顶了,孩子多,开销大,咋农户人家,不像你们干部,老天不下雨,明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开锅。”
      符菜女“母娘平时喂啥给娃儿吃,瞧着娃儿长得白白净净的,可惹人爱了”
      冯芳“咋家孩子多,家里穷,能有什么好东西给娃儿吃?吃我的奶水,有时奶水不够就喝点白米汤摆”
      符菜女“娃儿健康就好,做父母的孩子健康平安是父母最大的回报。”
      符菜女弟媳“是啊,为人父母亲的,孩子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娘家有户人家,娶的媳妇也不错,五年时间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刚满三个,儿媳又怀上了,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媳妇身体照顾不过来,就把刚出生小儿子给了一亲戚抚养,那家亲戚对孩子疼爱的不得了,听说那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
      符菜女弟弟“是啊,上次跟我媳妇去娘家拜年,见到那孩子确实长得比他在家两个哥哥还壮实”
      娘家婶子“那真的是那孩子的福气啊”
      符利福道“我们家我跟菜女有稳定工作,条件的比农村要好些,家里只有五个女儿,希望能领养一个男孩,上次在县里卫生院见到刚出生的男娃儿很合眼缘,如果婶子您家人同意的话,咱们夫妻二人想领养男娃儿”
      那婶子一家子听了,悲伤有之,愤怒的有之。
      悲伤是孩子给别人家领养,就不能经常见面了,长大了就生分了;再说孩子长大了会想为什么没有在自己家长大,为什么父母不要我,这样会伤了孩子的心,更何况到了别人家里受了委屈都不知道。愤怒是觉得符菜女夫妇仗着条件比他们家好,觉得自家没有本是抚养孩子,才敢说出这么羞辱人话。
      一家人心里是不愿意的。
      那婶子一家人虽然愤怒,但念在符菜女夫妇上次卫生院的雪中送炭之举,对她们心怀感激,虽然明白他们夫妇的目的是奔着刚出生不久的男娃儿来的,表面还是给符菜女夫妇保留十足的面子。
      那婶子道“菜女,你的好意我们全家都明白,但是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一家人都希望每个孩子都在家里成长,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再苦再累,心里都是甜的。”
      符菜女二妹“婶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当然不觉得有什么苦的,但是我姐姐姐夫就在县城里,孩子离家也很近的,如果你们想孩子了,可以随时过去看看孩子,孩子大点儿了,想家了也可以回家看看你们,高兴了在家里住个几天也行。”
      妹夫“是啊,孩子在要是给姐姐姐夫领养,跟在家里你们养没有差别,有的是更好一点的条件,多了爸爸妈妈疼爱孩子罢了。”
      冯芳“你们说的道理很好,但是孩子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都说母子连心,一刻见不到孩子我心里都受不了。”
      符菜女“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孩子刚开始离开身边,心里都接受不了,过几天就好了”
      符利福说“孩子到我们家后,有五个姐姐宠他,以后我们不但给他最好的条件,还努力培养他上学大学,给他找一门好媳妇,我跟菜女退休了可以给他带孩子,我们以后的退休金也留给他。
      吉婶男人说“菜女,大姐夫,你们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上次在县里你们慷慨解囊,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你们的恩情我们全家没齿难忘,但是孩子不能让给你们抚养,抚养孩子是我们家的责任,不能麻烦你们,不然就是我们家对孩子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这两次买礼无开销,和上次你们给的钱,我们家虽然现在很穷,但是过段时间会尽快把钱给你们还上。”
      吉婶道“菜女,大姐夫,你们对我们家有天大的恩情,我们家永远铭记心里;咋们两家以后还是亲戚,别再说那些话伤了咋们两家的情谊。”
      符利福夫妇听婶子这么说,知道他们家心意已决。
      于是符利福道“叔叔,婶子,你们两说的是哪儿话,咋两家的亲戚情分,哪儿是那些俗无能比的,别为那些俗物伤了咋们两家的感情。”
      符菜女道“是啊,叔叔,婶子,咋两家的情分是祖祖辈辈的,咋能因为我们今天的唐突提议上了感情。”
      二妹,妹夫,弟弟,弟媳也跟着纷纷附和。
      话说符菜女夫妇游说领养男娃儿失败后,回到家里,每当一家没有围着桌子吃饭,看着五个女儿,都会不知不觉的想起男娃儿来,心里说不出的没落。
      一方面,夫妇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这个家里需要有个男孩儿继承香火,为他们传承子祠,以保证他们死后有后人逢年过节祭拜,清明有人给扫墓。
      一方面,那娘家吉婶家初生的男娃长大招人喜爱,从他们去县卫生院见到男娃儿开始,他们两夫妇就认定了这男娃儿,明明中似乎有种说不出的缘分。
      经过两次探望和上门游说,对于符菜女夫妇这个本不富裕工薪家庭来说,已经是极限,短时间内没有多余的闲钱再准备礼物。两夫妇只能从亲戚朋友口中了解男娃儿符宝的近况,每每听人说道男娃儿符宝,夫妇两都异常开心。两人计划着再更好寻找一次机会,再跟吉婶家提出收养要求。
      转眼过了一年中秋节,中秋佳节,拜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亲朋好友互赠送月饼以表情谊。
      中秋前一天,符利福夫妇又准备好月饼作为礼品,彼此穿上最新着装,前往男娃儿家送礼。符利福夫妇到男娃儿家的时候正是中午,一家人大小老少都在家,刚出生不久的符宝这会儿在母亲怀里吃着奶奶喂过来的米糊,看到符菜女夫妇的到来很高兴,招招小手,咿咿呀呀的在母亲怀里是说着大人听不懂的婴儿话。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即使知道符利福夫妇这次来的目的也不单纯,但娘家婶子一家还是笑脸相迎。
      吉婶招呼“菜女,大姐夫,今儿个怎么有空回娘家?”
      符菜女“婶子,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这儿准备了几盒月饼,带给孩子们吃。”
      吉婶“这么贵重的好东西,那怎么行?”
      符菜女“婶子,咱们两家那么亲近,我从小还是您看着长大的呢,您这么客气就见外了,这月赶紧拿着给孩子们吧。”
      这时孩子都眼巴巴的盯着月饼咽口水。
      符利福“是啊,婶子,您看孩子们都喜欢着呢”
      吉婶看符菜女夫妇坚持,又见孩子们可伶兮兮的,加上前几次欠这对夫妇的人情,也不好拂了他们的面子,只好收下了。
      符利福“婶子,最近家里可好?”
      吉婶“有劳你两记挂了,家里都好”
      符菜女“家里的孩子可调皮?大娃儿今年上学了吗?”
      吉婶“可皮了,大娃二娃今年在隔壁村上学呢,这不?吃完饭马上就要去学校上课了,三娃明年才开蒙。”
      符利福“听说咋村的孩子都去隔壁村读书,不知道学费怎么样?”
      婶子男人“几个孩子一年的学费是家里最大的开支,”
      符利福对在场的大人道“叔叔,婶子,小舅舅,母娘,我们这次的来意你们应该清楚,我跟菜女见到符宝就特别亲切,就像上辈子注定的缘分一样,特别喜欢他,所以请求你们能够让我们领养他”
      符才女“我和利符自从见过符宝几次后,对他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念,觉得他跟我们夫妇很有缘分,我们家没有他不行。”
      冯芳“大姐,大姐夫,孩子可是我怀胎十月,辛辛苦苦剩下来的,您两也理解一下做母亲的心情,哪个母亲受的了骨肉分离啊”
      符菜女“大母娘,孩子如果跟我们,我们可以给他吃更好的,穿更好的,放他在县里读书,将来比农村的孩子有更好的未来。”
      婶子儿子“大姐,我们还是那句话,再苦再累孩子都得自家养,你们请回吧,欠你们的钱我们会补上
      菜女夫妇再次拒绝,眼角忍不住潮湿,也不再端架子了,菜女道“我们夫妇结婚那么多年,没生得一个儿子继承香火,眼看着就要绝后了,古人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夫妇百年之后怎么面对祖宗,你们家就可伶可伶我们吧”说着说着忍不住的失声痛哭。
      符利福“每当看到家家户户都有男孩,家家户户子孙环绕,唯有我们夫妇两家里没有男孩,心里说不出的苦,没有儿子将来也没有什么指望了;男孩是我们家的跟,是我们夫妇生活的希望,叔叔,婶子,弟弟,母娘你们就大发善心答应我们吧,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夫妇会永生难忘。”
      孩子看到大人哭的伤心,也跟着哭,一时间大家都泪眼纷纷。对夫妇的遭遇很是理解同情。但是孩子可是自家骨肉,怎么能随意送人?
      吉婶稳住情绪道“菜女,大姐夫你们的可以去从别的亲戚家问问?你亲弟弟不是也生了两个男孩吗?如果你们收养一个亲弟弟的男孩不是更好?”
      符菜女亲弟弟是生了两个儿子,平时符利福夫妇对待那两男孩儿跟亲生的儿子一样,疼的不得了,可是符菜女亲弟弟也舍不得让符利福夫妇领养。菜女夫妇知道彻底没戏了,只能失望而归。
      经过这次的请求,符菜女也没有顾忌了,以后每一个月休假,放下面子往娘家婶子家去;请求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泪眼巴巴的望着男娃儿。
      到了临近春节,娘家婶子家经过东拼西凑,终于筹够了钱还给了符利福夫妇。
      有人欢喜有人忧,还完了债,婶子家全家感觉轻松;符菜女夫妇收养不到男孩而忧愁,忧愁加上渴望得到男孩的深切想念。那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符菜女梦里总是梦到吉婶家符宝叫两夫妇爸爸妈妈的情景,白日里有看不到孩子。吃不香,睡不好,没过多久就病倒了,寻医问药吃了几个月也不见起色,人躺在病床上瘦骨如柴,气息缥缈,嘴里还念念不忘婶子家的男娃儿符宝。
      符利福为了救妻子性命,面容消瘦,神态悲凉的再次出现在娘家婶子家道“叔叔,婶子,弟弟,母娘,菜女因为渴望得男娃儿心切,已经病了几个月了,吃什么药都不见好,如今快不行了,嘴里对叨念着男娃儿符宝的名字,如今我们家里五个女儿都还小,没有妈妈可怎么活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全家的性命都在你们家身上了,你们就成全我们吧。”
      听一消息,真的是听着悲伤,闻着动容。事关救人性命,婶子一家也不忍心看符菜女家这样,只能忍痛割爱,让符利福把男娃儿符宝领回了家。
      符利福得到吉婶一家人同意,再三郑重承诺“把符宝当亲生儿子对待,努力给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教育,娶一门好的媳妇,所有的家业由孩子继承。”
      婶子一家则是含泪细细叮嘱。
      福利符夫妇费劲艰辛,终于领养到了不满周岁的符宝。后来符菜女得到符宝就像得到了仙丹妙药般,身体快速好转,生活过得很幸福。过了几年已经中年的两夫妇意外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娃儿。
      家里人口多了,家庭负担自然加大,一家人的生活费,孩子上学费使得家里入不敷出。两夫妇为生活愁的不知如何是好。夜深人静,两夫妇合计着该怎么解决家庭负担,收入靠的是固定工资,只能从减少生活开支,但是家里孩子多怎么节省都不是办法。两夫妇心里想出计。
      隔天一早,符菜女回到娘家一户农村家里条件不错,一直想要女儿却生不出没有女儿的人家,对这家人说“我有一女儿,从小聪明可爱,算命的说她命格好,将来长大了可以旺家旺宅,但是算命先生也说了,我们母女命格相冲,不宜在我身边抚养,听说你们家想要女儿,你们家愿意收养她妈?收养了我女儿,以后咱们两家就成一家人了。”
      那家夫妇多年来一直想拥有一个女儿,当然是愿意的。这一收养解决了符利福夫妇的生活困境,从此生活到平静的过了十多年。
      转眼符宝长到了十六岁,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级,没有心思上学,成天想着怎么追女孩。成绩一落千丈。符利福夫妇成天忙着怎么赚钱养家糊口,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管教他,上到初二就辍学了。
      符宝不上学后再社会上混迹几年,晚上集结的几个好哥们一起泡妞,白天起不来,也没有稳定的工作。符利福夫妇后来生的小儿子性格成绩一般,但上课从不逃学,晚上也不出去追女孩,安安分分的,跟夫妇两情感亲厚,更是何况是亲生。两夫妇把两男孩对比,对样子符宝很是失望,对符宝打打骂骂。
      刚成年没多久又没有经历过什么世事的男孩,正是自尊心特别重的时候,哪受的得了了大人的这些?一次符利福打他的时候哭着嚷嚷“你们就是偏心,对我不好,我要回我家去。”
      符利福夫妇听了,晚上夫妇密语,觉得符宝实在扶不上墙,想着以后两老的财产,退休金是要留给自己亲生儿子的,可不能被符宝连累。
      第二天早上,夫妇两让符宝收拾衣物,借着符宝哭泣时说“我要回我家去的由头”把符宝带回了他亲生父母家了。
      符宝回亲生父母家后娶的媳妇在地里干活,树下放着两个刚满月不久的双胞胎哇哇大哭,有次符利福的侄女路过了看到了觉得可伶,跟符宝媳妇哄孩子才知道,原来符宝已经被符利福夫妇送回了他亲生父母家,生活过得听困顿。
      符利福的这位侄女对符宝夫妇生活状况觉得同情,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跟符菜女说起符宝媳妇带刚满月不久的双胞胎下地干活的情况,并问了符宝怎么回了亲生父母家。符菜女用幸灾乐祸的口吻说“他在我们家不好好上学,天天想着泡妞,你二叔管教不听话,他还嚷着回他亲生父母家,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的财产跟退休金以后要留给亲生的小儿子的,他这样实在扶不上墙,我跟你二叔也是担心他以后连累小儿子,他喊着要回亲生父母家,第二天一早我就跟你二叔带他们回家去了。”
      侄女问“符宝娶的是哪儿的媳妇?如果条件好的话媳妇娘家可以帮衬些多好”
      符菜女大声嘲笑道“呵呵,符宝亲生父母家儿子多,穷的叮当响,好人家的女儿怎么会嫁给这种家庭,娶的也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呵呵呵、、、”
      侄女都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了。
      有一天附近的人说:符宝的亲生奶奶前段时间过世了,临终前对符菜女夫妇对的做法很气愤,说他们夫妇做法有违天理,会找报应的。
      原来符四女口中说的为她父母还债是这么来的。符菜女夫妇接近中年,以为生不了儿子继承香火,传承子祠,对吉婶家多次求子,后面吉婶家出于善心忍痛割爱,同意他们夫妇收养。符菜女夫妇生到亲生儿子后,没有遵守之前求子的承诺,冷漠的将养子当做废弃品一样的送回原生家庭,后面更是各种幸灾乐祸各种出言嘲笑,着实有损阴德。
      所以世人都说天道轮回,因果报应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