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言 ...

  •   有一部电影叫《黄山来的姑娘》,说的是一位来自黄山的女孩到北京做保姆的故事。那女孩心地善良,人又勤谨漂亮,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那时我正在一家文学杂志社做编辑工作,一位家住黄山的文友打电话来邀约我去看黄山。我知道黄山人很好客,连山上的树都会迎客的啊。黄山上有一棵树美其名曰“迎客松”,是很有名的。恰那时我正在加班加点写作一部长一点的小说,再加上编辑部人手少,脱不开身,就没能成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便时常遗憾失去了一次游黄山品徽菜的好机会。
      这几天读长篇言情小说《故乡的回忆》,在作家宋蓓琴的引领下到了徽州。似乎真就看到了黄山屯溪的“晨雾,夕照,古渡,渔舟。还有那江边浣衣姑娘的棒槌声,声声入耳。那江边排排站立着的鸬鹚,倒也不怕匆匆路过的行人会惊扰它们观赏这美景……”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直羡慕宋蓓琴有着这么美丽的故乡,有着这么美好而深情的回忆。
      宋蓓琴的小说是从“徽州往事”开始的。她用徽州的地方语言述说着徽州的也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引领我们进入了屯溪的老街,到了元宝巷,认识了那个聪明美丽的女孩卓文琴。此时的卓文琴还是一个中学生,她活泼 纯真,好学上进,是屯溪一所重点中学的好学生。她喜好文学,她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讲评。她的梦幻般的理想,就像一群放飞的白鸽子,在故乡徽州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没能如愿考上大学,于是生活便在她的面前展现出了一条坎坷的道路。到了恋爱的年龄她恋爱了,到了婚嫁的季节她结婚了。像无数普通家庭一样,婚后的生活,既平淡又充满快乐,既有蓝天白云,也有阴雨绵绵。她爱自己的家庭,也爱那个让她为之自豪的才貌双全的丈夫。她又是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女性,她不满足于那个平庸的拮据的生活现状,她有着一个强烈的想改变现实的期望,为此她积极地奋斗着进取,并最终找到了她的理想位置。
      汪孝明是这部书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属于那种从山野里飞出来的凤凰男。他来自农村,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一种可贵的传统的文化精神。他为人忠厚,朴实孝顺,他通过勤奋学习,刻苦奋斗,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在大学里学的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司法战线成了一名法医。他依靠自己高超的专业知识,协助有关部门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法医人才。他和卓文琴的相遇,完全是一种偶然的邂逅。第一次相见,在卓文琴的眼中他是这样的:“只见他上身穿一件藏青色夹克衫,两只袖子外侧各镶嵌着一道白色绲边细条纹,在领口处露出米黄色高领手工编织的开司米绒线衫的局部,下身穿一条米黄色咔叽布直筒裤……他皮肤白白净净,嘴角微微上翘……淡淡的眉毛下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或许是命运注定吧,那一刻卓文琴的感觉是这样的:“……我心里一怔,这个小伙子我曾经在哪里见过?但究竟在哪里什么地方见过,想不起来了。这种感觉在我二十三年的岁月里从来没有过。”正是因为这第一次的邂逅,给卓文琴的心里种下了爱情的种子。卓文琴身边是有多个追求者的,但最终汪孝明凭着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战胜了其他对手,赢得了卓文琴的芳心。汪孝明是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好儿子。他爱妻子,也孝顺父母。在妻子和父母之间,他是一个“□□”的高手。每当家里产生了矛盾,尤其是婆媳之间发生了重大矛盾的时候,他总是能既安抚了爱妻又维护了母亲,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家庭的稳定。最终使得他和卓文琴之间的感情长久弥新,两人携手共同走过了漫长的婚姻生活。
      小说中还有几位人物,也都很鲜活生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故乡的回忆》是一部小说,按时下的说法,是属于非虚构文学的那一类。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都是真实的生活中的人。所有的故事也都是真实的故事,很少有虚构的成分。作者在讲说这些故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讲说自己的经历,所以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的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少有雕饰,如山中的流水,自然流畅。当然,写作这类小说的作家是要有勇气的,因为人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往往会将作品中的人物对号入座。好的则一好百好,反之就会生出些负面影响了。是小说则必然要写人物的善恶美丑,事物的矛盾冲突,作家的立场就有了,就有了对于是非的褒扬与评判。
      写作其实就是一个用语言表达的过程,诗歌有诗歌的语言,小说有小说的语言。但凡优秀的作家都很注重于语言的学习,并在这种学习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鲁迅是最具语言风格的作家,他的语言尖锐而幽默;沈从文的语言婉约灵动,有诗的意境,这在他的小说《边城》里表现得最为出色。现代作家贾平凹也是一个很注重于语言学习的作家,他在一篇谈小说创作的文章中说过,他曾经向沈从文和孙犁学习过语言,也向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学习过语言。沈从文孙犁以及川端康成都是写抒情小说的大师,在他们的影响下,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语言风格。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就必须学好语言,让你小说的语言活起来,还要去除杂质,让你的语言干净起来。就好比农民用锄头锄地,锄地的目的不仅是使土地松泛起来,主要是去除苗垄之间的杂草,还要去除那些稠密的秧苗,这样留下的秧苗疏密有致,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在这里专门说到小说的语言问题,是因为宋蓓琴在文学写作上志向很高,路还很长,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要想有大的气象,就要在语言的学习上多做些功课。
      长篇小说的写作,如同进行着一项结构宏大的建筑工程。作家既是设计师,又是工程师,还是施工者。曾经有人把作家的写作说成是码字儿的,和那些砌墙码砖头的工作是很相像的。所谓设计师是说作家在写作之前对整个作品的结构框架是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图纸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写作大纲,书中的人物走向以及故事的发展脉络是要有一个成熟的构思的。当然也有些作家写作时是不需要提纲的,因为他的记忆力很好,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活在他的头脑里,成竹在胸,一旦动起笔来,便顺畅如行云流水。宋蓓琴当属后一类作家的,她对《故乡的回忆》这部小说一定是蕴蓄了很久的。
      宋蓓琴不是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作家,她没有社会的宏大叙事和深刻的思想辨析,她也无意于通过自己的小说去歌颂谁或者去批评谁。在她的意识里,她是普通人,讲说的是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她是一个在山间田野里歌唱的歌者。时值春天,徽州大地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宋蓓琴用深情歌唱着她的故乡的往事,和煦的春风把她的歌声传播得很远很远,她用这歌声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别人。
      2018年7月18日于银川阅海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序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