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走出感情的旋涡》续1 ...

  •   5、巾帼女社展才艺志远玉生导学研
      吕桂枝、马吟诗、黄凤仙分别是师范“老高班”(1)班(2)班(3)班的女同学。她们三人发起倡议成立了“巾帼文艺社”。马吟诗年龄最小,但最有才气,担任了社长,吕桂枝、黄凤仙担任了副社长。本来,这个文艺社应当以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的探讨交流为主,但是,参加文艺社的女学生没有人懂得舞蹈,于是这个文艺社就成了以文学、书画、音乐的探讨交流为主的“文艺沙龙”。更有意思的是,在吕桂枝和黄凤仙的建议下,把语言学、语文教学法的探讨交流也钠入了文艺社的研究范围,竟然得到入社的女同学们的支持,大家认为探讨研究语言学、语文教学法,有实践意义。虽然这个文艺社的探讨内容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却搞得非常“红火”,两周一次,定时座谈,在学校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系党政领导也很支持这些女学生的活动,安排了宋玉生担任了这个“巾帼文艺社”的顾问,入社的个别女学生们高兴地说:“可来了一个党代表。”
      “巾帼文艺社”为马吟诗举行了一个书画展。在一个大教室里,挂满了马吟诗多年来所创作的比较好的书画作品。全校许多爱好字画艺术的同学都前来观看,对马吟诗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在书画展的最后,却有两幅字并不是马吟诗的作品,是黄凤仙写的一首赞扬马吟诗作品的诗和宋玉生写的赞扬马吟诗创作的诗:

      赞字画
      诗在画里画如诗,我在字中字犹我;
      兔起鹘落才嘘唏,云行水流凤婆娑。

      黄凤仙 提赞
      ×年×月×日

      马吟诗书画赞
      画中山水岭南风,雾里意象耐人寻;
      吟诗博考众字学,篆行颇现多学问。
      宋玉生提赞
      ×年×月×日
      许多人都在观赏马吟诗的字画,但是,也有不少人却站在黄凤仙和宋玉生的两幅字前发表着自己的看法。黄凤仙写的是“瘦金书”,金钩铁划,飘渺浪漫;而宋玉生写的却是“柳体”,笔画厚重,坚实有力:两幅字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吕桂枝与黄凤仙站在这两幅字下观赏着。吕桂枝问道:“凤仙,‘我在字中字犹我’是什么意思?”
      黄凤仙说:“我是赞美马吟诗能将自己的思想融汇在书法里,字就是她人格的体现。”吕桂枝又问:“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黄凤仙说:“马吟诗绘画灵感敏捷,才气令人叹息;马吟诗的行书写得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凤婆娑’是凤凰跳舞,暗含‘龙飞凤舞‘的意思。”
      黄凤仙问道:“桂枝,宋老师的后两句诗‘吟诗博考众字学,篆行颇现多学问’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吗?”吕桂枝说:“宋老师可能是说,马吟诗在书法上注重研究,特别在篆书、行书方面,注意一个字与众不同的写法。”黄凤仙说:“宋老师,平时粉笔字、钢笔字写的是行书,真没想到,他的毛笔字竟能写出一手笔墨厚重、坚实有力的楷书。这说明宋玉生老师这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意志,可能是相当坚定的。”吕桂枝接着说道:“是的,被日本鬼子绑在‘老虎凳’上,他都不会屈服。”“啊?!”黄凤仙吃惊地喊了一句。
      巾帼文艺社在全年级举行了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不光有女同学,也有男同学。辽南大学中文系很重视这个座谈会,并安排了于志远先生和宋玉生老师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会议由黄凤仙主持,一开始黄凤仙说道:“今天,中文系师范‘老高班’的女同学们要就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我们也邀请了本年级的部分男同学参加讨论,欢迎他们能够多提意见。系领导很重视我们这个座谈会,系主任于志远先生亲自入会,宋玉生老师也应邀参加了我们这个座谈会,欢迎两位老师能对我们的座谈给予指导。下面由副社长吕桂枝同学先发言。”吕桂枝说道:“一年来,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今天的各本中国古代文学教材所提到的作家,95%以上谈的都是男的,似乎中国古代没有女作家,似乎中国古代文学成了‘男人的世界’。我认为应当加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存在这个漏洞。可是,怎样进行研究,我也没想好,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献计献策吧……”接着,(3)班的冯彩铃发言了:“我认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可能是一个‘无底洞’。中国几千年的的封建制度,压制了中国女性的文学才能,也压制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除了蔡文姬、李清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再也找不到女作家。我觉得,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女作家,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吕桂枝接过冯彩铃的话题说道:“由于社会的关系,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可能不多,但是,并不能说中国古代的女性作家就是两个。先秦卫国的庄姜就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女诗人,汉代的女诗人刘细君、唐代的女诗人李冶、明清女诗人方维仪都是当时有名的作家。此外,汉代的公录婕妤在赋的创作上也很有成就。”马吟诗说道:“桂枝,你说庄姜是中国古代第一女诗人,他有作品吗?”吕桂枝说道《诗经》的《绿衣》就是庄姜的代表作。”于志远先生说:“除《绿衣》,《诗经》的《燕燕》、《日月》、《终风》也可能是庄姜作品。”宋玉生说:“《全唐诗》中收了刘采春的《望夫歌》六首、鱼玄机的诗歌五十多首,但是,今天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很少提到她们。一说就是‘初唐四杰’、‘诗仙’‘诗圣’、‘大小李杜’、白居易,是个问题。”于先生说:“宋老师说在‘点子’上,看来,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要‘补课’了。”冯彩铃说:“这些人即使有作品,也不一定有很大影响。刚才所说的这些女作家,哪一个留下千年流传的诗句,吕桂枝,你能背出一句吗?”吕桂枝红脸了,看过,但没背诵过……宋玉生接过冯彩铃的话说:“唐代刘采春的《望夫歌》就有名句流传:‘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还有:‘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小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船人。’当时,刘采春的诗就很有影响,元稹在《赠刘采春》中就赞扬她能写也能唱。另外,明清方维仪《出塞》中的诗句‘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不也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吗?”听了宋玉生的话,吕桂枝心中默默感谢,要不是宋玉生,她这个副社长今天可要‘丢大人’了。这些诗自己也看过,可惜,没有很好地去背诵。她想起宋玉生在课堂上讲过的话:“今天讲的‘反切变则’必须记下来,否则不能正确地切出字音。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记忆是基础,否则无法做到运用。有人说,数学学习就不需要记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记不住,就不能解三角形;导数、微分的公式记不住,去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通解是不可能的。”吕桂枝又默默想到:“这个宋玉生的脑袋也太好用了,能把他的脑袋切一半给我就行,或者用根导线把宋玉生的脑袋和我的脑袋连在一起,有时,就不会犯难了……”
      “报告!马社长,男性列席代表是否可以在巾帼座谈会上发言?”(2)班朱明春站起来向马吟诗问道。看到朱明春一本正经的样子,马吟诗笑得前仰后倒,她说道:“朱明春,你太客气,真让我受宠若惊,请发表高见。”朱明春说道:“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应该跟外国女性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至于说到英国,女作家就更多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的山庄》、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阿茄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全是英国女作家的作品。美国也有啊,斯托夫人《汤姆大叔的小屋》在外国文学史中也占有一定地位。”黄凤仙接着说道:“我们之所以要挖掘探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是为了传承发扬中国古代文化。如果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加进外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与今天讨论的主题不符,而且这很有可能使我们日后的探讨研究走上歧路。所以,朱明春同学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吕桂枝说道:“凤仙,我认为朱明春的看法不应该完全否定。如果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能与外国女性文学做些比较性研究,也是有意义的。当然,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中,不能以这个问题为主,也只能把这种比较性的研究放在最后。”
      座谈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主要由于志远先生作了总结性发言:“女性文学的问题,在国内刚刚开始研究,我们同学就开始讨论,说明我们同学对文学的学术研究动向很敏感,跟得也很紧。说点参考意见:首先,如果仅仅围绕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进行研究,是不全面的,应该对中国现当代的女性文学也进行研究。其次,中国古代的女作家基本上都是诗人,女小说家,女剧作家,中国古代有吗?这样研究的结果必然是‘文不对题’。看标题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女作家’,看内容,却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女诗人,很矛盾!第三点,作品与作家‘对号’,是要有确凿证据的,要进行严格、深刻考证的。有的材料说《绿衣》、《燕燕》、《日月》、《终风》是先秦卫国庄姜所作,根据是什么?是否是依据‘两毛公’的说法人云亦云?‘两毛公’的说法是否正确,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玉生老师,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宋玉生说:“女性文学的研究,不一定是女作家的研究。如果能对女性文学题材进行研究,也是女性文学研究。这样,对《陌上桑》、《木兰诗》、《窦娥怨》、《西州曲》、《快嘴李翠莲》的研究也算是对女性文学的研究,甚至,对《红楼梦》‘千红一哭’的研究也是对女性文学的研究。此外,对女作家生平身世的考证也应当看作是女性文学的研究。总之,我赞同于先生的观点,女性文学研究的领域、范围可以再扩大一些。”
      6、举一反三多启发不将分数送人情
      辽南大学在学生管理上是“双编制”:年级有辅导员,班级有班
      主任。于是,一些较年轻的任课老师就要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样,宋
      玉生担任了师范中文系“老高班”的(1)班主任。学校为了有利于
      这些老师备课、作好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为这些担任班主任的教师
      准备了住宿房间。宋玉生也因此而得到一个八平米的独室小房间,能
      放一张床、一个办公桌和两把椅子。
      吕桂枝选择了宋玉生开设的语言逻辑课作为自己的选修课。这天
      晚上吕桂枝带着自己的论文《语言与逻辑的不完全对应关系》来到宋
      玉生的寝室征求宋玉生的意见。吕桂枝敲门进屋后,宋玉生让吕桂枝
      坐在桌子边。接着,宋玉生把门推开。吕桂枝说:“宋老师,你开门
      干什么?”宋玉生说:“屋里空气不好,开着吧。”吕桂枝说:“天这
      么冷,你开小气窗就可以了。”说着,吕桂枝又把门带上。宋玉生说:
      “桂枝,这样不好……”他又把门开开。吕桂枝笑着说:“宋老师,
      你害怕……我一个姑娘家都不怕,你一个结了婚的老师怕什么?”说
      着吕桂枝又把门关上。宋玉生,这回,可没“折”了。
      吕桂枝将自己的论文递给宋玉生,让他能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宋
      玉生看后说:“论题明确,论点已得到初步论证,文章的结构布局也
      比较合理。但是,论述没有展开,例证太少,因而文章论述还有点空。
      吕桂枝说:“宋老师,我觉得自己没话说,补充不出更多的论据来。
      这怎么办?”宋玉生说:“我给你再补充两个例子,回去以后,你再
      多想想。”“好的。”吕桂枝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来记。宋玉生说:“先
      举个简单的例子,概念大部分都是用实词来表达的。副词是实词,但
      是,副词中表达概念的词极少。例如‘很’、‘也’、‘简直’,是副词,
      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因而都不表达概念。”吕桂枝说:“宋老师,这
      个例子我明白了。还有其他例子能说明这个问题吗?”宋玉生又说:
      “联言判断可以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转折复句来表达,
      但是,这四种句法在语法学上的差别就太大了。”吕桂枝接着问道:
      “联言判断仅仅是用这几种复句来表达的吗?”宋玉生说:“解说复
      句一般也是用来表达联言判断的,但是,逻辑学界尚且没有对它引起
      注意。”“宋老师”,吕桂枝又说道,“在课堂上,几乎所有结构复句你
      都说到了,可是,为什么你不说目的复句的逻辑性质?”宋玉生回答
      道:“这个问题,我正在进行研究,但是,还没完全想好。我初步的
      看法是,目的复句有可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例如,‘你带上一瓶
      矿泉水,以便路上渴了要喝。’这个目的复句就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
      判断。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路上渴了要喝,那么带上一瓶矿泉水。’
      只是前后件次序颠倒罢了……”
      吕桂枝要回去,宋玉生看了看表,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宋玉生说:
      “虽然校园是封闭的,但这么晚了,也不安全,我送送你吧。”宋玉生将吕桂枝送回宿舍,离楼门约二十米停住了脚步,目送吕桂枝进搂。吕桂枝站在宿舍楼门口,感激地高高举着手,向宋玉生挥别。看到这一情景,宋玉生一下子想起十年前柳家玉在家院门外向自己挥手告别的情形,又是一个“举手长劳劳”。
      但是,吕桂枝的这篇论文却只得了85分。这天下午,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办公室。她不等宋玉生发话,就自己拖了把椅子,直接在办公桌的一边坐在宋玉生的对面。她把自己的论文放在桌上,往宋玉生的面前一推说道:“宋老师,这篇论文我下了那么大的工夫,怎么才得了85分?”宋玉生笑了笑说:“你,你这篇论文哪,有许多新的见解……你说,动物是否真正能制造运用工具,关键在于一个‘火’字,即是否能创造运用火。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分水岭’。高见,高见。你说,动物是否具有高级抽象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一个‘数’字,即是否能记数,是否能运算。这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分水岭’。学术界还没人这样提过。你说,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否是有声语言,看其中是否包含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这是对北大高明凯等先生《语言概论》的理论发展……”吕桂枝抿嘴笑道:“那你为什么才给我85分?”宋玉生皱了皱眉头说道:“这篇文章要论述的重点不是人与猴子的区别呀……而且,你认为‘即使老天不下雨也能获得丰收’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那么,‘老天不下雨’是造成‘丰收’的条件与原因吗?非一致假设的让步复句是假设复句,但是,假设复句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吗?这种复句是联言判断!”吕桂枝慢慢站起来,用左手四个手指捂着嘴,两眼直勾勾地、愣愣地看着宋玉生,心想:这宋玉生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问题?宋玉生接着说道:“85分已经是高分了,我所指导的这二十几个同学,最高分是
      88分,而且只有一个。”吕桂枝不好意思地说道:“宋老师,对不起,我过高地估量自己了……但是,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你……”
      7、聚能净处别亦净 隐痛割爱不乱情
      一天下午,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办公室说:“宋老师,我想跟于
      兰芬一起认识一下你的家门。寒暑假我们俩若不回家,就在学校看书,
      也可能会到你家请教呢。”宋玉生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联系的公用电
      话告诉了吕桂枝。
      这天吕桂枝和于兰芬来到宋玉生的家里。一见陈培英,吕桂枝喊
      道:“宋老师真行呀!师母既年轻又漂亮!”陈培英赶紧说道:“我们年龄差不多,哪有资格做你们的师母?”宋玉生说:“培英大桂枝两岁,就叫师嫂吧,不过,在学校你们俩还得叫我老师,不能乱了章程。”于兰芬从摇篮里抱出宋玉生和陈培英的女儿红敏。于兰芬一边亲了下红敏的小脸蛋,一边问吕桂枝:“桂枝,你说红敏像谁?”桂枝说;“眼睛和脑门像宋老师,而鼻子和嘴像师嫂。”
      吃过中午饭,吕桂枝和于兰芬谢过宋玉生和陈培英,就回了学校。
      但以后吕桂枝又来了宋玉生家三次,反而与陈培英处得火热,像好朋
      友似的。
      吕桂枝接到了本班冯春阳写给自己的一封情书。信中表达了他对
      吕桂枝的爱慕之意,并希望将来能与吕桂枝结为夫妻,“携子之手与子偕老。”吕桂枝知道冯春阳是个好同学,他为人忠厚老实,勤奋上进。但是,吕桂枝现在却不想考虑婚姻问题。吕桂枝回信表示了自己的感谢之意,并婉言谢绝了冯春阳的好意。她告诉冯春阳,说“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影子”,虽然,这个“影子”她永远得不到,但在毕业之前,她不想考虑婚姻问题。”冯春阳不理解吕桂枝这话是什么意思,就偷偷地告诉了于兰芬,要于兰芬帮忙做吕桂枝的思想工作。可是,于兰芬也不理解这话的意思,就找到宋玉生老师,让他帮助做吕桂枝的思想工作。可是,这个“影子”是谁呢?宋玉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晚上,宋玉生突然想到那句话“虽然,这个影子她永远得不到”,宋玉生,打了一个寒噤……难道这个影子是……他不敢再想下去。
      于兰芬买了两张电影票,要在星期天下午与男朋友一起到红霓电
      影院看一部电影《奇袭龙岩》。但是,由于自己的老父亲患肺气肿住
      院,就不能去了。她把票给了宋玉生和吕桂枝,并请求宋玉生老师能
      借这个机会做一下吕桂枝的思想工作,让吕桂枝能再考虑一下与冯春
      阳的恋爱婚姻问题。
      看完电影后,宋玉生与吕桂枝俩,一边走着,一边聊着,来到劳
      动公园的西门。两人在劳动公园西门外的长凳坐下。宋玉生说:“冯
      春阳这个同学还是很不错的。他为人忠厚老实,也很有事业心,学习
      很刻苦。”吕桂枝说:“我和冯春阳的事,你知道了?”宋玉生说:“这
      件事,知道的人极少。冯春阳找到于兰芬,要她帮忙,而于兰芬又怕
      劝说不好你,才找到我。”吕桂枝说:“冯春阳是个好人,正如你说,
      他为人忠厚老实,学习勤奋。但是,他不适合我。”宋玉生问:“为什
      么?”吕桂枝说:“冯春阳与我同岁,而且还小我几个月。我希望自
      己的丈夫能比我大几岁,能够比我更成熟一些。也许,这样,男女之
      间的感情能处得更和偕,更持久一些。男人一过四十呀,思想可能会
      发生一些变化,我姐说,‘男人一过四十,就总觉得别人的老婆好’,
      冯春阳这个人倒不会这样,但我不能不有所考虑……”宋玉生说道:
      “你把问题想复杂了,有些看法也没有根据。”吕桂枝说:“在性格上,
      我与冯春阳也不一定能处好。冯春阳虽然在学习上很努力,但是,在
      学业上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为他在学习上,不但有点‘猎奇’,而
      且不讲究学习方法。这与他在生活上不知灵活,不知变通有关。他这
      个人,脑子是直的,不拐弯,什么事情总是一条道跑到底……”宋玉
      生说:“冯春阳这个人待人真诚,作为夫妻,他可能对妻子一心一意
      的。”吕桂枝说:“夫妻之间需要真诚相待,这是做夫妻的最起码要求,
      但是,夫妻之间仅仅有真诚还是远远不够的,性格、爱好、要求、理
      解、思想认同等都与两人的感情形成有关。我再换一个角度来说话,
      他做学问,五年以后,能够达到像你现在这样的水平吗?他怎可能作
      到像你那样知识渊博,富于才气,并得到同学们的好评?找个弟弟当
      丈夫,姐姐要天天照顾他。如果他再‘吃什么,什么不剩;问什么,
      什么不懂’,心里闷不闷?宋老师,我心里很乱,这件事就不要再说
      了……我心里有个‘影子’,在我毕业之前,我不想再考虑婚姻问题。”
      宋玉生接着问道:“桂枝呀,你是否已经有意中人了?可以告诉我
      吗?”吕桂枝说:“没有。我心中倒是有个‘影子’,但是,这个‘影
      子’我永远得不到……不过,毕业后,我可能会按照这个‘影子’,
      去寻找我的目标。”宋玉生问道:“你这个‘影子’是谁?能否告诉我
      吗?”吕桂枝说:“这个‘影子’就是你呀!”宋玉生愕然地看着吕桂
      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晚上,陈培英和红敏已经进入梦乡,但是宋玉生在床上翻来覆去
      总是睡不着。他本想在吕桂枝与冯春阳之间做些撮合工作,却没想到
      吕桂枝说出那样的一些话。他知道吕桂枝对自己有好感,却又不希望
      自己成为吕桂枝心中的“影子”,更怕因为自己而影响了吕桂枝的婚
      姻。虽然吕桂枝是个好姑娘,虽然自己对吕桂枝也有好感,但是两人
      之间有一道“鸿沟”是不能逾越的,必须现实地看问题,并妥善处理
      两人之间的关系。今后,他应当与吕桂枝保持一定距离,但是,又不
      想让她有所察觉,更不愿意使她的思想受到影响而妨碍了学习,怎么
      办哪?真难啊……
      一天,在汉语史的课堂上,宋玉生发现吕桂枝的座位是空的。下
      课后,宋玉生找到于兰芬说道:“兰芬,汉语史的学习,难度很大,不听课,自己很难突破其中的一些难点。这么重要的课程,桂枝怎么敢缺课?”兰芬说:“宋老师,你别生气。吕桂枝得了‘蛇盘疮’,不但腰部、后背有红斑,甚至胳膊上也出现了红斑。经大夫治疗,已消炎退烧,但身上的红斑却没有消除。她已休病假两天了。”宋玉生说:“真对不起,我一点也不知道。我不是批评她,是怕她学不好,考不好。这样,你今天下午陪我去看看她。你跟她什么也别说,也不要告诉别人。”
      下午,宋玉生买了一点水果,随于兰芬来到吕桂枝的寝室,看望吕桂枝。宋玉生看到吕桂枝虚弱地半靠在床头上,嘴唇干裂,两颊还稍有点发红,似乎还有点低烧。宋玉生说:“不知你病得这样厉害,真对不起。先养好病,之后再考虑学习的问题。”吕桂枝说:“有兰芬照顾,我现在好多了。不发高烧了,就是这红斑还没去除。”吕桂枝一边说着,一边挽起右胳膊的袖子;宋玉生看到吕桂枝的胳膊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的红色斑点。吕桂枝说:“有个中医大夫说,烟油可能对消除红斑有作用,这可能吗?”宋玉生说:“试试看,这好办。我明天让兰芬给你送来。我吸烟不多,但每天晚上都吸几支,没烟卷了,就抽几袋汉烟。”男教师不能单独进入女生寝室,也不能在女同学寝室待得过久,这是生活常识,停了不一会,宋玉生和于兰芬一起离开了吕桂枝的房间。
      三天以后,吕桂枝的病痊愈了,并且回到课堂上课了。不过,下午她还要找几位老师补课。不过,她病后上课的第一天,在汉语史的课堂上,吕桂枝发现宋玉生老师好像是有点感冒了,不断地咳嗽,手绢总是放在讲桌上。
      下午,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寝室,找宋玉生给她补习汉语史。宋玉生说:“殷商卜辞的量词,基本是度量衡量词。周代出现天然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至于动量词的产生相对较晚,大约在唐代前后……”宋玉生一边讲着,一边吃力地困难地咳嗽着。吕桂枝说:“宋老师,你感冒了?”宋玉生苦笑了一下说:“我想多给你攒点烟袋油,好给你治‘蛇盘疮’,烟抽多了……”听到这里,吕桂枝两眼直直地看着宋玉生,湿润着两眼微笑着说:“玉生老师,你怎么这么傻呀……”她情不自禁地用左手抓住宋玉生的右手,很难受地低声说道:“回去一定不要告诉培英嫂子,是因为我……”她长时间地低着头一言不发,泪水滴湿了宋玉生的手背。此时,两人心中,什么都明白。但是,一个,宁可忍受痛苦,也不愿意伤害培英嫂子;一个,宁可终生遗憾而不愿意玷污“师表”两字。晚上,吕桂枝又来到宋玉生的寝室,她给宋玉生买了一瓶莱阳梨止咳糖浆和几个苹果,说道:“上课老咳嗽,影响教学效果。你少抽点烟,多吃点水果吧。这药也不知是否好用,不行,就自己到医院去看看吧。”还没等宋玉生说话,她自己湿润着两眼,推门出去了……
      新学期开始了。一天下午,吕桂枝在办公室里没有找到宋玉生,
      于是她来到宋玉生的寝室。进屋后,吕桂枝看到宋玉生桌上放着一碗
      米饭、一碗菜,但没有吃,而且饭菜都凉了。尽管吕桂枝已经坐在玉
      生的桌子边,玉生好像旁边无人似的,两眼直勾勾地呆瞅着墙壁,一
      句话也不说。桂枝问:“玉生老师,你病了吗?”玉生这才回过神来
      说:“没有。”桂枝又问:“那你是怎么了?”“与你师嫂吵架,三天没
      回去了……也不知孩子怎样。”玉生回答。“为什么?”桂芝问。“看
      我不顺眼,处处找别扭。反正我就是一辈子的‘臭老九‘、‘臭知识
      分子’、‘大丑瓜’……”桂枝说:“宋老师,我是你的学生,而且没
      结婚,是没有资格在你和师嫂面前说三道四的。但是,我们年龄相仿,
      而且彼此关系很好,所以要贸然谈点看法。”玉生说:“桂枝,你不必
      客气。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桂枝说:“我想,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有
      如一对朋友关系。这是需要双方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并注意互相关心
      体贴的。师嫂这个人心直口快,大大咧咧,但依我看,在感情上,你
      在她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而且,我认为,师嫂也很不容易;做饭,
      洗衣,收拾家,带孩子,相当辛苦。宋老师,在这些方面,你帮助了
      师嫂多少?甚至,你可能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过。”“是的,在这些方
      面我有欠缺。”玉生说。桂枝接着说:“宋老师,你的事业心很强,这
      是对的,因为一个人,没有事业,就应当说没有了一切。但是到你家
      去一看,到处都是书,似乎你的眼中只有书,没有嫂子。嫂子那么年
      轻漂亮,她应当得到的丈夫的关爱,但是,似乎没有得到。我有这么
      点看法。”
      宋玉生有意识地看了看吕桂枝一眼,低下了头,沉默了……
      吕桂枝提着暖瓶出去。一会,她给玉生打了一瓶开水,买了两个面包、
      两个皮蛋、两个苹果,把它们放在玉生桌上。她一句话没说,含着眼
      泪悄悄离开了玉生的房间。此时的吕桂枝,心情非常复杂……
      她不但对自己所敬重的老师宋玉生有着极大的同情,也有了一丝
      的爱意。她也知道陈培英的做法存在很大问题,但是,她却不能站在宋玉生老师的立场上来批评陈培英;因为她很清楚:宋玉生老师永远不能属于自己……俗话说,“能拆十座庙,别破一桩婚”哪。第二天,宋玉生自己回到了家里。
      “不要把尊重当□□情”,这句话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当然,在不违反法律道德的前提下,并不反对双方的恋爱。但是,
      高等学校的“师生恋”,有些可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些女孩子是“渣
      女”吗?不是!不过,有些女孩子可能出于对导师、老师的过于
      敬重和感谢等而一时地混淆了“敬重”、“感谢”与“爱情”的界限。
      在这个问题上,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必须婉言谢绝她们的好意,并对她们的思想感情进行正确的引导。
      吕桂枝再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毕业后,恐怕自己很难再见到宋
      玉生。照实说,她对宋玉生已有点留恋,但自己又说不清楚。总之,
      她与宋玉生没有未来,宋玉生也永远不属于自己。不过,感情不由人,
      所以,毕业前的吕桂枝要比以前多来了宋玉生的寝室几次。也没有
      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最后再能多看看自己所敬重、感激、同情、爱
      慕的宋玉生老师几眼。
      一天晚饭后,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寝室。她发现宋玉生穿着汗衫,
      坐在床上,背靠着墙,半躺着,两眼直直地瞅着天棚,眼角挂着泪花。
      一碗饭,一碗菜摆在桌上,没有吃,显然饭菜有些凉了,而且有两个
      苍蝇在碗边上乱飞。吕桂枝轻轻地坐在宋玉生身边,她知道又发生了
      什么。玉生坐起身来说道:“桂枝,你来了……吃过饭了吗?”桂枝
      说:“吃过了。”吕桂枝看到,玉生的右臂被牙齿咬了两处伤痕,一处
      已经有些化脓了。她心疼地用右手抚摸着玉生快化脓的伤口周围,两
      滴热泪不自觉地从两眼流出。吕桂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宋
      玉生的脖子搂住,抽泣着哭了……
      两人心中都很痛苦,但是痛苦的原因是大不一样的。宋玉生的痛
      苦是因为妻子,吕桂枝的痛苦是因为“影子”。宋玉生痛苦的是因为
      不被理解,是受到侮辱;吕桂枝痛苦的是因为感情的矛盾、留恋与不
      忍心。由于痛苦,吕桂枝已有点行为失态,但是宋玉生却没有因为痛
      苦而失去理智……
      玉生把桂枝扶起,垫了个枕头,让她靠墙坐着,说道:“看你哭成这样,我心里也有点不好受。谢谢你……因为我与你师嫂的问题给你添难,添了许多顾虑……没有什么!过段时间就好了……”
      吕桂枝靠墙坐了一会,情绪稍稍稳定了一点,宋玉生的心情也平静多了。于是,两人都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吕桂枝说:“本来,我对你的感情是敬佩与感激,也许是日久生情吧,我对你也一点点地有了好感。但是,我知道,你我没有‘未来’,你只能是我心中的一个‘影子’。我不应当因为自己的感情而伤害师嫂,破坏你的家庭幸福,所以,长时间以来,我也一直在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你与师嫂夫妻和睦,生活幸福。但是,我看到你受到伤害,这样痛苦,我的心承受不了……虽然你是我的一个‘影子’,我依然希望这个‘影子’幸福……”宋玉生说:“婚姻,往往也是有缘分的……如果我没有结婚,桂枝,我可能会考虑你的感情……但是……就要分手了,我也与你说几句心里话,我对你也有好感……但是,结了婚了,又是一个教师,道德与师表,就不允许我放纵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否则,我宋玉生就不配是你心中的‘影子’。在我与你师嫂结婚之前,也曾经爱过两个女孩,一个是柳家玉,一个是曲莲馨,结果,我给她俩造成的是烦恼、遗憾、痛苦……如果我再伤害了你,桂枝,我成什么人了?我还值得你尊敬吗?再说了,虽然我与你师嫂平日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的,但她是在女孩不愿意嫁给知识分子的‘十年三浩劫’时期跟了我。我对她始终有一个感恩的心理……我每想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原谅她……”“宋老师,你这样想,就对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你也是一个讲究恩义的人……被老婆咬这样了,不用武术打老婆,唉,你还是一个‘武德之人’哪……难得。”桂枝露出一丝苦笑,开玩笑地说。宋玉生拍了一下桂枝的手背说:“哎,快毕业了,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桂枝,将来,有时间,给我写封信好吗……桂枝,别难过……唉,来世吧……”吕桂枝笑着问道:“有来世吗?我真不希望有什么来世。《甘十九妹》插曲唱道:‘如果来世还是今生的重复,如果多情要比无情苦,你是否还是这样不在乎?’……假若有来世,我的心情就像十九妹那样痛苦、矛盾,你是‘在乎’还是‘不在乎’哇?怎么,来世不要嫂子了?”宋玉生低下头不言语了。吕桂枝一点点站起来,轻轻推了一下宋玉生的右肩笑着说道:“宋先生,哎,回答我呀——你也是个‘大忽悠’,安慰我吧……”吕桂枝走到门口,接着又慢慢转过身来说道:“宋老师,来世你依然还是我的‘影子’……”——这样的姑娘是“渣女”吗?多么高尚啊!
      三天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家里。于是,吕
      桂枝与陈培英坐在桌子两边聊了起来。桂枝问:“师嫂,你与玉生老
      师吵架了?”“是的。因为我在他的朋友面前叫他‘臭老九’,说他是
      ‘臭知识分子’,他有点受不了。朋友走后他跟我吵起来,发生了推
      搡,我咬了他两口。”培英回答。吕桂枝说:“大嫂,你中‘十年文化浩劫’
      的流毒太深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开过
      这么久了,‘十年文化浩劫’的流毒基本都被肃清,可你的思想依然
      停止在十年以前的时期。”“我也是随便说说,他就认真了!”培英说。
      吕桂枝说:“师嫂,‘十年政治、思想、文化浩劫’虽然过去,但是‘反
      动学术权威’、‘反动知识分子’、‘臭知识分子’、‘臭老九’这些提法
      给中国知识分子所造成的伤痕太深,伤口并没有完全愈合呀。你可能
      是说者无意,但是,听者有心。这些话,大嫂,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培
      英说:“我以后注意就是了。至少不在他的朋友面前,不在公众场合
      说这些话。”“玉生老师丑吗?”桂枝问。“这话怎么说?丑,我就不
      嫁他了。”培英回答。桂枝说:“嫂子,我快毕业了,我可不闲他丑,
      你舍得?”培英说;“你——”桂枝扑哧一笑说:“大嫂,我逗你。学
      生哪敢夺师嫂之爱?但是,师嫂,我要提醒你,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
      思想和体性,总有一天你会失去宋玉生。人都犯这个毛病,得到的东
      西不知珍惜,失去了反而觉得可贵。如果你失去宋玉生,到你的晚年,
      可能会使你无限遗憾,甚至感到悲痛。”过了一会,吕桂枝接着说:
      “虽然大嫂你与玉生老师是夫妻,但在有些方面你不一定有我了解
      他,因为我坐着板凳听了他两年课。对他的为人、学识、学术思想,
      我可能比你更了解他。十年以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宋玉生老师
      可能会成为人文学院的‘领路人’、‘一面旗’,甚至可能就是人文学
      院‘一堵墙’。他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他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呀。
      大嫂,妹的话,你一定要三思呀。”培英说:“谢谢桂枝。我与玉生早
      晨吃饭上班,晚上来家吃饭睡觉。对他的好多方面并不了解,谢谢你
      告诉我这些。”桂枝说:“嫂子,宋玉生老师的胳膊已经感染化脓了,
      你把他接来家吧。”培英“啊”了一声,眼泪没流出来,心先跳出来
      了。
      第二天下午,桂枝到车站把培英接到学校,来到宋玉生的寝室,
      培英看到了宋玉生;才几天不见,玉生两眼深陷,就像两个凹进去的
      小探照灯,已经消瘦多了,在右胳膊上缠着纱布。看到这些,培英心
      里十分内疚。为了让他俩能多亲热一会,吕桂枝悄悄地离开了他们两
      人。此时,桂枝的心里又高兴,又难过……
      以后,虽然宋玉生与陈培英之间还是发生矛盾,但是两人的关
      系好了许多。至少这样说,陈培英在宋玉生的朋友面前,在公众场合,
      再没叫过他“臭老九”“大丑瓜”,而且再没咬过宋玉生。
      一天,吕桂枝来到宋玉生的办公室:“宋老师,我就要毕业了。
      感谢宋老师两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给老师买了一条领带,希望宋老师能喜欢。”接过手,玉生打开一看,是一条红色的领带,并有一个紫色的领带夹。玉生说:“桂枝,谢谢你!”接着,玉生拉开办公桌抽屉,拿出一条红色的围巾说:“桂枝,这条围巾,就留给你作个纪念吧。”
      列车,即将开动,吕桂枝含着热泪,把着车门扶手,挥动着那条
      红色的围巾,向自己敬重、感激、留恋的宋玉生老师告别。列车已经
      开动,吕桂枝依然隔着车窗向宋玉生招手。宋玉生戴着吕桂枝所赠送
      自己的红色领带,长时间站在路边,目送自己的爱生从自己的生活中
      消失。这会可是他“举手长劳劳”了……他也知道,吕桂枝今后还有
      可能与他相见,但是,机会是极少的。此时,他的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也有着留恋之情和三分遗憾——该放手就放手吧……
      三年后的一个秋天,宋玉生接到来自东海大学汉学院的一封来
      信,打开信后,才知道是吕桂枝所寄。信中写到:
      敬爱的宋玉生老师:
      您好!
      与您分别三年来,我经常想起您。我不忘在辽南大学的两
      年中你对我的指导与帮助。在我的一生中,您是我所遇到的最好最好的老师。也正是由于您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奠定了很好的语言学基础,我考上了东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生。今年我刚毕业,被留校在东海大学汉学院任教。
      三年来,我特意不回校看您,并且特意不给您写信,是为了能够淡化我心中的“影子”,因为这个“影子”是我不应该得到的,也是我一生永远得不到的。但是,这个“影子”对我的影响,也是我一生永远不能完全根除的,特别他的为人,他的治学精神,将继续引导我正直做人,严于治学,引导我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并争取为语言学的研究取得成绩。
      宋老师,不知您与师嫂身体怎样,望你们两人多加保重。希
      望您能与师嫂互相体谅、团结,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得到师兄刘民勇的关心帮助,两人恋爱
      一年多,刚刚结婚。他的外表形象不似您,但是,思想性格,特别治学精神,与你非常相似。我说过,要按照我心中的“影子”,去寻找我的“目标”,宋老师,我做到了,我很幸福。
      宋老师,随信寄来我与民勇的结婚照以让您与师嫂留念,
      也是为了让您与师嫂放心。但是,这封信就不要让师嫂看了
      吧。这是一首清白的“朦胧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嘛;而且,“这首诗”既然是你我私人“唱和”,就不
      希望第三者知道,只能永远地埋藏在你我心间。——日后,倘
      有机会,我会和民勇一起去看望您与师嫂。
      顺颂教安!
      学生吕桂枝
      ×年×月×日
      宋玉生把吕桂枝与刘民勇的结婚照托在手心端详着。吕桂枝穿
      着粉色的婚纱,显得端庄、娇媚而成熟。刘民勇穿着一套蓝色的西
      服,扎着红色的领带,俨然是一副学究气质,但又可见其刚毅的性
      格和为人的真诚。宋玉生的心中浮想联翩,无限感慨。一会,他把
      这张照片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口上,祝愿自己的爱生吕桂枝与刘民勇
      婚姻幸福,祝愿他们两人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走出感情的旋涡》续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