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多年未归的地方是远方,也即在心底。
梦醒时分,记忆犹新的是那绿水青山,难以忘怀的是那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愁一笑。
黑瓦泥砖,从未谋面的爷爷盖的房,见证着婴儿出世,陪伴着婴孩长大。离开之时,因盖新房而拆了。
思游往昔,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岭南之山,山脚下,一条蜿蜒的水泥公路沿其横过;一个小小的村庄,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弯弯曲曲地跨过小村里。
漫山遍野的青松,四季葱绿的竹林,屋子伫立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即开门见山,开门见路,开门见河。
满地的绿色里,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颗小树苗,看着她亲手种下它;某日它开花,结果,翠绿色变成金黄色的果实,摘下剥了皮,吃着满满的酸汁嫩肉,才发现原来门前种的是棵枇杷树。
小时候,常常在清晨与弟弟黏着妈走在一棵棵树下往河边去洗衣服,然后与弟弟在清澈见底的河里捉虾捕鱼;河边翠绿绿的草啊,鱼虾瘦小得可怜,因此簸箕都捞不了它们;妈把衣服洗完之时,我们只留下满身的湿答答和空手而归。
脑海里亲切的,是那片片的稻田:春天插秧,秋天收谷的画面。
每当农忙,爹妈弯腰驼背干活之时,与弟弟在水田里捉鱼玩农具,戏水耍泥浆。玩累了,跑回家把脏衣服一脱,吵着让奶奶做饭吃。白发苍苍的老人啊,要么在照看晒着的谷子,要么在防着狗吃鸡食。
在爹妈忙完农忙之后,常常是寒暑假,在妈的捡柴命令之下,于是与弟弟上漫山的青松上捉小鸟,或者掏鸟窝,遍地的荆棘刺得满脚丫和满身的伤,还有因空空如也而一身的疲惫,晚上睡梦中却无比的香甜。
那里的雨啊,夏秋倾盆大雨,冬春绵绵细雨。
小时候,偶尔把伞子弄坏了,招来妈的好长一阵子的数落,泪眼婆娑中爹温声细语的呵护和安慰,嫩绿了满满的童年。以至于身在北国风光,常念着南国之绿。
每当午夜时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之时,静看夜空中的满天繁星与弯月,才深深体会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意。
似水流年,浮生若梦,花信年华里叹着年复一年,春去秋又来。
远方啊,相隔着万水千山,汪洋大海,无论有多少曾经的陪伴与疼惜,如今早已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奶奶已经十七年没有感受过春夏秋冬了。病床上,看着她的眼睛突然不动了,霎那间的生死别离,曾经的一切都灰飞烟灭。她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就是她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上的证明。
成长的道路尽是些意想不到的跌跌撞撞,也大概看尽了磕磕绊绊的尽头路。
远远在远方的姐姐,从小寄人篱下,儿时的孤苦无依,小小年纪早出晚归忙农活,十三四岁辍学打工挣钱早当家,十七八岁花样年华已当妈,婚后一人养全家,不到三十的年纪尝遍了半辈子的苦味。
丈夫的冷漠和懒惰,自己一无学识二无技能,心生悲苦中,她只能独自打些杂工来维持生活。
在这个世界,世情冷暖,自己体会;身不由己,难以选择。
时光不会倒回,无能为力,我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长大了,才明白那些刻苦铭心的,要么美好得令人回味,要么痛彻心扉地使人心灰意冷。
听说过的悲欢离合,世态凉薄,身世坎坷;蓦然回首,能待在爹娘身边长大已经是过多已不能多求的幸福。
正如先生常对我说,该要知足,活在当下。
是啊,该要知足,若每次表达致谢和歉意是最后一次的真心实意,而不是随意敷衍,是否会有所改变和安心?若每次的别离是最后的别离,那该多珍重!
是啊,活在当下,此刻非彼刻,若每天当作最后一天和第一天来活着,那么会过得多精彩!
远方即在心里,是怀念,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