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举迁 ...
-
在颍川的日子不快不慢,却真真切切的,两年已过。时间也到了,姜珩心知这乱世已经开始,黄巾未完全叛定,但已开始分裂割据。
这个时候,百姓的日子越发痛苦。
中平六年,皇甫嵩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
姜府之中的一个院落里,姜珩席地而坐,面不改色地看着眼前的棋局,对面坐着荀彧荀文若。两年之中,他学了不少东西,气质越发稳重淡然。姜珩与颍州三友关系一直很亲密,于是也不是前几年原身一般孤单一人,唯唯诺诺。
姜珩将近及冠的年纪,容貌自然已经接近了成熟。这样坐着,背如青松,态若青竹,君子如兰。
青年的容貌俊丽,实乃世间少见。
他一手捋着袖袍,面带笑容,青葱玉手捻起一枚黑子,“哒啦”落子。
“文若,你输了。”他微笑道,带着一分胜利的雀跃。文若棋艺高超,俩人难分仲伯,要赢一局实在不易,于是也怪不得他如此欢喜。
荀彧浅笑着,一双乌眸凝视着他,神态温柔,“珩弟棋艺高超,文若不及你。”
但是仔细一看,眉宇之间却萦绕着一股淡淡的忧色。
姜珩摇了摇头:“不,是你今日心不在焉,不然谁赢可不一定。”
沉吟片刻,抬起头看向荀彧,“可是担心朝廷中的事情?”他轻轻说道。荀彧点了点头:“珩弟知我。陛下病情严重,宫中谣言不断,恐怕......”说罢,长叹一口气,心中忧虑。
“事情已成定局,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的确,他知道灵帝刘宏驾崩的时间,也知道后来会发生的事情,自然什么都了如指掌。
越发确定只要自己有自保的能力,不以身犯险,也不必担忧遭受祸患。
荀彧摇了摇头:“陛下的皇子年幼,若是立新帝,恐怕会引起宦官与外戚的权势交锋,到时候朝中大乱。。”
姜珩叹息着,忍不住道:“十常侍乱政,激起众怒,如今各个势力都打算铲除十常侍,他们的日子不久了。而大将军何进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外戚势力相对薄弱,无法与宦臣势力抗衡。”
荀彧闻言,心中思虑一会儿,却听清朗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文若,珩弟!”
郭嘉如同两年前一样,衣衫歪歪扭扭,神态狷放。他白皙的手臂上举着一坛酒,步履散漫,朝着他们走来。
看走来的方向,正是姜珩家一年前新建的酒窖。只是不幸的是,自从这酒窖被建立起之后,就时时遭受郭某人的偷袭。
“才两日不见,珩弟的酒窖中怎的多了一坛上好的酒?都不叫嘉来尝尝?”他神情带着一分责备之色,却尽是狡黠,偏偏要故作严肃道。
几个友人时常相聚,遗憾的是几日前,戏志才离开颍州,在书院与他们告别,不知去往何处。
姜珩轻笑道:“也难怪阿令和高叔不喜你来府上做客。这是阿令刚刚买来的好酒,高叔正馋着。却被你找出来了。”
郭嘉挑了挑眉,“是吗?那么嘉当仁不让,替你们解决了吧。”
.......................
说着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三个杯子,放在荀彧和姜珩的棋桌上,动作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犹豫。
“每次来珩弟府中做客,奉孝都万分积极。当真我们不知道你是奔着好酒来的?”荀彧浅饮一口,将这一小杯饮尽,便冲着郭嘉摆了摆手。他向来不喜欢喝酒,而好饮茶。
姜珩笼袖喝完,擦了擦嘴,就见郭嘉冲他眨眨眼睛,明白他的意思,正要把杯子递上去,就被荀彧制止住了。“珩弟年纪尚小,奉孝可莫要教他像你一样做个酒鬼才好。”满满是对友人的不赞同。
郭嘉听了,可就不服气了,说道:“年纪尚小?那嘉只比他大一岁有余,那嘉岂不是也可以叫年纪小了?而且,酒鬼怎么了,酒可是个好东西,文若不能体味它的妙处又怎能阻止珩弟呢?”
话音刚落,酒杯就被他拿到手里。郭嘉正准备倒酒,就接过了来自好友文若“温柔”的警告眼神。姜珩看着郭嘉忽然之间放下了酒坛,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下意识地回头看向文若,还是那般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已经了然了。
他心中好笑,不由得笑出声来:“奉孝,你可真是栽在文若身上了。”
郭嘉低估几声,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抗议。“真是世态炎凉。”他看着文若和姜珩,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挚友,何必区别对待。
气鼓鼓的奉孝.jpg。
---------------------------------------------
四月十一日,天子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灵皇帝。
在灵帝刘宏驾崩的七日后,荀氏一族决定迁离颍川。
荀彧与姜珩以及郭嘉在荀氏宅院之中告别。
姜珩知道,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不必担心几位好友。
只是此去,荀彧要前往冀州,而他们却是要背道而驰。
“文若此去,不知我们何时相见,望君珍重。”姜珩一身青衫,风姿绰约。
郭嘉冲文若举杯饯行,接过那杯酒,荀彧冲他们行了一礼,与荀氏一族的人或是零零散散,或是浩荡离去。
颍川地处战事频繁之地,荀氏一族预测灵帝刘宏驾崩,天下必定不会太平,于是一番商议之后带着愿意离去的族人迁离此地。
临走之时,他曾奉劝郭嘉和姜珩,姜珩道:“我与奉孝自有打算。文若不必担心我们,若日后迁定,君可与我们书信往来。”
荀彧纵然担忧,却也相信两个友人的能力。
只是珩弟年纪尚小,平日相处,观之也没有什么城府,此后入世,不知会如何........
他坐在马车之上,神态幽幽。不知为何,为姜珩的忧虑在心中挥之不去。
“珩弟,珍重。”
九月,董卓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颍州郭氏也举族迁离,郭嘉独自隐居,秘密结交英杰。
荀彧戏志才离开之后,颍州四友只剩下郭嘉和姜珩。在那之后,他在颍川待了月余。他常上门拜访隐居起来的郭嘉,分析了天下大势之后,终于决定听从友人的劝告,早日离开颍川。
离开之前,姜珩在书院拜别先生应劭,言明去处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斟酒告别。
姜珩离开那日,仅仅带着家中的奴仆十几人,雇佣了一些武夫,变卖家产良田。
姜珩知道,他的未来,还在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