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回城 ...

  •   初平四年初,姜珩暂时推下公务,前去泰山拜访先生应劭。

      至昌邑,应劭派人在城门接应,一路引去太守府。

      太守府占地不大,却别有一番清幽环境,花草和素,亭台之间皆是精致雅致。姜珩明白他先生的性子,午时过后,只怕在院中品茗。

      由府中家仆引过去,道是应劭已经在院中备好茶等候。

      姜珩一身深色衣衫,宽袖博带,俊秀明丽,顺风向走来,叫着眼之人心生凉爽。他走到亭中应劭的面前,施了一大礼。

      “珩此前在荆州不能远去看望老师,就连书信也甚少。离开荆州后,更未曾拜访老师,别去经年,叫老师挂念了。”

      应劭摸了摸颔下的短须,两手将他扶起来,打量了几眼,心生赞赏之色。他见姜珩跪坐在他前面,似乎如多年前一般,还是不自觉地绷紧身子,递去一杯温好了的茶,笑道:“乱世之中,书信往来已经不易。”

      “况且,你在曹操手下任职,推去事务不说,还不远来此看望我。我很欣慰啊..........”

      他手放在膝上,眉头不禁蹙起,或许是想到了什么,才稍稍缓下来。

      饶是姜珩再怎么不会察言观色,也知道自家先生心生忧虑。他歪头打量片刻,手指无意识的在布料上摩擦几下,“先生在想什么?”

      “莫非是因为珩认了曹操做主公?”

      他垂眼看向手中的茶杯,只听应邵轻叹道:“并无如何。只是,曹操乃宦臣之后,一直为我等士族诟病。要成大事,容易吗?”

      姜珩轻轻抬头,表情不变,“老师,一个人的出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茶杯中的水漾起一丝涟漪,应邵将手从杯沿放下,叹息道:“虽然士族因出身不看好曹操,但是我相信你的眼光。出身,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

      姜珩心中暗笑,面上仍然不露声色,“那先生到底在担心什么?”

      应劭叹道:“其实,我觉得,你此次前来,挑错了时辰。”

      姜珩露出询问的表情,只听他道:“近些日子,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我担心,徐州会生变啊........”

      后者露出一抹原来如此的表情,只是悠然笑道:“先生不必担心..........”

      陶谦出兵,无论他是否来到泰山郡,都无大碍,因为此战,并不会给曹操搞成什么实质上的损害。相反,陶谦与曹操交恶之后,取徐州,也有了借口。

      果不其然,就在今年——初平四年,春,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发兵泰山郡。

      兵临华城下,姜珩第一次请清楚楚地感受到危险离自己竟然这样近。

      华城之中,粮草尚且足够,但是兵力不多,几日一大战,死伤无数。

      姜珩站在墙头上观战,看见鲜血淋漓,头脚分离这种惨不忍睹的场景,哇地一下,把隔夜的饭菜都吐出来了。他还未适应战争的残酷。

      “先生,我们撤回去吧!不能再守了。”

      姜珩听到身后的士卒这样说,马上停止了那只能停止作呕的动作,眼眶通红,带着他自己也没注意的杀气,“你说什么?”

      那士卒见他如此,一时打了个寒噤,没了言语。

      姜珩唇角微翘,面露不加掩盖的讥讽之色,“弃城,你说得容易。且不说我们已经在华城坚持十日,再有一日半日,曹州牧的援军就会到。而且,只要弃城,助长敌军威风,你叫后面几座城池如何?”

      他这个现代人都懂得的道理,他就不信这些上过战场的士卒不会理解。

      “已至日中,敌军也已经消耗不少,定要暂时退兵了。”他擦了擦鼻翼上的薄汗,轻咳几声,嗓子眼干得要冒烟。

      “其他地方怎么样?”他问城中的将领。

      “回先生,已有二城被破,郡内四城,只剩我们和费城了。”

      “陶军退兵了,你先让将士们回来,休整一会儿。两日前接到消息,说援军已不足百里,再撑一日半日就行了。”

      “诺。”

      姜珩看着黑压压的一片敌军黑甲,只是觉得这一次的危机暂时解决了,于是长息一口浊气,那么,剩下来的呢?

      陶谦发兵取泰山数城,姜珩在郡中协助应邵,由于兵力悬殊,不能退敌,但是却能拖延时间,曹操发兵支援,这才改变了危险的形式。

      不足一月,陶军退兵,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不久后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回到兖州,已经是过了二三月,正是夏中。

      此次戏志才随军攻徐,姜珩在华城安然后与曹操一路。此次回昌邑,荀彧已经在城外迎接。

      经久不见,众人之中,荀彧的目光首先放在了骑在白马马背上的文人,不过几日,身形已经消瘦不少。或许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四目相对,不禁笑容溢出。

      “文若辛苦了!”曹操轻拍了拍荀彧的肩,表示慰问。

      他们征讨徐州,后方的一切事物大多都是由荀彧负责,所以不得不说一声辛苦。

      荀彧对上主公的眼睛,心生感动,“不,主公征讨徐州,彧不过在后方呆着,怎比得上主公辛劳?”

      “你啊..........”曹操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而是与荀彧相视一笑。

      姜珩只觉得,荀彧的眼睛虽然仍是清亮无比,但少了点什么。姜珩与戏志才走上前来,只听荀彧低声道:“珩弟瘦削了很多。”

      姜珩笑道:“行军打仗,瘦一点无妨。”

      说罢,他看了看戏志才,稍稍用力拍了拍戏志才的肩膀:“志才,你说对吧.........”

      姜珩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志才可是瘦弱了许多呢!”

      果不其然,戏志才忍不住咳嗽几声,身子抖了抖。荀彧的目光顿时被戏志才吸引过去,带着几丝责备,“彧叮嘱志才莫要饮酒,志才可是忘了?”

      戏志才刚要说什么,就听一旁的曹操煞有介事地替戏志才开脱,“文若,清和,你们误会志才了。志才一心为我军战事操劳,常常挑灯无眠,出谋划策,批改军情。”

      说着说着,就不似前半句所说的那般误会了,戏志才苦笑道:“主公,你这是在替志才说好话,还是说坏话?”

      曹操神色认真,手搭上他的肩,“操确实担忧志才的身体啊........”戏志才的身体越来越差,有心的人不是没有注意到。作为主公,他关心下属,无可厚非。

      此般聊家常似的,各有各的安顿。

      姜珩回到府中,已经是晌午。府中十几名家仆放下手里的活,在门口等他回家。寒暄一会儿后,姜令知道他大抵是累了,就叫下人退下做事去了。

      “郎君,用午膳吗?”姜珩从现代而来,习惯一日三餐,府中也是一日用三次膳,但好像只有他需要用。

      姜珩摆摆手,“我去书房待会儿,你不用跟着我。”

      姜令离开之后,左右无人,四处寂静,书房之中清净无比,更有微风吹来,更显得舒畅凉飒。

      姜珩躺在书房的软榻上面,闭眼假寐,脑中回想着这些日子的依稀清楚的片段。

      指尖有节奏地在手背上一点一点,回忆着攻城之时,刀枪剑戟入□□之中的声音,鲜血顺着刀刃流入泥土之中,似有响声:嘀嗒嘀嗒.........

      可是,这一切只要在自己想到,这个时代本就如此,如此嗜血,如此残忍,他就不会觉得恐惧与难以适从。

      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去,只是失去意识的那一瞬间,听到了书房外面轻柔至极的脚步声,好像并不想打搅他。

      姜珩的呼吸声清清浅浅,一切在开门的那一瞬间,失了声音.........

      万籁..俱静.......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