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双林篇之音回 ...
-
三年后,春海,市局。
谢款盯着电脑屏幕上最后出现的信息,紧蹙着的眉头一点点松开,嘴角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那是他还在西昌的时候无聊之余研究出来的密码,一种本来应该只有他一个人懂的表达方式。
有人在那间房里窥破了它,而今又由它转送出了一份代码。
分离解析,字符,符号,信号码元,这一系列工作完成过后,那份信息被拆解组成了这样两句话。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海。”这两个字从他口中念出,他念的很轻但盯着屏幕的眼神却锋利,让人想起一个形容,暴风雨前的宁静。
思绪又被拉回到三年前的那场不告而别,他查了所有能查的地方,仍旧没能揪出一点林喻的踪迹。
最后他去了西昌。
那已经是年后,接近元宵节前后,他在西昌碰上了许久未露面的女人。
宋嶷,宋局长。
身后站的是另外一个女人,浅橙色长款针织开衫把她衬的恬淡动人。
女人名叫姜然,谢款走过去,恭敬的跟人打了招呼。
“宋局。”
“姜老师。”
西昌立于眠山之上,刚入春,雪还没消,谢款走过去的时候打了个寒颤。
而后他跟着一起去了姜老师那里,在那里接过了林喻留给他的东西。
几张上附他解谢款当年留在那间屋子里的密码的推算过程的草纸。
另一个他在家找了许久不见踪影的磁石。
最后是一个黑漆盒子,里面躺着一枚他有过几面之缘的——元清石。
谢款默默的接过那个纸箱子,确认除了这些之外他再无其他的留给自己。
他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是不擅也不愿表露情绪的,所以此时在宋嶷眼里,面前的男人只是在看过那些东西后很快就把箱子合上了。
继而他抬头问了宋嶷完全出乎意料的问题,他问,“宋局,能不能请你告诉我,这几年在那边卧底的人究竟是谁?”
刚泡好茶准备进屋的姜然听到这句话,在门口愣了一下。
“天太冷了,小款先坐下喝杯热茶。”姜老师身上总带着一股想要让人信赖和亲近的气质,谢款接过老师递过来的白瓷杯,只是暖着手,没喝。
“从我到春海,这几年里我们所有行动的线报基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只除了一个人的例外。”
“这个人的消息准确且及时,但很奇怪,他似乎不相信警方,每次消息他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性的给了我和宋局你。”
谢款说到这里没再继续往下,屋里没人出声,气氛有些沉闷。宋嶷看了一眼身旁的姜然,叹了口气。
“是小觉。”没等来宋局的回答,谢款便听到一旁的姜老师先开了口。
这个名字已经太久没人提起,以至于屋里的三人在提及后都陷入了回忆。
谢款想起那年刚入西昌时,第一次进训练场的场景,他在打赢对练的同伴后,一直倚门站着观望的少年鼓着掌朝他走了过来。
那少年明显也是刚结束训练,此时正裸露着上半身,配上下身西昌统一的黑色训练裤,显得劲瘦有形却也野的不行,还没交过手谢款就已经感受到了那具身体里爆发出的蓬勃力量。
“行啊哥,是我谢家人。”谢款正坐着揉按自己刚不小心撞到杆上起了淤青的小腿,闻言抬头看了那少年一眼。
那少年毫不收敛的冲他一笑,而后向他伸出了手。
谢款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借着那只手起了身。
“谢觉,谢山的谢。”
那时他才知晓,为什么以往逢年过节去青城总也见不到的老爷子的家里会有那么多他小时候的衣服。
为什么有一间屋子是后来他在青城住的时候老爷子不让进的。
他父亲母亲还在世的时候,说是独居青城的谢老爷子,根本不是一个人。
后来谢觉告诉他,说自己其实是爷爷某位已经牺牲的战友的遗孙,因为父母亲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后来被仇家寻仇,一大家只剩他一个。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谢山,被老爷子带着去过很多地方,谢家出事儿那年,谢山送他去了西昌。
后来谢款通过选拔也进了西昌,本来可能此生等不到一场相认的人,阴差阳错的还是在那座山上重逢了。
谢觉说,其实他一直有预感,预感在以后的某一天,他们还是会见的。
后来证明,他的预感很准。
毕竟是,一家人。
宋嶷则想起了谢觉刚入白江的那一年,因为他传回来的消息,警方连破了好几个毒贩的窝点。
白江不再是一片无法触及的区域,西南囊木不再完全神秘。
姜然回忆里站着的是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谢觉,那是个她教着教着就把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拐走了的人。
那天是霜降,西昌已经飘起来雨花雪,谢觉离开已经有月余。
那个对周围一切都不给予过多关注的孩子来见了她,跪坐在蒲团上,低下头沉眸耐着性子把她平时那些对茶的讲究发挥到了极致,为她泡了一壶清茶。
那天是姜然入西昌二十年来第一次下山,她在山下的道口里,看那个背影渐行渐远,越来越远而后消失不见。
风雪迷了眼,那双藏了万千柔情的眼睛里再盛不下离别。
她回了身,缓步往山上去。
“想好了吗?走出西昌,何止谢觉。”
那个孩子用沉默的姿态回答了他。
她最后送给那个孩子的只有一个名字。
何止。
那天夜里姜然听着外面的风雪,一夜无眠,她想起第一次捡到何夜的那天晚上。
不知姓甚名谁,遇见你又是夜晚,索性给他取了“何夜”作名。
二十年相伴。
往后无何夜,从今更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