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完本感言 ...
四个方面来说。
最初构思,想表达的东西,一些小细节,一点体会。
(一)最初构思
开篇第一章的作者有话说里,感谢了一名叫txxx的晋江读者。
这本书我从2017年有了构想,提笔开始随性创作,四章之后太监,然后投身于现实生活。
2020年疫情原因,在家里闲暇之余,鼓起勇气,又找回作者账号,居然发现还有10个收藏,而且有一个读者竟然给我投了一瓶营养液。(那时候完全不知道营养液是什么东西,只是直觉上觉得很特殊。)
为了不辜负这份情意,找出当年的存稿,继续完善情节。然后才发现,之前的设计得太臃肿,人物太多,内容太杂。于是不断地砍掉枝干,不断地修理大纲,才有了现在的版本。
所以,嗯,真的,假如有一天这篇作品能有幸再和这位txxx的读者重新相遇,请允许我把它献给你。
构思来源于两个idea,一个是作为同性恋自我认同的困难,另一个是作为性少数群体表达感情的困难。
我曾经看到有人说,在意识到自己不一样的时候,每天看百合的小说和电影寻求慰藉。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候,那时候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很是荒废了一段时间。
所以,如果有同样的小朋友看到这里的话,我想告诉你们,每个人都有生来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人生来就有残疾,有的人生来就爹不疼娘不爱,有的人生来……这儿想不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人都是要逐步认识自己的。你只是发现了一些以前不了解的关于自己的点,而这些点恰好又使你和别人不太一样,仅此而已。
你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盲目逃避,而是学着了解和接纳自己,同时积极地面对自己。
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点,所以,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不仅是你的,也是每个人的功课。
再来说一下第二点,即性少数群体表达感情的困难。
哇,关于这一点,真的是有太多可以讲。
这篇文章虽然是师生文,但是重点不在主角的身份差异(毕竟再见面的时候岑彧欣已经不是秦晓彤的学生了)
何为性少数群体?就是说大概率,你周围的人群,和你性取向一样的少。
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说你喜欢上的,多半是直女。
嗯。就是这样。
这个时候,在互相不知道对方性取向的情况下,表白,就变成了一件很难以抉择的事情。
你以为的喜欢,可能说出来,对对方来说是厌恶,是伤害,是负担。
对于这个困境,我思考了很久,今年终于因为一件事想明白,就是我在最后一章里说的:只要以合理的方式表达,没有感情是应该被厌恶的。人生无常,要珍惜爱别人的心意。
重点在于,合理的方式。
这本书结尾岑彧欣的表白方式,在写好了大纲,直到开始连载之后,我其实都一直没有构思出来。
我的计划中,她肯定是要表白,但是我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白。
直到某一天出去吃饭,忽然想到了“后来我请她看了一场歌剧”这么一个设计。
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夏目漱石的“今晚月色真美啊”,它有着东方式的含蓄和温婉。想懂的人自然懂,也给不愿懂的人留有余地。(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真没懂,这种我也不知道该咋办了,劝分。)
当然最后成篇,歌剧变成了舞剧。
这就是两点这篇作品的初心吧。
(二)想表达的一些东西
这篇作品,我还是满意的。
100分满分的话,能给自己打85吧。
虽然几度脱纲,但是最终成品,不仅表达出了我想表达的,探讨了我想探讨的,展现了我想展现的,而且更胜于最初的构思。
最重要的是,我还做到了日更。(这个占50分哈哈哈)
原计划这里想写很多,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作品表达了什么,我认为只有读者有资格评价。
唯一一个想解释一下的,就是为什么杨曦的事情成为了岑彧欣的一个转折点。
在我的理解中,因为杨曦身亡后,岑彧欣是在最开始保持沉默,到后来主动站出来,再后来她发现自己的不沉默鼓励了郝嘉莹以及更多的人发声,她才体会到,爱是能感召爱的。而沉默的爱,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我想,这是她最终能够放下顾虑,表明心意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时候,她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揣测和期待对方的回应,而是抱着“我只是想让你知道”这样的心态去表达。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结局。
当然秦晓彤会不会答应,不得而知。
就算是我也不知道。因为写到一半的时候,她们就已经不受我控制了。
当然还有医患关系,这个不便多说。
(三)一些小细节
这篇作品文章我偷偷埋了很多细节和伏笔在里面。(因为没有用的无关情节和设定、人物全都被删掉了)
比如岑彧欣送给秦晓彤的花,Celosia cristata——鸡冠花,花语是“热烈的爱”,最后秦晓彤自己给自己买的花——绿色的洋桔梗,代表“独立的自我”。
秦晓彤和赵老师去第一次吃饭时的背景音乐op117,作者本人曾说“这是三首悲伤的摇篮曲”,也就是在这一章,岑彧欣受伤。
而且op117间奏曲的作者勃拉姆斯也很有意思,喜欢自己的老师。
似乎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同样异地,岑彧欣的朋友孙文利这个人物和女朋友接受现实最终分手,而岑彧欣怀着“无望的爱”七年之后重新回来。
其他的就记不清,也实在懒得再回头找一遍了。不过在文章里做这样小小的铺垫,的确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
(四)一点体会
这是一篇非常,非常现实向的文。
有一个作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套路文的确很爽,很受欢迎,但不是每个作者都愿意这么写的。她就是喜欢在作品里带入现实的沉痛感。
我很喜欢这句话,也很认同,也这样做了。
文以载道。而这就是我的道。
文字的东西,写出来是给别人看的。这样想的时候,就觉得不能不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负责。
我也很高兴,从开始到最后,我没有对这篇作品做任何一点妥协,写出了自己想写的东西。
这篇文章的定位在于心理变化,所以情节很简单,全文也没什么高潮。
但写起来是很费力,因为我需要和人物做大量的共情,我需要去模拟对方面对不同事情时的反应。
本来身体就差,很容易疲惫,尤其刚开始写得速度很慢,一天下来,真的要命。最初写了几章之后心里真是哭着想放弃,不为别的,就为身体受不了。
(感谢诸位收藏家们的鼓励,虽然我怀疑你们是机器人)
不过到后面好了很多。
直到最后一章的时候,开场的舞剧又到了难写的部分。
歌剧至少还有个对话,列出来几句就完事儿了,舞剧有个屁能写的!不过最后还是写出来了。
到现在,我是改来改去,看自己的文章看到吐,实在不想看了。有虫也不想捉了……
最大的体会就是,我写到后一半的时候,才终于发现我之前遣词造句的不和谐感来自哪里了。
因为这些年用外语和写论文太多,严重地影响了我的表达习惯。
以后慢慢调整吧,至少现在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根源。
这篇文章三万字的时候审了一下签,当然是被拒。
这个结果是预料中事,也没什么感觉。因为我写的毕竟不是网文。
这个就算是我在纸媒写作风格和网络文学连载风格平衡的一个尝试吧。
Last but not least,感谢一下我评论区唯一的一个评论,已经这位名字只有一个“·”的读者。
谢谢你,一直从开始陪我到最后。
再再最后,如果这篇作品有能打动你,或者让你喜欢的地方,还请多多收藏和评论吧,多谢啦!
此致
敬礼
想说的有很多,然而各方面限制,不能尽言,上面也只是简单说一说。
关于番外的话,只写了一个之前没用到的片段。其实后来有觉得这篇文章里还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但最终还是觉得算了。
该停手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了,不能狠着一只羊使劲薅羊毛,没意思。
所以到这里,就正式结束了,下一篇再见。
ps.至于为啥我总说文章文章的,是因为英文总说article养成的习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完本感言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