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各方博弈 ...

  •   许世林作为吕栋彬的亲信门生,自然是得到了吕栋彬的真传。从今晨收到金吾卫带来的消息开始,他的大脑就飞速地转开了。
      圣人恐怕是难以保全了。姜璜、姜珑、豫王、凉王、雍王、魏王、陈留侯……所有有资格,或是有野心继承皇位的人,都在他的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
      姜璜是圣人嫡长子,按道理说应该是由他来继任。可是这姜大郎身体下面有残疾,脑袋也不太灵光,这辈子注定不会有后,就算是太后也不会立他。
      至于那姜二郎……肯定是太后垂青的对象。只是他年纪太小,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立他无用。
      豫王势力最大。有凉王和晋王两个铁杆拥趸的支持和辅佐。
      雍王可能性小些。所以他,势必要和同样希望较小的陈留侯抱成一团。
      魏王可以忽略不计。
      许世林咬了咬牙,眼神复杂地看了看刘羽溪和沈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应该选豫王,可是……都选豫王的话,就显不出来他的重要性了。
      想起恩师吕栋彬,他总是能在最正确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作为他的得意门生,许世林自认为一点也不比老师差。当年,恩师敢于选择人人都不看好的世祖皇帝。那今朝,他也应当反常人之道而行之。
      思绪越飘越远……突然间,许世林被人群中的一个声音拉回了现实。只听那名官员很不好意思地问了句:“今日事发突然,有辱官风,能否请求列为御史们手下留情?”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争论已经结束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到了各位御史身上了。
      这边话音刚落就见一名官员忿忿否定:“我大郑一朝,从大祖皇帝伊始,上上下下无一不是严于律己、勤勤恳恳才能延续至今。如若都像李都尉这般饱食终日,长此以往积重难返!”
      御史们说话往往都不太中听,那李都尉虽身为勋贵却也无力驳斥,只能小声嘟囔道:“说得比唱的都好听,自己的人品也不见得有多高尚。从来就只会告我们的状,也没见你们说过朝奉官一句不是!”
      这一句“你们”,可是把攻击范围给扩大了。顿时,就有好几名御史同时跳出来,不依不饶地跟他理论。
      “三月初,某还递了折子,劝诫圣人莫要再听信延清观观主的蛊惑,当将其驱逐出朝堂!”
      “年后,某还建议拆了玄青观,驱散观内道士遣出宫去,宫女内监遣散至其他各处。”
      “李都尉说话未免太不负责任,这样信口开河真是有损皇家颜面!”
      刚刚才稳下的局面又开始激荡起来。耍嘴皮子本就是御史们的拿手本领,这下倒好,一句话引起千尺浪,引得众御史群情激奋喋喋不休。
      三位宰相想必是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并未表现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许世林笑眯眯地立在一旁,觉得圣人被俘的阴霾似乎被这些“嘎嘎叫的鸭子们”一扫而空。
      沈芳倒是眼尖,一眼就看到一旁立着的秦佲还没有发话,于是他随口问了一句:“秦御史以为,李都尉所提之事该如何解决呀?”
      秦佲没想到沈芳会问到自己头上。不过身为御史,朝政大事他也许看不太明白,可评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信手拈来。于是他忙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缓缓说道:“自大郑开国以来,已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全靠朝野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一次次逢凶化吉渡过难关。这次已然是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某认为,现下吾等应齐心协力商议对策。好使我大郑安稳度过危机,而不是为了这些次要问题,劳心费神最终伤了和气。”
      此话说的乍一听相当有道理,争论的双方也都有些羞愧,争吵声渐渐低了下去。
      这种事情,只要是朝臣不再吵闹,宰相们最愿意看到一片和气的场面。于是,三位阁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表示反对。
      沉吟了片刻,最终沈芳点了点头,说了句:“既然如此,那就听秦御史的肺腑之言,今晨的‘有辱官缄’罪就免了吧。国难当头,当务之急是全心全力渡过这场危机。”
      至此,这一群人才总算是求同存异,达成了表面的一致。毕竟,谁都不想做鞑靼刀俎下的鱼肉。
      在一群朝臣吵吵嚷嚷的时候,赵立影已经款款步入了秦安君原珩的寝殿。
      看着正在更衣的原珩露出了胸肌,赵立影笑了笑说:“子珩你还真是好看,要不是某意志坚定,说不定早就成了你的那一群仰慕者之一了。”
      “那群莺莺燕燕我可从不感兴趣,只是对你——”原珩戏谑地坏笑,“可一直都是情有独钟啊!”
      赵立影摆出了一副要吐的样子,原珩哈哈大笑后摆了摆手,在一旁服侍的侍女行了个礼退出了门外。
      “样子还是要做足的,子影不来帮我更衣吗?”
      赵立影无奈地摇了摇头,上前拿起了外袍披在了原珩的身上:“子珩,太后已经召集了群臣进宫商讨对策了。”
      “该做的咱们都已经做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坐等结果了。”说完后,原珩看了看正在给自己系腰带的赵立影,脸上展现出从未有过的轻松,“等二伯继承大统后,我就再不用整日装作是断袖了。”
      “那是自然,”赵立影立即补充,“何止是断袖,之前流连于烟花柳巷的风流才子也断不会再出现了。”
      原珩微微笑了笑:“突然觉得人生好似有了希望”。
      “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终于可以娶妻生子了!”赵立影感慨,不过未曾将这话说出口。
      一个从小就被送入京城的质子,原珩在外不是斗鸡走狗就是流连烟花巷。只是后来惹的风流债太多,最终又不得已装作是个断袖。
      原珩心里的苦,除了其他四位质子之外,也就只有他赵立影能体会了。
      看着原珩的面色又渐渐凝重起来,赵立影转了转眼珠拍了拍原珩的肩膀:“说来也奇怪,那么多个女子也没有一个能为你怀上孩子的,该不会是你不行吧!”
      原珩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逢场作戏的怀什么怀,你倒是为我怀一个看看呀!”
      赵立影翻了翻白眼,想:“在我面前还装什么装,明明就有那么两个人也算是动过情的,哪里全都是逢场作戏。”
      不过这样也好,一时间因为美色而产生的好感,来得快去得也快。虽说,赵立影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去评判一个人,可是青楼里值得托付真心的女子,从古至今也没出现过几个。
      如果豫王能继承大统,那子珩受封指日可待,婚姻大事自然就不会那么随便。
      不过现下说这些为时尚早,走一步是一步吧。
      卷云宫内。
      这卷云宫是太后居所,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姒太后的居所。当年的姞太后是住在仁寿宫的。
      姞太后是世祖皇帝的皇后,早些年与世祖皇帝一起,跟着大祖皇帝四处打江山,吃苦受罪惯了,觉得一米一线都不应当浪费。所以一直到住进了皇宫,姞太后都不愿意铺张浪费。于是,她选择了面积不大却相对庄严的仁寿宫做寝宫。一直到显德十五年六月姞太后崩逝也未曾翻修过。
      天福五年太宗皇帝继位,姒皇后定居两仪宫。太宗即位第二年元旦即改元显德。
      显德十五年元月初八,太宗皇帝晨起时口眼歪斜,一侧偏瘫,口不能语,随后高热不止。之后病情发展迅速,三日后便驾鹤西去,享年四十四岁。
      接着,皇长子姜澜继承大统,是为中宗。那年姜澜二十七岁。姒皇后作为新帝生母,顺理成章册封为太后。不过这个姒太后却以“姞太后德高慈爱,深恐自己不能与之齐肩”为由拒绝迁入仁寿宫。
      可是姜澜的张皇后也要入主两仪宫呀。选来选去,姒太后最终敲定了崇德宫。选定之后便开始大肆修建,一直到大德元年七月底月才完工。
      在此之前,姒太后仍然居住在两仪宫。可怜的张皇后竟被送去了姞太后的仁寿宫住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张皇后整日惶惶恐恐郁郁寡欢,可是却敢怒不敢言。
      一直到大德元年十月底,姒太后才磨磨蹭蹭地迁入了更名后的卷云宫。张皇后急急忙忙地迁入了两仪宫,这才最终舒了口气。
      姒太后是个佛教徒。重修的崇德宫,也就是后来的卷云宫金箔包顶、流光溢彩,远远看去大气庄严、光彩夺目。宫内各处竖立着金铸的罗汉,精雕细刻雕梁画栋。
      朝臣在三位阁老的带领下进殿时,一个个都感觉自己仿佛是置身于仙境当中。殿内星辰灿烂、金碧辉煌,檀香缭绕、美轮美奂。
      大殿安静极了。太后的心情沉到了谷底,宫女内侍大气也不敢出。群臣低头只听见拨弄佛珠的声音。
      “人到齐了?”太后扫视了一遍后询问前方领头的刘羽溪。
      刘羽溪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道:“回太后,资治尹箫石毅与殿中监白展唐在皇极门外,因身体抱恙而不幸晕厥,已被当值千牛卫送去了御医院。其余从三品上职官及勋贵一人不落尽数前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各方博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