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授笺发种亭前欢 ...

  •   这时,衙前执事高呼(这后面的程序,是受人请托,收了银子的):
      “请历届生徒、乡贡上台领奖。”
      说是历届,统共也就四人,一人考了三届,一人考了两届,还有两人是去年明经落榜的。四人走到台前。
      有人往案桌上摆了四盒什锦彩笺。全场哗然,虽然通州地方偏僻,但对彩笺的名声还是知晓的,特别是读书人,大声呼叫起来:
      “这奖赏也太贵重了吧。”
      “元刺史尊崇读书人。”
      “元刺史英明。”
      有人不由自主的要喊“元刺史……”“万岁”两字还没喊出来就让人摁住了。
      衙前执事高喊:“请元刺史授奖。”元稹正在莫名其妙,什么时候说要颁奖了,这么贵重的奖品从哪里来的,我向薛涛要的彩笺没有送来,倒把这么好的东西送给这些不学无术的二流货。执事叫喊,下面赞扬,他不能甩手乱了场面。他拿起一盒彩笺,绒面彩带,那手感真是太好了,递给了第一人,执事高喊:“再接再厉”。又拿起另三盒分别递给其他几人。执事高喊:“继续努力”、“学业有成”、“来年中榜”。
      有人在底下喊:“这可是有人赞助的?”
      “哪个善人这么崇善读书?”
      执事又喊:“请其他读书人上台”,又有人抱上一摞精品彩笺放到案上。执事喊:“为勉励读书人,请读书人自行拿取。”这些读书人到底年纪小些,大的二十出头,小的刚启蒙,通州本来偏僻,就缺少些读书人的矜持,一哄而上,上前撕抢。还有人要拿两盒。元稹上前一把夺过,骂道:“别给读书人丢脸!”那些年轻人根本不管元稹的呵斥,欢呼着抢到手的彩笺,欢天喜地的下台去了。元稹左夺右抢的一手拿了一个,说:“有辱斯文,暴殄天物。这么好的东西可惜了给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
      底下有人感叹一声:“通州人要好好读书,感谢刺史大人,感谢莫名的善人。”
      大家莫名,面面相觑。
      元稹潜意识中忽然意识到,这些彩笺本应归他所有,在通州也只有他才有资格配有,为何枉赠他人,心疼死人了……神情有些恍惚,楞在那里。

      还没等他理清思路,衙前执事又喊:“请刺史大人带领大家祭天祈福。”
      这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通州穷,求上天保佑,少点灾祸,多些福康。香烛点起,牲头高举,一个小皂吏拉过元稹到案桌前,鞠躬下拜。只听一声:
      “一求来年风调雨顺。”
      全体人众跟着刺史躬身跪拜,匍匐了一地,跟着高呼:“风调雨顺!”
      又一声高叫:“二求家家五谷丰登。”
      全体人众抬身又是一拜,呼出:“五谷丰登!”
      第三声高叫:“三求通州阖家安康。”
      全体人众抬身第三拜,呼出:“阖家安康!”
      没有嘈杂,只有整齐。
      那个声音又高叫:
      “请种田人排队。现在分发种子。”
      很多种田人都知道今天要发种子,都带了口袋、褡裢等,一拥向前。
      执事又叫:“跟着元刺史开荒的人家,由元刺史先行发放种子。”
      这事无话可说,让开道路,那些跟着元刺史在城南开荒的人家走上前来,元稹此时也不再犹豫了,拿起合子(量具)就到麻袋中掏出种子倒在了第一人的口袋中。
      提着口袋的种田人一个劲的说:“感谢刺史大人。”
      元稹说:“别尽感谢我,你们通州人有福,要谢谢那个捐钱的善人。”
      大家又欢呼起来,通州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各方百姓打心眼里高兴。
      元稹拉过衙前执事悄悄问道:“你这些节目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衙前执事说:“您就甭管了,有人出钱给你凑热闹,长脸面,何乐而不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