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995 ...
-
沿海X市,一间宽敞公寓的玄关处挂着挂历,是1995年7月。
窗外下着雨,厨房热烘烘的,刘咏歌在帮妈妈打下手,两人汗流浃背,咏歌的腰上也系着和妈妈一样的红点粉色围裙。爸爸闻着红烧肉的香味进了厨房,看到娘儿俩正在忙活,两人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样的温婉可人。
女儿考上了大学,妻子和自己都是大学教授,夫妻举案齐眉,家人衣食无忧,他感到很幸福,他的妻女亦沉浸在这种幸福感之中。
“囡囡,把香蕉牛奶糊糊端出去,和你爸爸先吃。”
“好的嘞!”咏歌用干净的布包起砂锅。
“牛奶糊糊不是给婴儿吃的吗?”爸爸问。
厨房里传来妈妈清朗的笑声,“你们俩都是宝宝。”
“嗨呀!”刚满十九岁的咏歌羞红了脸。
一桌一荤两素一汤,大家吃起来。
“爸妈,我暑假要去尤县支教。”
“那里不是山区吗?”爸爸问。
“就留在家里嘛,我们一家去旅旅游。”妈妈说。
“是山区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现在考上了大学,我觉得我应该去支教。”
“那你跟同学一起去,一个人可不许去。”爸爸说。
“是有同学的!有两个同学。”
“囡囡爸,你也申请去那里支教吧。”妈妈对爸爸说。
“嗯……”
“我都这么大了,我知道应对的!”
90年代,社会并不安定,咏歌父母的担心并非多余。咏歌要乘大巴穿过重重山岭,绕着盘山公路,才能到达山脚下的希望小学。
同行的两人,都是其他专业的同学。
一个月过去,支教工作接近尾声,许多孩子的家长都邀请刘咏歌去家里做客,咏歌不想麻烦村民们,就全部推掉了。除了一个热情的小男孩,每天都会邀请她一次,令她不忍拒绝。终于到了家访这一天,咏歌心里忐忑,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到小男孩的家里。
“没关系的,咏歌,你就去吧,我前几天也去了一个孩子的家里,他的家人很热情。”一个女同学说。
“需要我陪你去吗?”出于革命友谊,一个男同学问。咏歌希望他能陪她去,这样她就减少几分顾虑。
“你怎么那么胆小呢?”女同学嘲笑道,掐着男同学的腰窝,暗示他闭嘴。他们俩正在暧昧到恋爱的过渡,嫉妒使她不想他和别的女生共处一室。
“老师,我每天都走那条路,没事的,我哥哥在田里扒地,我们会在半路遇上他的。”
“去吧去吧。”女同学怂恿。
真是左右为难,又担心不安全,又担心同学笑话,咏歌只好答应了小男孩,事情的走向已经超出她的控制。
她决计想不到小男孩的母亲,一个乡野农妇正打着什么歪主意。
农妇名王翠莲,生了老大尤国华,现在18岁,高中刚毕业,当了村会计,是全村的骄傲。尤国华出生的时候,算命的说他是龙凤转世,说他要大富大贵,王氏信了,花了许多精力在儿子身上,谁曾想,他将是咏歌一生的噩梦。王氏又生了老幺尤小龙,也就是咏歌要家访的三年级学生。
那套说辞都是王氏教的,一个小孩什么也不懂。村里有个花痴傻子,专门亲姑娘的脸蛋,没少被打,在村民必经之路上用垃圾袋堆了个窝,这件事那女同学也没提醒一下。
山路蜿蜒曲折,偶尔能听见野兽的怪叫,天上挂着月亮,天色也从清亮的蓝色变成了墨蓝色,如果不是身边有个孩子,咏歌一定吓得原路折返。
“小龙,我们走快一点吧。”握着孩子的手闷出了汗。
“好。”
两人跑了起来,前方有亮,咏歌迫不及待的想要靠近有人烟的地方。
那是傻子在烧树枝。
越来越近了,傻子看到有人,站了起来,再仔细一看,是个长发飘飘的姑娘,就朝着咏歌的方向走过去。
他们擦身而过的时候,咏歌看到傻子脸上邪邪的笑,毛骨悚然。
傻子不敢正面交锋,就在他们身后跟着,打算趁机行事。
咏歌感到不妙,小跑变狂奔,傻子也跟着狂奔。此时此刻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眼看着就要追上了,傻子抓住后她的衣领。她一生都忘不了那种感觉,湿冷的手指贴上了后颈,因为恐惧身体突然战栗。
傻子打算逑住她的脖子,在她侧脸上亲一下,像之前那样,不过这次落空了。
旁边田里窜出来一个人,一脚把傻子踢得老远,咏歌的衣领被扯撕了,小龙看到那人,扑过去喊哥哥。
咏歌心想那就是小龙的哥哥了吧,悬着的心落地,躲在他哥哥的身后。
从危险到安全,这样的落差使她信赖他,咏歌就是那时候喜欢上尤国华的,这也是王氏一手策划的。
村里人都稀罕能找个城里的媳妇或者女婿,来支教的大学生就是他们的目标,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敢想的,只有漂亮帅气的子女才敢送到大学生眼前晃悠。有些家里都盘算好了,甚至愿意送儿子入赘。
尤国华知道妈妈在想什么,所以他不去希望小学给女大学生献殷勤,他在城里的高中念过书,也不是没见过世面,他觉得不必低三下四的,更不必入赘,他一定能找到个城里媳妇。这次家访,他也不愿意去学校接女老师,害怕别人看低了他,都是自尊心作祟。气的王氏跳脚,气着气着就想了一出英雄救美。“那你就盯着傻子,别让刘老师受欺负。”
在月色下,咏歌的影子伴着一个高高的影子,一个矮矮的影子。小龙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哥哥不断纠正,咏歌听他们说话,觉得很安心。
王氏拿出过年的排场,饭桌上有鱼有肉有鸡蛋,她丈夫老尤埋怨她:“多浪费钱!”“你懂啥,要是咱国华娶了城里媳妇,你还怕咱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吗?说不定小龙能去城里上学!”
听到这,老尤就不说话了,觉得老婆的话很在理,想着想着,眼前出现了一所大房子,小龙在房子里和哥哥嫂嫂一起吃饭,吃完饭背着书包去很大很好的学校上学。老尤心里美滋滋的。
到家已经是七点了,村里一排瓦房,户与户挨在一起的,一般六点开饭,隔壁邻居都已经在吃了,有的人蹭菜,端着碗,光着脚到处转,转到老尤家,一桌菜还没开吃,都围进来。
王氏冷了脸,对老尤使个眼色,让他把人赶出去。老尤老实巴交,全抖出来,“在等客人,还不能吃,等会儿再来吧。”
“等谁呀?”
“等小龙的老师。”大家一听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说着,再远远地看去,确实有三个人走来,是小龙和国华,还有从大学来的老师。邻居有的跑回去叫自己的儿子出来见人。
王氏气的冒烟,拦也拦不住,有的人还从自己家带了板凳坐在他们堂屋里。
尤国华先进了屋,翻翻找找找了件最好的衬衫,又跑出去,给咏歌披上。
咏歌忘了那顿饭具体的过程,只觉得人很多,人物关系很复杂,吵吵闹闹。大家说尤国华很不错,是村里唯一一个上了高中的,那咏歌就问,怎么不上大学,还很真诚的说,可以把辅导资料送给尤国华,可以帮他补习。这话尤国华听到心里去了,他是真想上大学。
再后来,记忆支零破碎,只记得尤国华很上进,在她和家人的帮助下考上了大学,他们相爱了,家里觉得他为人正直可靠,没有看低他的出身,同意他们在一起,用积蓄为他们买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