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第55章 ...

  •   小太监领着徐凤卿进了侧殿,李曜坐在金丝楠木榻上,手扶小几,听到脚步声抬眼看向来人,问道:“可有眉目了?”

      徐凤卿躬身行了一礼,回道:“臣已经查出来那些人的来处,都是端王在陕西时豢养的死士,前年跟着他一道入的京。”这些人平日很少露面,他还是听到那些人的口音才顺着摸到了底细。

      虽然李曜早就猜到了此事是端王所为,但听到这些还是觉得心痛,端王早已在陕西就布下了这个局,只是一直没有出动罢了。

      他想留他一条命,可如今看来他不得不违背当初的誓言了。“朕刚登基不久,是不是端王就已经在陕西偷偷招这些死士了?”

      李曜久病缠身,脸色不免有些苍白,身上已经瘦骨嶙峋,手指上的骨节十分明显,但一双细眸还是锋利无比。

      徐凤卿说道:“那些死士不过十一二的时候就被挑了过去,一直都养在秘密的地方,也就是这两年才放了出来。也是臣大意了,早知他们要动手,也没做好防备。”

      “这件事防是防不住的。”李曜闭上眼摇了摇头,沉吟了片刻问道:“你伤势怎么样了?”

      李院判回太医院李曜已经召见他问过了徐凤卿的伤势,贞儿也与他说了当日的凶险,若那日护送回来的不是徐凤卿,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曜皱着眉嘱咐:“这些日子你好生歇着,养好了身子要紧,可不能仗着自己年轻不以为意。”他说着慢慢看向膝盖,神色有些黯然。他这一身伤都是在征战中留下来的。

      徐凤卿应了一声‘是’,回道:“太医说并无大碍,只是这阵子不能再拿重物。”他胳臂上和背部各中了一刀,那些匕首锋利无比,划在身上深可见骨,就是太医院院判在缝伤口的时候都忍不住冒出了丝丝汗意,幸亏这两刀没伤在重要部位,不然他现在只怕是难保一命。

      李曜道:“那就好,承恩侯的事你听说了吧。”

      外面这事传的沸沸扬扬,徐凤卿从英国公府来宫中的路上一直听到有人议论,刚才太后娘娘过来找皇上,也是为了此事。

      徐凤卿又岂能不知,他正要回话,却听李曜道:“太后说是要查,朕叫顾珏去查这事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回头给太后一个交代就行。”

      承恩侯作恶多端,早就激起了民愤,他纳了二十几房小妾的事李曜也是有所耳闻,素日里递上来弹劾承恩侯的折子不在少数,一直隐忍不发也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有人能这样为民除害也是大快人心的事。

      太后回到慈宁宫,御膳房已经送来了早膳,永宁郡主正在吩咐宫女们布置食桌,一看到太后回来笑盈盈上前来搀住她道:“皇祖母回来了,孙女特地嘱咐厨子做了祖母最爱吃的羊乳蒸香芋糕,刚从锅里拿出来,还热气腾腾的呢。”

      当即有小宫女捧了银盆进来,永宁郡主亲自服侍太后洗了手,坐在食桌跟前,太后脸上慢慢有了笑意,看到永宁郡主殷勤的模样道:“说吧,是不是又要出宫去。”

      永宁郡主替太后把成窑小盅盛着的燕窝捧到跟前,笑着道:“孙女做什么都逃不过皇祖母的法眼,您老人家就不能看透不点透,给孙女留些面子。”

      太后执起银勺喝了半盅燕窝放下,捏着帕子擦了擦嘴角道:“我听说你前儿和你舅老爷说了些话,都说了哪些,说来给皇祖母听听。”

      永宁郡主心下一惊,见太后脸上的笑意已经敛去了不少,恐怕这事已经传到了她老人家耳中,垂下头道:“舅老爷他听到我和玉珠的谈话,便问起我京城中哪家女儿的颜色好,孙女没想着其他,只是以实相告。祖母您也知道的,舅老爷他纳了二十几个姨娘侧室,那苏小姐也不过是个四品小官的女儿,多她一个也没什么。”而且她还是让承恩侯去求娶苏柔嘉为继室,已经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苏小姐?”太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问道:“是哪家的?”

      永宁郡主就道:“她父亲是光禄寺少卿,好像……她大伯在朝中任左副都御史。”

      太后隐约记起这号人物来:“你是说喜欢徐廷锡的那个苏柔嘉?”

      永宁郡主点了点头,试探着问道:“祖母是以为舅老爷被打这件事同苏家有关?”

      苏家是书香传家,别说给他们这个胆子,就算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没有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本事。

      太后端着看了永宁郡主一眼,说道:“你拿了出门的令牌回去见你父王吧,正好叫他查一查到底是谁这么大胆。”

      等永宁郡主走了,太后才叫安嬷嬷过来,吩咐道:“去苏家打听打听,有什么异动回来禀报哀家。”她想了想,又道:“这丫头最近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你叫两个人跟着她,看看她到底去了哪里。”

      马车出了宫门,直奔咸宜坊端王府而来,端王府原是前朝王丞相府邸,前年端王进京,皇上就把这宅邸赏给了他,如今三间大门上挂着‘端王府’的牌匾,大门敞开,门前停着四五辆马车和轿撵,台阶上还站着几个身穿绿色官服的人。

      永宁郡主是端王爷幼女,自幼养在太后娘娘身边,身份自是比一嫔位所出的公主还要贵重,有几人认出是她,都连忙上前行礼,永宁郡主却面色不悦的应了两声,快步踏进大门。

      “父王在哪里?”她随手招了一个门房问道。

      那小厮认出是郡主,回道:“王爷正在书房见刘侍郎,郡主可是要见王爷,那小的进去禀报一声。”

      永宁郡主摇了摇头,说道:“我自个过去就行了。”

      王府是四出四进的院落,后面还有花园,若要过去她的院子还得再坐一段马车,不过她现在要去见书房见父王。

      书房就设在一进院落,永宁郡主沿着十字甬道过去书房,看到垂花门前立了十几位手持长刀的侍卫,还有几个是她从未见过的。

      端王正在和刘侍郎说筑堤一事,今年夏日的雨水泛滥,沿岸的堤坝冲毁好几个,还淹了两个县城,这个工程是他监工的,三五个省的折子递上来,皇上生了好大的气,在朝堂之上就毫不留情指责了他,还叫他想法子弥补。

      天灾人祸,老天既要降雨,岂是他能管得住的,那些被冲毁的堤坝也是水势太急的缘故,皇上却把什么都责怪到他身上。

      端王一想到这个就来气,拿起桌子上的茶盅狠狠摔在了地上,好像这个也不能解了他的怒气,大袖一挥,桌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都洒落在了地上。

      除了刘侍郎,其余几个工部的小官看到他这样大气也不敢出一声,永宁郡主端了小茶盘进来,看到砚台里的乌黑的墨汁正滴在大红色的绒毯上,却没有管,而是叫了一声“父亲”。

      端王还以为是底下的小厮不懂事,本来怒气冲冲的,看到是永宁郡主进来,才收敛了一些,刘侍郎见状连忙带着几个小官出去了。

      永宁郡主走过来,亲自给端王捧了茶,问道:“父亲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可是下头的人又不听话了?”

      端王接过茶水来喝了一口,这才消下去气,说道:“官场上的事,给你说了你也不懂,你怎么回来了?”

      这么多年太后已经习惯了永宁郡主在她身边,即便是这两年他回了京城,永宁郡主还是住在皇宫里。

      永宁郡主越过那些碎瓷片坐在塌上,这才道:“皇祖母叫你去查一查承恩侯被打的事。”

      端王自然也听说了这件事,在自家门前竟然被打的命根子都坏了,也真是无用,太后还叫他去查,不知道他现在有多忙,而且他豢养死士的地方好像被徐凤卿摸到了,他这几日头痛的不能行,还得抽时间去查承恩侯被打的事,母后当真是以为他闲的慌。

      端王一向看不起这个舅舅,但又是太后叮嘱的,也只能派人去查。他见女儿望着庑廊下站着的几个侍卫,说道:“除了这个,你祖母可还有什么话要你递的。”

      “祖母就只说了这个。”永宁郡主指着窗外道:“父王给我两个随从吧,我瞧着这次好像又进来四五个新人,不如父王把他们给我。”

      永宁郡主身份尊贵,出行定然是有侍卫跟从,但都是宫里面拨的,如果要做事,还得防着皇上和太后,她早就想要两个暗卫了,最好是能听从她的指令。

      永宁郡主知道端王豢养死士的事,养了这么多年,花费了不少银两,也该有用武之地。

      端王并不知女儿要做什么,不过他也没心思问这些,这些年他豢养的死士有两百人,虽说上次折了二十几人,但拨几个给女儿还是有的。

      他点点头道:“你等一会瞧瞧,相中哪几个给父王说一声就行。”

      永宁郡主早就看中了新来的那四五个,面生才更好办事,她指了这两个人,端王二话没说就点头应下了,并吩咐道:“以后你们的主子就是永宁郡主,她吩咐什么你们照做就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