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纯元听了呆在原地,齐衡见纯元如此,忙肃容躬身作揖道::“元儿,如能得你为妻,是我此生大幸,我必一生与你一人相守到老,死生契阔,决不相负,不知你可愿意嫁我为妻?”说完这话,齐衡抬起头,双眼如同着火一般看向纯元。
纯元含羞答道:“我自然是愿意的。”复又接着说,“只是你说要去向父王求娶,这样怕是不妥。”
齐衡急忙问:“难道你父皇已经给你选定了人家?”
纯元摇摇头:“我家原本只是宗室而已,不是先皇正经的儿孙,在朝廷里根基不稳,所以父皇母后在给我选夫婿的时候,必是要考虑以后能给我太子哥哥多有助益的人。元若你才华横溢,但你从来都与世无争,恐怕不是我父皇内心所望,如果贸然提出,我怕此事就此绝了指望。”纯元知道这席话肯定要给齐衡泼上一盆冷水,不免有些担心他会生气。
齐衡想了一下,心里顿时如明镜一般,知道纯元所说的话一点也没错,当年求娶明兰,也是没考虑到父母的心思和明兰的处境,只凭着一腔热血贸然出口结果害人害己。现在纯元给自己提醒,正是她聪慧通透之处,她把要害点出来,这样两人就可以一同想法子面对。于是拉着纯元的手,感激的说:“还好元儿提醒我,要不我就造次了。”
纯元见齐衡非但不气恼反而谢谢自己,更觉得齐衡实在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她望着齐衡说:“我太子哥哥很是欣赏你,你可以从他那里想想办法。”齐衡点头道:“朝上的事我自会努力,你不用担心。只是见不到你,我总是想你想的紧。”纯元好笑道:“我以为元若是君子,结果这些话你真是张口就来,好啦好啦,我一有机会就会去书厅看你,不会让你总是见不到我的。”
齐衡自宫里出来,回到家中,又是高兴又是担忧,一夜未眠。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齐衡下学之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梳理这些年对朝政的分析,加上历年自己所想所思,写出一篇长约五千字的时政策论来,最后,又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提出了十条建议。为了顾全大局,文章并非锋芒毕露,只是针对自己对官家和太子的了解,每条都写在了当朝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文章写好后,齐衡来到太子府中,将策论呈上,太子坐在那里看完以后又反复读了好几遍,喜不自胜的站起身来,高兴的转来转去说:“元若你这文章,于我来说,就想久旱降甘霖。你这一通归纳总结,点点写在我朝堂上的痛处上,这十条建议,更是说的我如梦初醒,实在是妙啊。”
齐衡本就预料太子会喜欢这篇文章,但见他如此欣喜倒有些出乎意料。赶紧说:“官家与殿下都是宽厚之人,臣下这才敢写出心中所思所想。”
“说起父皇,元若,你有所不知,他这阵子颇为苦恼,今年夏季过于炎热,南方的粮食看着就要欠收,北边又起了战事。父皇最重民生,连着好几天没睡好,今日晨间又把我唤了去,让我一起想法子。”太子说
“哦?难道北方的辽人又在闹了?”齐衡问
“唉,是啊,所以昨日西夏那边来了官文,说他们的特使年底就要来汴京,商量两国结盟的事,父皇一听就准了。他们那边也是新主当政,现在也想和我朝结交互为助益。”太子说着,眼睛又看到了齐衡上的策论上:“元若你今天写的这文章实在是好,你今日先回去,我再好好看看。”
齐衡从太子府出来,想起太子所说粮食欠收一事。变叫马车掉头去了汴京的坊间看看各米行的生意情况。走了几家米行,打听了一下,价格和以往差别也不大,一石米约在五百钱左右,而且也没什么人囤货,这倒是让人比较放心,可见国库的粮仓还是富足的。这时马车正好走到那天与纯元相会的晓风阁前,齐衡看到便叫停了马车,一个人走了进去。
店家见齐衡一个人进来,忙上来迎接:“小公爷今天要吃点什么,刚刚来了些新鲜的野兔,汆了正好下酒。”齐衡尚未答言,却见一个人挑了两担米进来,边走边对店家说到:“南边田里送来的米,放在哪里?”齐衡见那些大米体型饱满,颗颗润泽,边走过去抓起一把说:“这米倒是不错,价格怎样?”店家见齐衡问,忙笑着答道:“小公爷现在做了官,更关心时事了,这米三百五十钱一石,是他家最好的米,我们这店里的东西都是买最好的。”齐衡一听这个米如此便宜,不由得大感好奇,问到:“这么好的米为何如此便宜?”
店家见问,把齐衡带到一边说:“小公爷有所不知,这家的稻米都是几个越南来的外族人种的,他们的米田比咱么中原农户的打理的好,产的多。但他们是外族人,不准拿到外面坊间去卖,只能这样暗地下卖给我们这些酒楼。不过他们也不愁生意就是了。”
齐衡听说还有越南来的人可以种出比中原产量更高的稻米,立时来了兴趣,对店家说:”烦劳老板带我去那些越南人的稻米田里看看可好?”店家听了,虽不懂为何金尊玉贵的小公爷要去农田里,但还是客客气气的带他到了越南人在城中的宅子。
越南人听说齐衡是京里的世家公子,自然奉承,还好那些稻田不远,当下便带着齐衡来到了京郊的田里,只见田野里绿茵茵一片,稻子看上去比一般的要大一些密一些。
齐衡看了问道:“不知为何,我看着你们的稻子比平日间见到的粗大了许多,你们是栽培有何不同之处吗?
越南人似乎有难言之隐,犹豫了半天才答道:“回小公爷,其实并不是我们种稻时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稻米大一些,原是因为我们用的种子和你们中原的不一样,这些种子是我们从家乡拿来的。种植这些稻子我想着原是小事,所以并没去官府报备,不知官爷这次来是所为何事?”
齐衡见他似乎担心种植越南稻米被官府处罚,便安慰他说:“你这些稻米我过两天再带人来看看,你要看好了,如果他看上了你这些稻米,非但不会罚你,还会好好的奖赏你。”越南人听了,连连承诺绝对会好好照看稻田。
齐衡走时,将小厮无佈特意留了下来盯着。‘
这边回到城里,已是华灯初上,齐衡来不及回家又到了太子府,太子见齐衡满脸高兴,诧异道:“元若怎么又来了?我刚刚才用过饭,你吃了没有,我让人送些吃食过来。”
齐衡这才想起今日晨间到现在还没吃饭,也不客气,便在太子书房用了晚饭,顺便把今天看到越南人的稻田的事告诉了太子。
太子一听,高兴的连连搓手,连说:“元若你真是我的福星,我下午看了你的策论,正有所感,这会子你又给我说了这么个好消息。我明日启奏父皇,带他去看看那些稻田,父皇必然欢喜。”
齐衡心里一松,这天夜里就睡的特别好。第二日,下朝后,太子单独启奏了此事,官家一听果然龙颜大悦,微服骑马就来到了京郊的稻田,无佈在那里已经望穿了眼睛,见到少爷带了几个当官的来,赶紧上来拜见。
皇上一看到这些越南稻田,眼睛乐的都发了光,抚摸着稻子绿油油的叶子说:“这种稻子如在我中原广种,定能给米库增加三成的收成,无饥馁也。”
太子见官家如此高兴,把元若推到前面说:“这次全靠齐元若这小子,我昨天不过提了一句今年可能会欠收,他就上了心。”
齐衡连忙说:“都是太子记挂陛下,才向臣下提及陛下为黎民百姓日夜劳心,臣下这才记得此事。”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们两人都有功劳。这样吧,太子先不论,元若这边,朕倒是想起了有个恩典,前几日荣国公给我说,他的嫡女已经过了及笄之年,央求我在朝里给他找个女婿,我看元若倒是合适的很。”
太子听了,连忙给齐衡道贺:“元若以前的娘子都去了几年了,这次父皇亲自给你赐婚,你还不赶紧领旨谢恩。”
齐衡却面色苍白,对着皇帝跪下磕头说道:“陛下,臣已经有了心仪的女子。望陛下恕罪。”
皇帝也不生气,只说道:“既然你有了心上人,朕当成人之美,你告诉朕,朕给你做主。”
齐衡跪在地上,半晌才说:“臣倾慕之人是陛下的永乐公主。”说完,把头磕在地上。
皇帝和太子听他这么一说,都吃惊的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
过了半天,皇帝一言不发,起身离去,太子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齐衡,也摇摇头跟着皇上离开了,只留下齐衡一人跪在京郊的稻田边,过了好一会儿,皇帝身边的小太监跑过来,叫齐衡自己起来回府。齐衡此时也不知该是哭还是笑,反正自己已打定主意,此生只等纯元一人,其他不做他想,这么想着,心情反而平复了下来。
这天夜里,皇帝回到宫里,便给皇后说了此事,皇后当时正在脱卸钗环,听了这事停下手来,说:“齐衡这人我倒是细细看过,生的好是好,又有才,出身也不错,论人品倒也勉强配得过我们元儿,但是那天我听太子妃说,这齐家当时为了攀附邕王一家,娶了邕王的女儿,后来没几个月宫里乱了那女子就死了,这齐衡才成了鳏夫。这样的话,元儿嫁过去就是继室,再说,这齐家如此趋炎附势,我有点瞧不上。”
皇帝听了说:“这还是其次,我总是想着元儿最好配个武将,如同顾廷烨那样的,这样也能帮太子镇住些江山。要不朝廷里的大臣始终还是少心腹之人。”
皇后答道:“既如此,明日陛下召他来,回绝了他便是。难道他还敢抗旨不成?”
皇帝默然道:“但我今天看他的样子,怕是不会这么容易就知难而退的。还有,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上次他母亲进宫,还有太子给孩子们请太师,都是元儿帮着他说的话,我总觉得这事情不是齐衡这一头的事儿。明天你探一下元儿的口风再说。”
皇后听了,半信半疑,叹了口气说:“如果元儿真的也相中了这齐元若,陛下你依她不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