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红楼之王仁(六) ...
-
光阴如箭,时光飞逝而过,经过两年的沉淀,王仁在冯先生的教导下,文章有了更大的提升,冯先生根据王仁的情况,对其进行了针对的联系,在冯先生的心里,很确定王仁不出问题的,秋闱拿到好的名次是不用愁的。很快到了八月,秋闱要开始了,天高气爽,天空一碧如洗。金陵王家已经进入了乡试准备环节中了。张氏这段时间都在拿着从冯先生那拿来的秋闱注意事项,来为王仁准备着,王子胜更私下问了冯先生王仁的情况,得到冯先生的保证,只要王仁不发挥失常,举人一定是囊中之物,接下来,王仁只需按部就班的学习,每两天按着冯先生的题目进行破题,然后冯先生为其修改,冯先生甚至为王仁打听了这届秋闱考官是谁,他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冯先生只是交代王仁按着自己以往的风格进行答题就是。
再说,王子胜知道了王仁的情况后,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了地,他雀跃的回到家中,按耐不住的将情况告诉了张氏,张氏很是高兴,夫妻俩默契的会心一笑,王子胜又将此事偷偷的告诉了王老太太,王老太太很是高兴,但也嘱咐王子胜不要露出风声了,等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好好的大办一场,为王仁好好庆祝一下,这也是王家的大喜之事。
乡试在每三年的秋季举行,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日进入考场,考试后一日出厂。王仁带着考篮早早的便排到了贡院的外面,考生进入贡院前,要进行严格的搜身,防止考生有夹带,很快,检查完后,考生陆陆续续进入考棚,考棚也落了锁。王仁进入了号房,运气不错,分的位置在中间,离厕所比较远。号房内非常狭窄,只有上下俩个木板,上面的板当答题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等到晚上睡觉之时,两个板子一拼,又成了一张床,此外还有一盆碳火和一只蜡烛。考试期间吃喝拉撒都得在号房解决,直到考试结束。王仁进入号房后就拿出一个大壶在送水的来时接了一大壶水,将号房简单收拾了一遍,将笔墨纸砚都放好。很快,到了考试的时间,试卷发了下来,王仁一看题目,已是了然于胸,他先打好草稿,然后检查后,一笔一划的腾到考卷上,王仁每天白天答题,入夜便休息,到了吃饭的点,用碳火将水烧开,将带的饼和面片,加上他研究出来的浓缩调料,煮好,香味弥漫开来,很是诱人,气的隔壁号房的考生在心中一边咒骂,一边流口水。
考试很快结束了,王仁走出考棚都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王家的小厮已经在贡院外面等着了,王仁上了马车,很快驶到了家里,王家已经请了大夫侯着了,大夫替王仁诊断后,告诉张氏,王仁除了有些考神外,身体一切都好,张氏念了一声佛,让人取了诊金将大夫送走,让王仁先去休息,晚上一起吃饭。王子胜在书房中坐立难安的等着,张氏派人去告知了王子胜。王子胜才安下心来,科举考试向来最是考神,王仁虽然身体一直很好,但一连考了九天,王子胜到底有些担心,不见那贾家的贾政,以前每次来金陵考试都大病一场吗,都说是身体不好才没能考完县试,不然早是秀才了,私下,王子胜对这说法是嗤之以鼻,那贾政的才能都是吹出来的,他要真有能耐,能工部员外郎一坐多年不挪窝吗。那贾家的史老太太到底是偏心,废太子事发后,那贾家大爷妻死子亡,一蹶不振,偏安一偶。贾家二房反行长房之职,这样颠倒人伦,已有乱像。到底也是他家断尾求生,与王家又有什么关系,何况王家情况亦是如此,自己虽是长房,但文不成武不就,而二弟长袖善舞,武艺出众,王家老爷子,想让王家更近一步,便让大妹妹嫁入贾家,得到贾家一部分军队上的支持,这部分资源便用到了王子腾的身上,老爷子说,二弟是次子,不能继承家业,便让他去部队上闯闯,而自己既然没多少能耐,便守家业。这样王家便能进可攻退可守。可是王子胜终是王家家主,他清楚的知道四王八公都曾是废太子的部署,但是太子情况越来越不好是,都开始找了退路,王子腾就瞅准时机,转头了新皇。想那贾赦的岳父家乃是太子太傅,太子倒台后,张太傅一家处决的处决,流放的流放,树倒猕猴散,可谓是凄凉至极。贾赦的原配也在生贾链没多久就去了。哎,可惜了,那张氏一抹香魂就这样魂归天际了,只留下一个贾链,最后被养到了老太太身边,贾赦又续娶了小门小户的邢氏。王子胜对王子腾的选择,有些庆幸但又有些担心,毕竟王子腾投靠新帝,不知道先皇怎么想,毕竟先帝还在,只是做了太上皇。现在这些投机行为多少有些背主的嫌疑,但是担心的再多也无济于事,毕竟他在金陵,也没二弟能耐,只能做个守成的家主,但是有些事王子胜也不敢往下想,总觉得会一想就一股战栗感从心里涌上来,给人一种后心都发凉的感觉。王子胜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但是他只能不去想,过好一天是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不过现在王仁的出息让他看见了一丝曙光,也许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机,王家还可以兴盛下去。
王仁歇息后,便去了冯先生那,将文章默下来给冯先生看过后,冯先生点了点头,说了句还行,回去好好休息,等结果吧,就将王仁撵走了,但王仁又磨了冯先生一顿饭才离开,几日后,冯先生对来访的友人说,王仁这次应是十拿九稳了,文章应是科举中的上等之作了,就看排名了。
几日后,到了发榜的日子了,张氏与王子胜一起去和老太太请安后便一起聊天,但都心不在焉的样子,不时的不由自主的便看向门口,果然没多久就鞭炮声就传了进来,小厮墨竹就跑了进来,“老太太,老爷,太太,少爷中了头名解元”“好好好,全部有赏”“母亲,我去写帖子。”“去吧,过两天,王家要大办,这可是大喜事。”
王家好好热闹了一场,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几日后,王子胜将王仁叫到了书房,“你二叔给我来信,想让你去国子监,我们王家还有一个名额,而你二叔膝下只有一女,现在你有出息了,你二叔的意思是想让你去,你也不小了,婚事也该开始相看了,我和你母亲的意思,想等三年后,你春闱后再考虑,你妹妹,虽然还小,但也要打算了,你大姑想让你妹妹嫁入贾家,我和你母亲,不是很满意,那贾琏虽是贾家长房之子,但什么情况还不知。你若去京城可看看。”“父亲,我们王家以前也是废太子名下的部署是吗?新皇现在比较注重寒门及清流家的子弟,太上皇倒是比较看中功勋世家。”“不错,你去京城,我也是有些担心,功勋世家向来难考科举,贾家倒是有个贾敬但是去了翰林院让人排斥的不行,后来太子倒台,他应是有些事牵扯进去了,现在不过在道观里混日子了,还能真修炼出什么”“父亲,现在去京城,是在乱局中,但也是个机会,不然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说句不好听的,恐怕就是清算之日了。”王仁与王子胜聊了很久,王子胜下定决心让王仁去京城,他也知道此去必是有些波折,但为了王家的未来,也只能去闯一闯了。
张氏知道后更是难过,王仁从来没离开身边,这一去,她心里更是落空空的,王老太太很是垂泪,说王子胜让王仁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去京城。王子胜告诉老太君冯先生也一起去,之前冯先生就打算回京城,只是一直没定时间,这次王仁去国子监,冯先生也答应朋友活动一下出任国子监的老师,这次与王仁一同启程。
王仁想等着中了进士时候,让张氏与王熙凤一起来京城,到时看看王子胜与张氏是想将女儿嫁到京城还是金陵了。张氏现在身体很好,随天生体弱,但被王仁暗暗的调养好了,不会像原著上早逝,让王熙凤避免丧母长女的名声,在王子腾身边养大。现在,张氏因为出生书香门第,对王熙凤的教养自然不可能按着王家姑娘的情况培养,何况还有王仁,现在的王熙凤是性情爽朗但又知书达理,很是可爱活泼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