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红楼之王仁(十) ...
-
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扬”,那日京城人头攒动,参加科举的学子,看热闹的百姓都来了,随着洪亮的钟声,还有人们欢呼声“出榜文了,出榜文了!”
榜文贴在礼部贡院的南墙上,红色的榜文格外鲜艳,人们如同潮水般的涌过来,各位学子,各家学子的家人,各家的小厮都拼命的往里面挤着,“中了,中了,哈哈”“天啊”“该死的”“怎么会”一声声,兴奋的,愤怒的,质问的,痛哭的,有人欢呼喜悦,有人痛哭流涕,有人默默的离开,明年再战……
王家小厮兴奋的往王府跑去,“中了,中了,少爷中了”,王仁会试第一,殿试又被点为一甲三名探花。少年成名,意气风发。
王家陷入了喜悦的海洋中,王子腾连连说“好好好”仿佛出了除了这个字,已经说不出其他的话了,好半天才说“王家有望了”李氏忙着让人安排庆祝,打赏下人,最重要的是将消息送到金陵。
状元韩旭乃江南人士,三十而立的年纪,端正的相貌,榜眼陈儒倒是北方人士,二十出头,也是个年少有为的样子,长的清清朗朗的,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但是王仁比较显眼,年龄尚小,未及弱冠。小小少年,如同春笋般引人注目,举手投足间又留漏出世家公子良好的教养,站在那里都有种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皇帝看见今年进士中青年人巨多,还是很高兴的。一番讲话和鼓励后,便开始了
夸官,也就是进士游街,殿试钦点之后,有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前三名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在皇城御街上走过,接受万民朝贺。就像戏词中唱的“打马御街”这一刻是最荣耀的一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王家早早就包了御街上的包厢,王仁身穿探花服,骑着高头大马走过御街时,两边都是欢呼声,他向着王家包厢的酒楼看去,人头攒动,什么也看不清,小娘子的手帕,香囊,鲜花倒是一个劲的冲他扔过来,王仁躲避着。周围熙熙攘攘,一片欢乐的海洋。
打马游街后,便是琼林宴了,皇帝赐宴琼林苑,天公作美,杨柳依依,微风习□□说完贺词后,这群天子门生便开始了推杯换盏,和乐融融。向同年,向导师,曾经的考官开始敬酒,寒暄。这是他们一生中进入官场的开始,很多人都开始了试探交集。这是从书本中走向官场的起点。
进士中,状元授予修撰,榜眼、探花为编修。入翰林院。其他选一批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王仁就这样成了翰林院的一名七品编修,官虽不大,但是清贵。离帝王近,不仅可以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还能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对于初入官场的菜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冯先生对王仁说过,他出身于功勋之家,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太上皇对四王八公一向优待)只要他不是块朽木,皇上就不会把他安排的太差,但是在官场上能不能立得起来,得靠自己的能耐。“你现在的起点是翰林院,俗话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你有什么打算?”“老师,我是想当个翰林,又清贵又清闲,学生没有太大追求,学生追求闲云野鹤,云淡风轻的生活啊。”“装,你给我接着装,这么多年,我教你,也能认清你了,你是觉得我信?你搞事的能耐不小,你能安静的在一个地方待着?”冯先生认为王仁做人喜欢与光同尘,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有着自己的执拗和底线。"太上皇对功勋一向优待,你又是难得的科举出身,只要你自己能在官场上立起来,就不会走的太差。"“新皇这两年对新科进士也是大力提拔,对于你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摆在这,怎么走,你心里自有一杆秤,也不用我多说什么”“先生不要这么说,学生能有今天的成就,得力于先生多年的培养,现在学生初入官场,更是需要先生的指点。”“我现在对你也就一个告诫,现在你刚入翰林院,你是正了八经的科举出身没错,但你也是功勋之后,翰林院中的一些人对你难免有些介词,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自己想法化解,这是你自己的路,你得自己来走,走过去,你就能接着走下去,而且比其他人走的要好,要顺。记住,多听,多看,多想,多作。初入官场,总要有些考验。行了,不说了,你体验一番就知道了,为师相信你的能耐。”冯先生虽然嘴上说的不管,但是还是仔细教导了王仁一番,并对其说了一番官场的规则,到底是自己身边长大的孩子,哪怕知道雄鹰总要有展翅高飞的一天,不经历风雨真能见彩虹。但还是担心风太急,雨太大,不小心受伤该怎么办。
新帝拜见太上皇的时候提了这次科举的事,太上皇之前便知道这次连中三元,并在殿试中被点为探花的王仁,乃是金陵王家之子。叔父就是王子腾。王子腾本为废太子名下,但后来改投新皇了。这也是正常的,当时太子这已经是一艘摇摇欲坠的大船了,这四大家族断尾求生,另寻他路,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心里还是不得劲,我的儿子我可以不满意,但是你身为臣子你就应该尽忠。哎!太子事败,连老大,老三都折了进去。他将皇位传给了老四。老四倒是个贤明的,但是对帝王之道,并不太精通,毕竟以前也就是想让他做个王爷,老四太过苛刻也太心急。有些事事缓则圆,帝王之术讲究平衡。但是他已经退位当太上皇了,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也不能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然朝堂上有些人又该蠢蠢欲动了,天无二日,人也当无二主。有些事他要退一线了。这帝王之道,每一任有每一任的道,有些事不是要别人告诉怎么作,而是要自己领悟。手掌天子之权,手握世间乾坤,这天下之势怎么运转,都要自己去掌控。这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至于一些事,是非黑白,就留给后人说了。
不过,现在老四到时越来越圆滑了,知道怎么放慢脚步了,对自己这个父皇也开始给一起不同了,至少大面上作的很是不错,可以说一声孝顺了。这两边老四也再变,这是手握天下之权带给他的自信,也是要作一个千古明君给他的激励。很好,终于要找到自己的道了。
对功勋之家要宠,是因为他们跟随先祖打下过江山,流过血汗。但是对不死抬举的功勋,想着从龙之功的也要收拾,皇家不是你们可以挑三拣四的,这是皇家的尊严与威严。但是怎么作,能让这些大臣心服口服,说不出话来,就要自己去琢磨着怎么去做了,不能说皇家薄待了功臣。有些要拉,有些要打。但是有些事不能急,他缺少时机,只能等,事情是需要耐心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王仁要是有能耐可以重用,这是给功勋之家的一个信号,识相的自然知道怎么去做。皇帝就自己看着办吧。太上皇觉得可以对朝政放手了,皇帝不提,他也不会插手。接下来,就是皇帝自己的事了,皇帝需要“拓新疆域靖天下、广阔山河视野宽。戡乱怀柔邦本固,抑豪扶弱与民安。武功文治万方乐”太上皇只需要高高在上,悠闲度日了,好好享受日子了,春赏花,夏赏雨,秋赏落叶,冬赏寒雪。享受四季的风情,饮天下的美酒美食,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