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二十七章 人的最小单位是两个人 ...

  •   亲爱的爷爷:
      您好,我不知道您现在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您能不能收到我的信,可我想告诉您,我看了您和雪穗奶奶写的小说,非常喜欢,我想问一下您,阿枝和小白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我奶奶说她认识您,说您是一个大好人,她给我讲了好多您的故事,我特别希望可以看到您,爷爷,我奶奶也特别想要见到您。
      爷爷,现在已经过了九点钟了,我明天还要参加模拟考试,马上就也要高考了。我很期待我的大学生活。希望能够跟您的小说写的那样。遇到一个特别的人。您说,人的最小单位是两个人,我深深表示同意。虽然身边有亲人和朋友,但我时常觉得孤独。我不是我,我到底是谁,哈哈,我又胡思乱想了。看来我得好好阅读您的小说,让答案再清楚些。我先睡了,爷爷您也早点睡。
      辞职
      敬礼!
      爱您的小粉丝:纯纯
      敬爱的雪穗女士:
      您好。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再过几天我就要结婚了,我想告诉您,我和我妻子就是通过您的作品认识的,您作品里美好的情感一直深深激励着我,让我有信心在这个喧嚣而躁动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爱。
      我曾经是一名性瘾患者,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么样得了这种病,我不能跟任何人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我一方面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一方面又对自己身体的渴求感到无能为力,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偷偷地去看过心理医生,甚至一度想到变性,我的痛苦还是不能解除,大学毕业那年,我甚至一度想要自杀,父母看着日渐消瘦的我,他们的身体也跟着一天天消瘦下去。就在我想要彻底了断一切的时候,我无意间看见了您的小说,您小说的主人公跟我有同样的苦恼,我在您的小说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您小说的主人公最后通过写小说,把自己变成一个艺术家而变成一个正常人,并且拥有了完美的感情,我在您的小说中找到了答案,是您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如果您不觉得我这么说太煽情的话。
      我想到小时候老师常常夸奖我画画画得好,还让我办班级的黑板报,因为高考我迫不得已放弃了这个爱好,一是因为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没有人会认为画画可以作为一门正经职业养家糊口,二是因为学习绘画代价太大,光材料费就可以支付我整个学年的学费。种种原因,让本来具有绘画天赋的我,变成了一个跟绘画完全不沾边的人。直到看到您的小说,我觉得,或许我可以再拿起画笔,在绘画的世界中找到我存在的真正意义。
      再过几个月就六十七岁了,从我画画到现在已经五十个年头,我结过两次婚,有三个儿女,我们关系很好,跟我的前妻也保持着联系,现在我的妻子曾经是我的学生,我想不到在我快要入土了还能再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前几天我刚在法国开了画展,在那里,我和未婚妻逛街的时候,走进一家小书店,我发现有有个专栏都是您的小说,站台旁边几乎占满了人,我怀着好奇心走上前,想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或者法国人都是怎样评价您的,我从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是在讲,您和您的爱人明树先生的故事。
      我不知道在信里说这件事是不是合适,但是我要说,我特别能理解您和明树先生,你们的所有故事的每个章节我都看得清清楚楚,请原谅我这样自以为是地说,我买了您所有的小说,很多都看过不止一遍,特别是新出的那本书,我喜欢极了,正是因为这本书,我认识我现在的妻子。我跟我的未婚妻在这本书上有相同的看法,我们都能理解您想要说些什么,也能明白明树先生对于您的意义,我想冒昧地请求您,请把书写完吧,它不应该只有第一部,它不应该只有开头、发展和高潮而没有结局,我们大家都期待着结局,期待着阿枝和小白能够在一起,我们相信,他俩能够在一起,那么世界上又会多一对幸福的恋人,他们也将影响千千万万的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请把明树先生找回来,写完这本新书吧,我也给明树先生写了这样一封信,我不知道您和明树先生能不能收到,但是在我看来,我是非写不可。
      最后再次谢谢您给我的一切,是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我,让我重生,让我有机会重新看待这个美丽的世界,谢谢您!
      您忠实的读者
      “黄编,您的水。”
      “哦,谢谢。”
      一个老人抹了一下婆娑的泪眼,重新把眼镜戴上,他把信叠好,收进一个信封里。桌子上堆满了很多这样的信封。
      老人走到秘书小李办公桌前。
      “小李,你帮我查一下雪穗女士现在的住址,顺便跟主编说一下,我要出差三个月。”
      “三个月?”
      小李有些惊讶。
      “对,三个月。”
      老人说完之后转过身,重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抽屉,抽屉里只放着一堆泛黄的稿纸,老人拿出来,翻阅着。
      当年父亲过世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份手稿将会有重大意义,自己一直不能理解。父亲过世后,雪穗女士的小说卖得越来越好,看得人越来越多,甚至还翻译成好多国家的语言,销售到国外,因为有雪穗女士的小说版权,去年主编为了出版社更多的盈利,强行出版了雪穗女士三十年前写了一半的小说,标注为第一部,出版之后,小说销售始料未及地火起来,迅速登上了各种排行榜的榜首,一度加印十几次,纽约时报发了专栏评论这部著作,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看结局,小说里的主人公阿枝和小白是否会在一起,影视界也蠢蠢欲动,好多家影视公司和电视台都来高价竞标改编权,有好几个电视台的台长都来出版社,找到主编,想通融一下。
      阿枝和小白能否在一起,甚至变成一首歌,传至大江南北。这个街谈巷议的话题,盖过了一切影视明星和歌唱艺人的风头,下至小学生上至大妈大爷,无不热烈谈论着,恋人相亲会相互盘问对方对阿枝和小白的看法,依次断定对方是否合适,人们也再也不为送礼发愁了,不管红事白事,只有送上一本雪穗女士未完成的新书,主人肯定满意,甚至这本书还成为国家领导人送给国际友人的首选礼物。随着时态的演进,人们对于新书的结局越来越渴望,人们在欣赏此书的同时,也对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满足感到愤怒,很多地方的狂热书迷甚至出现打杂书店的情况,他们扬言,如果不能尽早看到书的结局,他们不但会砸书店,还会找到出版社,对编辑和出版社领导进行攻击。
      昨天开会的时候,有几个同事甚至说,他们都在自家楼下,或者孩子的幼儿园门口,看到了可疑的陌生人,主编也担心起来,前几天他刚做完手术,已经禁不住第二次打击。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尽快找到雪穗女士,想尽一切办法让雪穗女士把书写完,要不然不但是出版社完了,你和我都得玩完。”
      老黄第一次从主编嘴里听到这种年轻人的说辞,他有些惊讶,老黄上网认真查阅了一下新闻,觉得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性议题,它关系到年轻人的价值观演变与确立,严重一点说,这件事甚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老黄决定不管怎样,一定得找到雪穗女士。
      *
      “爷爷爷爷,是不是这样?”
      一个小女孩身体右转,右脚支撑,左脚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逆缠,向右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接着左手顺缠,向右腹前,白鹤亮翅掌心向右。目视右前方。
      “对,佳佳做的真好,这叫白鹤亮翅。”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笑着说。
      “白鹤亮翅!”
      小女孩说着重复了一句,把手掌分得更开一些。
      “该吃饭了,佳佳,您老也来吃点。”
      一个挽着红头绳的女人手里领着一个小弟弟走出来,那个小弟弟用嘴唇吮吸着自己的手指。
      “妈妈,看,白鹤亮翅。”
      佳佳把刚才学的动作给红头绳女人演示。
      “佳佳真棒。”
      红头绳女人迎合着。
      “我会白鹤亮翅了。”
      小女孩又对小弟弟大声说了一边,小弟弟换了一个手指吮吸起来。
      “你就会啃指头玩。”
      小女孩冲着小弟弟吐了吐舌头,老人用手摸着小女孩的手。
      “我就不去了,待会儿还要去镇里一趟,在那儿吃。”
      “爷爷爷爷,我也要到镇里去吃。”
      “你看您老,饭都做好了,咱们就别客气了,你要不吃,孩子一个人吃着也没啥味道,他爸也会对我不高兴的,还以为我慢待您老了呢。”
      “好,那咱就去吃。”
      老人说着把小弟弟抱起来,走了几步,小弟弟突然把手指从嘴里拿出来。
      “我也要白鹤。”
      老人吃完饭,带着小女孩在马路上等公交车,女孩对路边的一块石头好奇起来,她拿在手上左右手倒过来倒过去,一会儿凑近石头仔细地瞧着,想把石头看穿,一会儿又把石头拿在手心上,跟地上的其他石头放在一起,做着比较。
      “爷爷,你说,这是什么石头?”
      小女孩蹲着,把小石头举到头顶。
      “眼镜石,爷爷戴的眼镜就是用石头做的。”
      “真的吗?石头还可以做眼镜。那我要藏起来,等爷爷的眼睛坏了,我就给爷爷做一幅新的。”
      “好好。”
      老人看着小姑娘,心中涌起一股抑制不住的悲伤,他脑海里出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她曾经也像她一样,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爷爷,车来了。”
      小女孩用拿着石头的手向远方一指。
      “好好好,我们上车赶集喽。”
      老人把小女孩齐腰举起来转了一个圈,小女孩“咯咯”地笑着。
      座位上挤满了人,还有几个人站着,老人和小女孩扶着把手,小女孩一直盯着一个三十岁下巴上长了一个巨大疣子的人看,疣子把脸别到窗外。
      “叔叔,让老爷爷做,我把石头给你。”
      小女孩说着去拉疣子的衣襟,疣子男人扭过头,不耐烦地看着小女孩,他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老人,站着的几个人齐刷刷地望着他。
      “您老坐这儿。”
      一个大妈站起来给老人让座。
      “谢谢阿姨,可叔叔已经起来了,他先给老爷爷让座的。”
      小女孩固执地纠缠着疣子不放,疣子勉强从脸上挤出一点笑容,他站起来。
      “小伙子,你坐你坐,快到了,我站着就行。”
      “爷爷你坐嘛。”
      小女孩一下子把老人拉到座位上。
      “你替我拿着石头。”
      小女孩把石头给老人,老人笑呵呵地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
      “那石头不是给我的吗?”
      疣子盯着老人怀里的石头,心里嘀咕一下。
      车子在镇口的十字路口停下来,很多人下了车,车子继续往前开,沿着通往县城的路奔驰而去。
      小女孩扶着老人下了车,现在是下午三点,集市最红火的时候,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鸡叫狗吠声,车子喇叭轰鸣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不绝于耳。
      “爷爷,我要吃麻花?喝豆腐脑?”
      “好叻。”
      两人在一个小摊前的长板凳上坐定,掌勺的也是一位老人,六十岁光景。嘴里一直念叨着“老行情,老行情,坐下喝,坐下喝,两块一碗,加量不加价,好吃又美容。”
      “啥时候加了一句好吃又美容?”
      老人对着掌勺老人调侃道。
      “现在年轻人喜欢,是我女人加的,我就这么叫着,是挺不习惯的。两碗?”
      “两碗,再来根麻花。”
      “好叻。”
      掌勺老人说完就把麻花和两碗豆花端到了老人和小女孩的桌子前。老人用勺子把豆花和调料搅拌在一块儿,递给小女孩,小女孩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地,一直盯着豆花不放。
      “趁热吃。”
      “谢谢爷爷。”
      小女孩拿着勺子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
      “真香。”
      小女孩抬起头来,伸着脖子,似乎仔细品味嘴里的味道,当她低下头时,她咬了一口举在左手上的麻花。
      “真好看,爷爷,你也吃点儿麻花。”
      小女孩说着把麻花掰了一根给老人递过来。
      “你够吃吗?不够我们再叫。”
      老人并不去接麻花。
      “我够了,爷爷,你吃,我们一起吃,这样才好吃。”
      “好,爷爷也吃点。”
      老人把麻花接过来,“格吧”一声把麻花咬断。
      “啊,真脆。”
      老人故意很夸张地咀嚼着,小女孩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老人把剩下的麻花泡进豆花里,等麻花泡软,老人拿了一根筷子吃起来。
      两人吃完豆花,小女孩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皮球,蹦蹦跳跳的,她拉着老人的手一会儿进商店转转,一会儿又跟马路边买衣服的大妈聊聊价格,一会儿走到干果摊前试吃几颗花生,一会儿又用手捧着大妈的小鸡不肯放手,总之,她像个精灵,永远停不下来,老人任由小女孩疯着,跑着,恣意地释放着自己的天真与活泼。
      到了大街中间的位置,是个学校,学校门口有个小书店,老人领着小女孩走进去。
      书店里围蛮了人,大多一看都是学校里面的学生,也有像小女孩这样一般大的小朋友,他们都被父母牵着手,用好奇的眼神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
      “您老来了,好多天不见了,最近还好吧。”
      一个小伙子热情地对着老人打招呼,他二十七八岁左右,身体结实,脸蛋红扑扑的。
      “我爷爷好得很。”
      小女孩抢先回答,她手里拿着一个圆珠笔,正不停地摁着按钮,圆珠笔的笔头不停地变化着颜色。
      “你到是挺能说的,小家伙。”
      小伙子从伸出手要摸小女孩的头,小女孩头一偏,撇了撇嘴。
      小伙子尴尬地笑了一下。
      “你别一直瞎按,弄坏了我就把你押这里。”
      小伙子打趣完了,抬起头看向老人,老人正在看新书架上的书。
      “您老好长时间不来,还不知道吧,最近有一本书特别火,我这里都断了好几次货了,现在还在加印,上次我给您留了一本,就等您来了,城里人现在都是人手一册。”
      小伙子说着走到柜台后面,从抽屉里抽出一本书。
      “这本书我也看过,确实写得不错,挺感人的,您看一下,喜欢就拿走,不喜欢就放这里,反正一直做您老的生意,主意全在您拿。”
      老人把书接到手上,他看了一眼封面,眼睛慢慢变得明亮起来。
      “雪穗。“
      老人小声地喊了一声,两只手禁不住颤抖,他翻开书看起来,小伙子去招呼别的客人,小女孩手里拿着两个作业本在比较封面图案,老人走到一个图书角落,把书搁到书架前的柜台上,他取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又把眼镜戴上。
      十一月,雪厚厚的一层,天还没玩没了地下着,老人起床烧水熬茶,他大门口的雪已经被别人清扫干净,老人让门开着,准备清扫屋门前的雪。
      “爷爷爷爷,看,我也会扫雪。”
      小姑娘穿了一件粉色的碎花小棉袄,她的脸冻得红扑扑的。
      她两只手抓住一根笤帚跑进大门,跟在老人后面扫起来。
      老人放下扫把,从屋里取出一个手套,让小女孩戴上,两人很快把屋门前的雪清理干净。
      老人生了火,在小火炉上放了一个铁丝网,把一个黑不溜秋的黑铁管子放在铁丝网上,把水倒进铁罐子里,水开了之后,老人又从柜子里取出另一个打铁罐子,他从里面取出一块方形茶饼,掰了一块放进铁罐子里。
      茶“咕咚咕咚”地熬着,老人从蒸笼里取出两个馒头,搁在茶罐旁,小姑娘紧紧地盯着馒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不停咂摸着。
      老人一会儿看着茶罐里的动静,一会儿把馒头调转一下方向。
      茶沸腾一会儿后,老人从桌上取下一个搪瓷杯子,把茶用更细的铁丝网滗到杯子里,这时候馒头已经烤得酥黄,老人把馒头掰开,把酥黄的那一半递给小姑娘。老爷爷喝了一口茶,闭上眼睛细细品味。这是他一天的幸福时光。他的一天从这口茶开始。
      “爷爷,我也要。”
      小姑娘从桌子上取下一个酒盅,递给老爷爷。每次小姑娘他都要喝一口,茶是酽茶,很苦,小姑娘喝不惯,但她喜欢喝老人一块儿喝点儿什么。
      老人往小酒盅里倒了一点儿,小姑娘把烤得焦黄的馒头皮咬进嘴里,喝了一口酽茶。
      “啊啊啊啊啊。”
      小姑娘长大嘴巴,舌头伸出来,像暂时缓解一下舌头撞击到的不能承受之苦。
      老人摸摸小姑娘的头,自己也喝了一口,老人觉得心里很舒坦。
      “哎,爷爷,土豆可以放在炉子下面烤吗?”
      “可以啊。”
      “那我回家拿些土豆,妈妈昨晚做的土豆丝难吃死了。”
      小女孩没等老人答应就跑开了,一会儿她又跑回来,两只手端着一个铁盘子,铁盆子上放着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爷爷,我妈刚蒸出来的,让您吃点儿。”
      小女孩说着又从兜里翻出两个土豆。
      “爷爷,你吃包子,我来烤土豆。”
      小女孩说着,把手套摘掉,把袖子挽起来。
      老人看着天真的小女孩,思绪又一次掉入一个洞里,他前些天收到一封信,是出版社的人发过来的,他们说找自己有要紧事,会派人过来,他第一次想到,会不会是雪穗出什么事了,他想打电话过去询问,又觉得不妥,如果是雪穗出了事情,应该让自己去城里才对,那到底是什么事情?
      还有三天出版社就来人了,老人不知道到时候雪会不会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