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030 ...
-
王大海事件过后,团里的兵了解到他们的团副并不是一个只会靠家里关系上位的弱鸡后,对霄礼的议论不满声渐渐消失。
再见到这个年轻的团副,大家都给与了相应的尊重。
不尊重不行啊,没看到王大海这会儿还在炊事班呆着吗!
天天苦哈哈的跟在团副身后端茶倒水,也没见团副搭理他,实惨。
部队也是有竞争的,王大海被罚到炊事班,一营营长和二营三连的指导员要去军事学院进修,干部职工一下空出来三个,有些思想活络的可不就有了小心思。
这段时间他们也看出来了,刘团长不管事,霄礼虽然是副团长手里的权利却很大,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触霄礼眉头。
再去惹团副那可就是下一个王大海了。
这些小心思霄礼看在眼里,他一项信奉实力为主,对于大家的表现也看在眼,记在了心里。
时间匆匆一下到了九月,霄礼已经来这个山疙瘩一月有余,当了一个月的团副,月初的时候他终于发工资了。
霄礼高兴地去领工资条,路上遇到了一块去领工资条的董仕义。
董仕义看他那高兴样子和他并排着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这么乐呵呢。”
霄礼一点没掩饰地说:“那可不。”
发津贴了,能不乐呵吗!
这可是他第一次正常领津贴,在战场那几年的津贴是部队给攒着,回来后一块给的。新兵时候他的津贴是六块钱一个月。
升为正连级工资津贴分是101分,一个固定工资分等于0.2473元人民币,一个月是24.98元,几年攒下来统共领了一千多块,后来都被他拿去补贴给牺牲战友的家人了。
结婚时候他身上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也没有给对方买过礼物,离家的时候别说留家用了,他身上的钱甚至还是王雪梅同志怕他外在受苦给的。
说白了他霄礼现在就是一个吃软饭的男人!
霄礼一直觉得亏欠了王雪梅,想要给对方最好的,可现在的大环境导致他根本不可能发展副业,只能吃死工资。
霄礼现在是副团级津贴工资分159分,一个月能发39.32元,在这个年代这样的工资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拿到工资后留下5块钱,剩下的霄礼和别的兵一样全都邮回了家,算是他的养家费了。
寄出去的那瞬间,霄礼吁了一口气:“终于不算吃软饭的了!”
董仕义看到他这幅样子叹着气说道:“我和你差不多入不敷出,每个月家里开支都是我媳妇儿那边出,想来真不是男人。”
董仕义每个月都会把工资寄给那些牺牲兄弟的家里,算是替兄弟照顾家人,最后钱一分不够,就只能委屈自己的小家了。
“兄弟,你这样做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老婆孩子!”霄礼并不赞成他的做法,说白了霄礼还是自私的,他会帮助别人但不会一直帮助他们:“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好的,而不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委屈自己的家人,珍惜身边的亲人才是最珍贵的。”
其实现在有很多兵,他们每个月发了津贴都会拿出一部分来寄给一些曾经牺牲的战友家里,最后导致自己家里无粮可食,老婆孩子饿肚子。
这样的善良霄礼不懂,他也不想懂。
54年9月,华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公开回国。
志愿军回国一周后,董仕义红着眼眶拿来了新发行的报纸。
和霄礼他们秘密回国不一样,这次志愿军公开回国沿途有欢送的朝鲜人民和华国人民热情相迎。
他们因为部队驻地太远,没能亲自观看到那热闹的场景,只能从铺天盖地的报纸上得到当时的消息。
霄礼拿着报纸,低头看着:“终于回来了……”
报纸上大篇幅的报道了第一批志愿军回国的场景,上面写道:“当迷彩的火车通过鸭绿江桥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铺天盖地的花环、花束、等待着的慰问人员一拥而上跟着火车奔跑欢呼,当志愿军们走过凯旋门群众们热情的和志愿军握手、拥抱,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激动的泪水和欣喜的笑容。”
看着报纸上印着的凯旋门、欢迎牌坊,花团锦簇,热闹非凡的照片场景,霄礼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他指着报纸上的照片对同样激动的董仕义说:“这是老子回国时梦寐以求的场景。”
今天这个场景终于实现了。
“出息!”董仕义眼里含着泪微笑着说。
“老子好不容易当一回战斗英雄,怎么不得风光一次。”虽然没实现,但今天看到报纸上的场景,霄礼却好似有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一样。
凯旋归来的场景和那些战友牺牲的场景,形成了强烈,霄礼不禁哽咽起来:“要是他们都活着回来该多好……”
董仕义沉默了,两人摘下军帽低头肃立,一动不动,为那些牺牲的战友哀致,泪水打湿了手里的报纸。
霄礼沉默许久,突然从腰间拔出手枪向空中发射,大吼道:“兄弟们盛世终会到来,祝你们一路好走!”
砰!砰!砰!
震耳的枪声在空中响起。
“紧急集合!”忙着训练开荒的士兵们,拿着枪跑到声源地,围堵了霄董二人。
看着如临大敌围堵着他们的兵们,霄礼有些尴尬,讪讪的两手举起:“误会,误会......”
一时冲动,忘了自己在哪。
一群兵看着自家团副团长和团副政委眼眶红红的,团副政委手里拿着一份打湿了的报纸,副团手里拿着配枪,两人满脸尴尬的现在中间,一副便秘的表情看着他们。
组织紧急集合的几个营长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二营营长看着霄礼手中的枪干巴巴的说道:“霄团,请以后注意不要在部队内随便开枪,很危险。”
“好~好~好~”霄礼忙点头回答。
被一群兵拿着枪围着却是挺危险的,霄礼也怕了,生怕大家一个不小心走火把他们两个打成筛子,到时候想哭都来不及了,哪还干来第二次。
董仕义还算镇定,淡定的折起手里的报纸,说道:“刚才你们霄团看报纸看的有些激动,做了过激的行为,你们先回去吧,等下我给他上上政治思想课。”
我靠,不要脸!
说的好像自己看报纸不激动似的,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合着内里是黑芝麻馅的。
等人都走了两人相视一笑,霄礼勾着董仕义的肩膀说:“走,找个地喝酒去。”
一头雾水的兵们回头看到两人有说有笑的样子,不解的问身边的人:“营长,董副政委不是说要给霄团副上思想课么,咋两人还勾肩搭背起来?”
和给自己上思想课的时候咋不一样呢!
二营长拍了他一样,“臭小子,管那么多干嘛,赶紧回去继续训练。”
10月,华国迎来了战争后的第一个全国大阅兵。
随着志愿军凯旋归来,阅兵仪式上解放军的优秀表现,华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和对解放军的崇拜爱戴之情空前高涨。
8147团附近的老百姓们甚至忘了后山是不能接近的,纷纷带着孩子、拿着粮食,想把自家孩子送到部队当兵,团里的兵们赶走了一茬又一茬。
“霄团,部队门口有个叫孙大福的找您。”霄礼正在看着团政委老郑和董仕义交接工作的时候,卫兵进来报告说。
老郑要去军事学院,学完后回不回来还两说,组织上下达通知,由团副政委董仕义接替对方职务,此时霄礼和刘世军正看着两人交接。
交接完成后,董仕义成了团里的二把手搭档刘世军,又成了霄礼的顶头上司。
不过大家也都明白,刘世军过段时间就会转业让位给霄礼,所以董仕义本质上还是霄礼的搭档。
孙大福是霄礼来这边是认识的老乡,当时送他去的后山,霄礼还记得那个有些憨的老实汉子,简单的祝福了董仕义两句,就跟着卫兵去了部队门口。
霄礼到的时候,孙大福正对着手边十五六岁的孩子叮嘱:“那是爹前段时间认识的一个解放军同志,等下见到人你可得好好表现,咱们争取就留在这里当兵。”
“老乡你好,又见面了。”霄礼看了眼他身边的孩子了然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孙大福推了推身边的小儿子,让他往前几步,介绍道:“是这样的霄同志,这是我家小儿子今年十六岁,你看能不能给安排到你们部队?”
那孩子长的又瘦又矮,眼睛定定的看着霄礼,一副期待的样子。
“老乡,现在还没到征兵时间,我们不会随便接收的。而且部队是有规定的,不能再户籍所在地当兵,你儿子就算以后要当兵也不能在家门口的。”
附近的村民之所以要把孩子送来当兵,一是因为当兵光荣想为孩子谋个铁饭碗,二是因为部队离家近,想孩子的时候能随时来看看。
一直有老乡找来也不是办法,霄礼想了想直接说:“老乡,不知道你前段时间有没有听到过枪声?”
孙大福点了点头,怎么没有!前几天突然传来的枪声可把他们吓了一跳。
“老乡,我们这边是部队,部队驻地不允许任何以任何形式接近,前几天有人过来被我们的兵用枪打伤了,这会儿还被关着呢。”
孙大福吓了一跳,不自觉的往后退了几步:“咋……咋还打人呢!”
知道怕就对了。
霄礼继续说道:“我们是部队,部队官兵我有权利对陌生人开枪盘问。老乡你们回去吧,我们这里不收任何兵,以后没事也不要再来了,我怕士兵们一不小心打伤你们。”
又对孙大福的小儿子说:“你要是想当兵,就努力锻炼身体,等下一次征兵的时候去报名参加。”
当兵无望,孙大福只能带着依依不舍的孩子回去了。
回去后,果然像霄礼想的那样,附近的村民再也没有敢往这边跑的了。
甚至还告诉自己孩子,千万不能忘后山跑否则会被当成特务打死的话。
后山从此成了孩子们向往又不敢去的神秘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