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 ...
-
天空被乌云笼着一片灰暗,还伴着丝丝细雨被风刮的斜斜的打在脸上。伴着皇帝身侧的小太监瑟瑟发抖,犹豫许久终于凭着胆子冒出一句:“陛下,今儿阴天,要不咱就别去承欢殿了。”
皇帝深深的看了小太监一眼,小太监心叹不好连忙跪下请罪,皇帝倒一改容颜温了语调道:“朕答应过禹寒,每年子安的生辰都要陪她过的。”
旁边的太监噤声,禹贵妃早在20年前就随着安亲王的诞生去了。安亲王齐仲建五岁封王,荣宠绝无仅有,在大家都以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时候突然传出那孩子在他母妃去世的宫殿误食耳环卡死了。皇帝悲痛欲绝,蹉朝三日,以太子礼下葬。朝臣一时非议万分,有感叹:幸亏那孩子早夭,不然可真随了他那想要造反的舅舅的愿了,当年禹璟造反按理诛九族,可陛下偏偏念在禹贵妃的情面上留下了禹家军,这不明摆着要那孩子长大后有所依仗吗!好在人命自有天定,他禹家就算计再三也念不到这孩子有福享,没命受吧。
侍奉皇帝多年的李怀德每每听到奉茶太监宫女私下议论都嗤之以鼻,这些不懂事儿的孩子,陛下的家事心理避讳都来不及,怎么好妄自揣测,也不怕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每逢禹贵妃和安亲王的忌日,李怀德总是叫上他看着不顺眼的小太监服侍陛下。每每如他所料,那些太监总是在那一两日犯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被贬到浣衣局,或者直接被赏赐死在承欢殿,下去侍奉禹贵妃和安亲王去了。出他意外的是这次这个小太监竟然意外的没被贬,反而加官至司茶采供这一肥差。李怀德叫来那日的小太监,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唤了句师傅。李怀德坐在太监总管的椅子上,似平日里一般无论喜乐都一样的笑脸看着小太监。小太监忙凑在他身边把手中银两塞在他手中说道:“谢师傅大恩,先前师傅说叫我御前奉茶我就已经了解师傅苦心。师傅放心,我小憨子今生对师傅大恩没齿难忘。”李怀德点点头,“那也是你机灵,懂得说话。”小太监摇摇头,“是陛下宽厚,我早闻禹贵妃和安亲王都枉死在承欢殿,那日天气又那样恶劣,我也顾不上什么一时失言竟劝说陛下不去承欢殿。好在陛下宽厚,没追究。师傅,我猜禹贵妃和安亲王一定不是枉死。陛下那样爱他们,甚至于竟然每年都亲自去承欢殿祭拜他们,不过真奇怪,怎么偌大个宫中从来没传过。”李怀德心一凛,面上还是原来的笑容:“陛下大概是不想叫人知道吧,你回去一个字儿也别吐知道吗?也别跟别人说你来过我这儿。”小太监不以为意,应承了一声就走了。
李怀德晚上战战兢兢的奉茶,这皇帝的心思,他是从来没看懂过。若说帝王无情,又怎会因禹贵妃一句话就饶过当初要造反的那禹家军三千余人。若说帝王有情,又怎会在禹贵妃生产当日下令斩杀禹将军呢!况且这禹将军本是满门忠烈怎么能说反就反了呢。皇帝一直在批奏章,李怀德在皇帝身侧立着心里却打着鼓。直至夜半,皇帝才抬头,扭了扭脖子看了一眼李怀德,竟笑的近年来少有的温和:“怀德啊,你跟朕多少年了?”李怀德面上恭恭敬敬的回答:“回陛下,大概20年了。”皇帝点了点头,“恩,从朕当东宫太子时你便是朕的贴身近侍了。那时朕身边这么多女人,你都不远不近的,偏得和禹寒甚是投缘。”李怀德一听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声音都打了颤儿:“陛下恕罪,奴才不过主子身边的一根草,主子偏疼谁风就往哪里吹,自然就多巴结哪个娘娘了。”皇帝一敛刚刚的笑脸,面色冷冷的,“知道便好,朕不想宫中再有关于禹贵妃的传闻,你知道怎么做吧。”豆大的汗从李怀德脸上落下,总算松了口气,跪下谢恩:“奴才遵旨,谨遵圣谕。”
过了凛冽的秋季便是冬季,宫人们赶上休息的都窝在屋子里话家常。两个司茶宫女窝在被子里悄悄的谈论着,年纪稍大的看了看四周才悄悄附耳对年纪小的说:“你听说了吗?小憨子最后舌头都被拔了才去的。”年纪小的到底经不住事儿,脸一下子白了,强忍着恐惧:“你怎么还敢提,也不怕你的舌头!李公公可说了,禹妃生前残暴,听不得一点儿说她的,好的坏的都听不得,要不是小憨子他......”大点儿的强忍着笑意,“看你那样,人都走了,有什么的。不过啊禹贵妃可千万别提了,有时候啊,人比鬼更可怕。”小的双眼疑惑,“人比鬼更可怕?你是说陛下?”大点儿的一下子捂住小的嘴,点了点头,“这就止于我们,要命就可闭嘴。”小的点了点头,心里却依然毛楞楞的,陛下为什么不叫提禹贵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