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七章 ...

  •   初七上朝,朝臣们为预洪一事争破了头。今年时运不利,天象诡谲,加上雨水比往年多,一般来讲南方大水北方则大旱,洪涝干旱两灾几乎年年都有,年年赈灾,今年却在筹集款项上不太顺利。
      今上历来精明严厉,提起此事,整个户部、工部都战战兢兢。
      郑言遥遥站在大殿之外,小小郎中的职位连皇帝的面孔都看不清,脑海里还盘算着帐目核对,不由得有点失神。不知道多久忽然隐隐听见户部尚书张大人出列奏请,竖着耳朵也只能隐约听到自己的名字。
      再过了两盏茶的功夫,听得门外领事太监代宣皇帝口喻:
      “户部郎中郑言清廉刚正,今得户部尚书张卓迁力荐,擢升为户部右侍郎,享正四品侍郎俸禄,即日上任。并封正安侯爷廖冉起为督察院副御史,与郑言一并前往延安府督查税收和赈灾款项。”
      郑言慌忙进殿谢恩,高高的龙椅之上,龙颜微微一笑:“朕相信郑爱卿必定能够清廉刚正,为黎明百姓造福。”
      下朝回户部不久加盖中书,内阁,皇帝印章的圣旨也已经传到,同僚们连连恭喜,但是眼神总有些揣测的意味。
      郑言知道,自己是升的太快了。
      当年郑言拜昔年礼部尚书赵大人为师,可为师承清流一派,但是未为官便致仕,四年有余,之后外放为官两年,进京一年多,此间大小升迁四次,升得太快,让同僚炎热,郑言自己自认无大功,升迁也不安心。
      今年雨水迅猛,延安府的税收迟迟没有收到,着人查看不足为奇。但是和廖小侯爷一起,郑言有些头大。
      如厕的时候还听见另一位尖刻的左御史,悄声向另一个同僚戏言,如果郑大人能够入了廖侯爷的法眼,那以后,这官运更是无所限量。跟着是几个人的低笑。郑言默默在厕房多站了站。。。
      天下人皆知,国姓爷正安侯府的长公子廖冉起,乃是一名彻彻底底的断袖!
      本朝律法,爵位无功不得世袭。真正的正安侯爷乃是廖侯爷的曾祖父,那是真正伴着皇帝东征西战马背上挣来的荣耀,后人不过是寅吃卯粮,大多是靠着地租勉强维持里子和面子,偶有一两个文武小官,到了廖冉起这一代,皆是碌碌无为者,不太出众。
      廖公子更是曾因这毛病曾被其父严厉逐出家门,后遂投入当时的靖王门下,在科举舞弊案和靖安平乱中都有颇多树建,层带领禁军死守宫门,以肉身拼死护住靖王,帮靖王挡下致命数箭,靖王不过擦伤了左臂,也算是从鬼门关里挣出了一个正安侯爷。
      当然,坊间传闻并不是这样的:靖王俊秀华美,廖侯爷仰慕靖王已久,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于是以身护得王子周全,得偿所愿,一心效忠,被封侯爷。。。
      坊间还传闻,廖小侯爷门下养着三千门客加三千死士,后者或于禁卫军中忠君护主,或浪迹江湖做些官府不能尽做之事。
      而那三千门客。。。一般来讲说到此处,说书先生都要顿一顿,喝口茶、咽口吐沫,然后擦着手低声说道,那三千门客号称帝王智囊,然而有心人却能发现这三千门客皆是容貌皎皎的男子,或眉眼或脸庞或神态都有几分像。。。说书人会再顿顿,决不会说出大逆不道的言论。。之后一拍台木,实则恐怕是侯爷收集的断袖之交。。。台下必然一片哗然。
      无论坊间怎么传言,侯爷都是本朝本代断袖断得最大方的。想到接下来要日日与这类人相处,郑言觉得心里不是很舒服。
      接下来的十几日,十分忙碌,户部、工部、督查院联合议事,抗旱储水,抗洪赈灾,工程规划,银子怎么花都是门门道道,更是数次要面见圣上,和中书、内阁大臣商议奏请。郑言一边忙着,一边暗暗观察了一下廖侯爷,除了满身的富家子弟的那种傲慢,没有什么不同,长相没觉得太过不同,没觉得特别粗犷或者十分阴柔,办事也没什么不同,没见他携过谁的手,或者出入有小倌陪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第七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