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民间的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朴而生机勃勃的,她不像文人江南的诗意,也不似官宦江南的浓丽,她是琐碎的、恬淡的、悠闲的,也是最真切的。乘车趋往,摆脱大城市的喧嚣,来到民间的江南,洗去那一身的铅华,做一回清丽脱俗的江南人。
古镇西塘是我与好友的目的地,小镇古朴秀雅,面积虽小,却能在小巧中显示出气韵。成片的古宅和河巷,还有蜿蜒千米的廊棚,再加上早晨那朦朦胧胧的雾,水汽氤氲中,俨然是一幅具有浓郁水镇特色的水墨画,淡雅清丽。深吸一口气,便是满腹的清新。当双足真正踏上那曲曲折折的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才真切的感受到了古镇的那份宁静与谐和。
早晨的西塘是安静的,渐渐的,稀稀落落有几家开始醒来,几缕炊烟在散去的迷雾中缓缓升起,空气中就弥漫起淡淡的米糕香气。天阴阴的,太阳似乎没有露面的意思,恰好为我们的古镇行平添了几分情趣。没过多久,路旁的店铺纷纷卸下了长条的木板门,水镇开始热闹起来了。有老阿婆推着三轮车叫卖豆腐花,有戴着老花镜的老阿公埋头雕刻着精细的木雕工艺品,有年轻的姑娘穿着齐备的蓝印花布衣裳招揽生意,还有孩童们,穿梭在曲曲绕绕的弄堂玩着捉迷藏。穿行在廊棚下,这种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便扑鼻而来。
缓步绕行,从烧香港到塘东街,从朝南垏到西街,一家家依岸临河,设在廊棚下的,或者在古宅深巷里的,尽是大大小小的酒家。闻着各种美食的香气,肚子里的馋虫一下子全被勾了出来。踏进巷口的酒家,古朴典雅中带着水乡原汁原味的风情雕花窗,朱漆门,白墙青砖,黛瓦屋檐。踩着吱吱嘎嘎作响的木楼梯拾级而上,店内摆放的是榉木八仙桌和配套的扶手椅,桌上摆的是紫砂壶和茶杯,点上几个乡野水鲜,稍稍啄一口锡壶里的陈酿,顿时便扫去了冷意,心头暖暖的。
带着微微的醉意继续闲逛,从颤悠悠的桥上走过,眼前是左一条右一条的小弄堂,那长长窄窄的弄堂让人顿时生出一种寻古探幽的好奇。循着弄堂进去,不禁就让人想到了戴望舒的《雨巷》,好奇地想着是否真会出现一个打着油纸伞穿着蓝印花布的女子。巷子两旁是长着青苔的高墙,墙上的屋檐一直伸向前方。墙上偶尔会出现一两扇木格窗,若是对窗的两人一齐探出来,没准还能相互传递东西呢!
下午的古镇又变的安静了,淡淡的倦意席卷而来。寻一间茶楼,品香茗来驱散睡意。古朴的长椅,有种晚清的风格,懒懒的倚在靠背上,闭目养神,听着隐藏在角落里的音响中传来的又有丝竹声,惬意万分。长椅上的案头上,温暖的烛火暖着茶壶,壶盖上的小孔“呼呼”地冒着热气,杭白菊的清香幽幽地传来。茶楼中一只叫“阿花”的胖猫,懒懒地蜷缩在主人的腿上,享受着主人轻轻的抚摸。闲适的午后,时间在那一瞬凝固,思绪随着《梦里水乡》的缓缓旋律飘向了廊棚的深处。
有人说过,游西塘就一定要住上一宿,躺一躺那在电视剧里出现的雕花大床,最好能逢上一场雨,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听一听那宛如编钟般清脆的声音。我想我们是幸运的,用完晚餐,徘徊在长长的廊棚,不久就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好不惊喜。廊棚的瓦檐从街面探伸向河边,棚下的圆木柱子擎起一层层斜斜的屋面,雨水顺势流下,落入河中,廊棚的檐下便形成了长长的水帘,莹如串玉。在风中摇曳的红灯笼里幽光脉脉,竟像是情人的眼睛。
伴着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嗅着那檀木幽幽的香气,不觉进入了梦想,朦朦胧胧中,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打着伞的江南女子,娉娉婷婷,袅袅娜娜,踩着雨点般的步子,消逝在悠长又悠长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