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朴素的音乐天才 ...


  •   在笔者看来,巴赫的创作完全是为了维持生计。向上可以说是通过对音乐工具利用来体现对路德教派的虔诚;向下则只是继承了家族的音乐衣钵而已,现在看来真是朴素的无与伦比。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名扬四海,有多么显赫的名声,他只是想在自己管理的小乐队和合唱团能有足够的新作品上演以赢得主人和教众的欢心,从而使自己的年俸得以保证。

      巴赫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然而对待音乐他永远是那样勤勤恳恳严肃认真,宛如一个音符世界里的劳作的农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太大的收获,只求温饱则已。在笔者的心目中,巴赫的伟大恰恰就在于此。以一颗平常的,坚定的心,以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带给身边的人安定的生活;正是由于这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愿望造就了巴赫一身寒衣上那些闪着夺目光芒的丝线。

      他的作品里象同时代作曲家那样哗众取宠的成分很少,然而处处散发着严谨又不失动人的力量,他的大量宗教音乐表面是对神的颂扬,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性的赞歌,这从他广泛取材的德意志民歌曲风可以看出。巴赫的音乐也有他玄妙的一面,平均律钢琴曲中和谐的旋律的数学寓意为现在的世人所公认,他甚至将跟自己名字有关的十四这个数字隐藏进自己的很多曲子里。

      或许你会说,听巴赫一定要有宗教信仰才可以,对这一点笔者并不十分赞同。说白了,任何一种宗教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心境,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崇拜斯宾诺沙地的“上帝”,而这个上帝其实就是宇宙间的终极真理。怀着这种虔诚的心情去听巴赫不会有错,巴赫虽然没有告诉你终极真理是什么,但他使你了解到它的伟大。因为真理就在生活中,就在你身边。

      在巴赫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之际,他的家乡的摩天大厦间升起了一幅巨大的画像,巴赫依然是那浮肿的面庞,被烛火熏得几乎瞎了的眯缝的双眼,嘴角上斜,似乎流露出嘲笑的表情,好象在对我们说道:“你们这些浮躁的人啊。”

      当然提到巴赫的音乐艺术,就不能不提到“巴洛克”音乐、对位法、赋格和哥特式教堂。

      巴洛克音乐 baroque music

      指17世纪初叶~18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欧洲音乐文化。巴洛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baroque”,原意指珍珠的怪异的、不规则的形状。在18世纪中叶巴洛克一词已在欧洲的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中被使用。开始主要指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而言。它含有贬意,认为那种热烈、华丽、装饰性光怪陆离的风格,对于追求古代艺术的质朴、静穆、严谨的文艺复兴艺术来说,是一种退化和堕落。巴洛克的这种含义被引入当时的音乐批评中来,一直延续到19世纪。19世纪末德国艺术史家H.韦尔夫林对此提出了异议,他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所谓巴洛克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给予肯定的评价。此后,德国音乐学家C.萨克斯将韦尔夫林的论点运用到音乐史学中来,将这个时期的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在风格上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巴罗克这个概念来概括这个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这个提法得到许多音乐史家们的承认,巴洛克音乐作为音乐史中一个特定的风格时期被确定下来。

      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巴洛克音乐到巴赫、 亨德尔逝世的18世纪50年代,达到了它的高峰,同时也是它衰落的起点。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意大利市民喜歌剧的出现和早期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巴洛克音乐被一个新的音乐潮流所取代,欧洲音乐文化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巴赫和哥特式教堂

      其实,当人们来到无论欧洲的哪一个国家,多会发现欧洲的风貌几乎完全是古典的。巴黎,罗马,维也纳他们的建筑就是音乐;就是巴赫,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的音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用来形容哥特式教堂与巴赫音乐之间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建筑处理的是关于“空间”的问题,而音乐处理的则是“时间”的问题。哥特式教堂的出现是基督教建筑的开始,在整个建筑的空间形态上,哥特式建筑强调“垂直向上”、“仰望上帝”的空间意象,其尖刺般的高塔,将人们的视线焦点向上延伸至无穷的天庭。窗形由罗马建筑的圆拱窗改变为尖拱窗的形式;而交叉肋拱、飞拱壁等结构技术,也帮助整个建筑体得以挑高,塑造出修长的垂直感

      其建筑形式被称为是“荣耀上帝的建筑”,而巴赫的音乐也恰恰是为荣耀上主而创作的。在他的手抄本乐谱上总是始于JJ(耶稣,帮助我),而终于SDG(仅为了荣耀上帝)。哥特建筑与巴赫音乐中的宗教象征符号也十分强烈,最有趣的表现在“数字游戏”上。例如“3”代表着“三位一体”,在哥特式教堂建筑立面与圣坛立面上经常以三等分,中轴对称的方式呈现;而巴赫音乐中也经常以重复的“次数”为象征意义,去传达乐曲中的主题。

      在哥特建筑中,“柱”与“墙”的角色逐渐被分别出来,昔日厚重的承重墙,在哥特式教堂对空间结构的需要下,出现了柱式系统,柱与柱之间产生了“跨距”的空间;在一栋巨大的哥特式教堂中,我们可以看见一排排上下交错的飞扶壁工整地组列着,结构形式清晰明了。这种富逻辑的次序感,同样也存在于巴赫音乐中的对位法,因此有人说:“巴赫的对位法与哥特式大教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