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人无横财不富4 ...
-
上辈子,赵远山和陈喜梅夫妻两人给四姐弟建的两间瓦房地基很矮,只有三四十公分高,在八十年代还能住人,一旦跨入九十年代后,几乎年年夏天发大水。在赵雨壮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九九零年和一九九二年这两年的大水,至于到了一九九八年的那场世纪大水,赵雨壮早已升入高中离开了木船社。
一九九零年是第一次发大水,那天正好是独自留守高资的赵雨壮去高资中学初中部的报道时间,早晨离开木船社的时候赵雨壮还是兴高采烈,人高马大的高宝骑着自行车在长江大堤上等着赵雨壮,然后载着他一同去学校报名。
等中午两人回到木船社,赵雨壮站在长江大堤上一看,举目茫茫一片江水,整个木船社都泡在江水之中,赵雨壮顿时有总凄凉心慌的感觉。
赵雨壮发育晚,个头矮小身体单薄,眼看着个头只抵着自己胸口的赵雨壮魂不守身的泮着湍急的江水就要往木船社冲,高宝吓了一大跳,生怕赵雨壮被江水给卷走,连忙丢下自行车,一个健步的冲过去,如老鹰抓小鸡一般的把赵雨壮架到自己的肩膀上,同时大声吼道:“你要不要命啦!江水这么大,万一你跌倒了,爬都爬不起来!”
赵雨壮这才回过神来,指着自己的房子方向急呼呼的带着浓重的鼻音道:“我家肯定被淹了啊!我的床怎么办啊?我的箱子怎么办啊?我的被子怎么办啊?我的衣服怎么办啊?我的书怎么办啊?还有你送给我的小宝怎么办啊?”
高宝本来被赵雨壮的卤莽举动惊吓的半死,此刻又被赵雨壮带着哭腔的一连串“怎么办”问的笑死,只得哭笑不得的哄道:“你现在干着急也没用,等会我背你到家,看看情况再说吧。”
一九八四年年底,长江大堤加固,木船社在长江大堤自建房子的住家全部转移到木船社东面的荒地上,陈守仁、郑日宏和万老头这三家房子与老赵家的两间瓦房相比邻,高高的地基瓦房,将老赵家的两间瓦房陷落在中间,犹如牢笼一般。
就风水上讲,这两间牢笼一般的瓦房是根本无法住人的,常住于此得病得痛还是小事,天灾横祸都是有可能。而常年住于此的赵雨壮却甚得其乐,没人管束,自由自在,直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赵雨壮此后经常怀疑是不是本应该落在自己头上的灾难被自己的父亲给顶替了。因此,他常常为此自责,起誓用自己三十年的寿命换取父亲的十年。
卞癞子财大气粗,他一口气建了五间大瓦房——一间堂屋和四间厢房,四间厢房分别是他们夫妻两人及三个儿女的房间。除了自来水厂的抽水站,五间大瓦房算是木船社的地标建筑,高高大大的大石料的地基高达整整一米半,是整个木船社最高的,甚至超过了抽水站的职工宿舍。就是因为卞癞子的摆显,五间大瓦房由此少经江水浸泡之惨,在三峡工程建成之前的十数年大水中只有两次被淹到过地基上面。
卞癞子堂屋的后门正对着进入赵雨壮瓦房的小巷子,赵雨壮想要回家,必然每次都要路过卞癞子家堂屋的后门。高宝涉着抵着大腿的江水走近卞癞子堂屋后门的时候,小卞三正蹲坐在小板凳上啃着苹果,他的脚下正是老赵家的传家宝——金边红漆大圆木盆,木盆里小黄狗小宝扒着两条前腿搭在木盆的边缘,抬头朝赵雨壮摇头摆尾。
小卞三挥舞着手中的苹果,笑着朝赵雨壮叫道:“小乖,不要回去了,大水来的时候,我就跟你婆婆把你家的钥匙要过来,你的东西我都一起收拾妥当,放在我家呢,就是家具还有重的东西没来得及搬,等水退了再帮你弄!”
“小乖”这个小名还是龙英子给赵雨壮起的,至从小卞三跟赵雨壮成为好朋友之后,龙英子对赵雨壮的态度简直翻了个,甚至把赵雨壮当儿子来养,直接称呼上赵雨壮为“小乖”,小卞三就学着自己的老娘也称呼赵雨壮为“小乖”,而赵雨壮却恬不知耻的坦然接受下来。
私下里,赵雨壮把龙英子对自己态度的转变归功于自己的乖巧和嘴甜,因为每当龙英子留赵雨壮吃饭,赵雨壮就会帮忙洗碗,有时还顺带帮着打扫五间大瓦房。
龙英子曾经笑着对赵雨壮说道:“我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姑娘,从来没有哪个对我这么贴心过。”一旦看到赵雨壮,就会远远的呼唤道:“小乖,快过来,让阿姨疼疼。”
赵雨壮自是没有想到自己能在卞家这么受宠,虽然他不敢在小卞三面前如在高宝面前一般的颐指气使,但也变得相当的神气活现,小卞三笑看着赵雨壮似乎是一语道破天机一般的调笑道:“你长的那么讨喜,都上初中的人了还他妈奶声奶气腻在我妈怀里,跟条小狗一样!”
赵雨壮回笑道:“你这么懒,你妈当然不喜欢你。天天早上睡到太阳晒屁股,喜欢你才怪!”
小卞三拎着赵雨壮的两个膀子晃来晃去:“得劲吧,你!”
赵雨壮顺势用腿夹住小卞三的腰,笑得更加肆意:“得劲怎么了?你也得劲看看!”
“真的呀!”听到小卞三传来的好消息,赵雨壮立时苦脸变笑脸,指挥着高宝走向卞癞子家的堂屋台阶:“高宝,把我放上去,你先回去。”
高宝一声不吭的走上台阶,又如老鹰抓小鸡一般的把赵雨壮一把从肩头抓下来丢在地基坪台上,然后默默的转身涉水离开。
小卞三看着高宝返身离去,这才继续说道:“中午就在我家吃吧,你公公婆婆的厨房都淹了,他们一家老老小小都自顾不及,你就安心留在我家好了。”
赵雨壮蹲下身子,逗弄大木盆里的小黄狗,含含糊糊的应了一声,再一抬头就看见小卞三早已递给他一个大红苹果。
一九九二年的大水是赵雨壮住在木船社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大水,虽然赵雨壮只经历过寥寥三次罢了,不过那次大水确实挺吓人,江水甚至淹没赵家瓦房的窗台,也没过了卞家引以为傲的高高石料地基坪台。报纸电视上连篇累牍的宣传此次大水是“百年未遇”,只是到了一九九八年的世纪大水,报纸电视上的宣传由“百年未遇”换成“世纪大水”,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换汤不换药,给人耳目一新而已。
××××××××××
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此时陈喜梅有了资本,根本就不用赵雨壮的提醒,赵远山和陈喜梅夫妻两人就商量好了新房的规划。高达两米的全部用花岗岩大石块和混凝土框起来的地基里面全部塞满混凝土搅拌混合的碎石子,绝逼的坚实耐用不怕水淹。南北前后两排房屋共九间,前排用来住人,后排用来养家禽。前后两排瓦房加上两排房屋前面的空地,整个地基占地超过了一千平方,算是超级大手笔,为此陈喜梅砸下了老大一笔银子,好在高资石料便宜,更加上廖春根的帮忙,这么大工程的地基,在石料上都没有花太多的钱,主要是花在水泥和人工上,当然黄沙仍旧是就地取材用的不要钱质地却最好的江沙。
就在地基工程竣工的那天,宿舍分配安排终于被老厂长赵雨广公示出来,大红色的纸张上写着楷体的黑色毛笔字,方方正正的张贴在公告黑板上,七个家庭里面赫然有朱明飞和赵翠珠、姚文军和黄巧慧这两对夫妻。站在阴影中赵雨壮看着红色告示,想到与自己母亲相好的黄巧慧虽然泼辣无赖,但好歹比自己母亲的人缘要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