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二十五回 有问必答 ...

  •   二十五回有问必答
      光绪皇帝说出体谅慈禧太后的一番话,慈禧太后眼光放亮,“皇上,你能体谅我的苦心,我就知足了。我老了,这大清国的江山是你的。我也就是趁着自己身子骨还硬朗,帮着你把那些该拔出的荆棘杂草再收拾收拾,这不也给你省事嘛”。
      光绪皇帝深施一礼,“儿臣知道亲爸爸都是为儿臣好。儿臣绝不辜负亲爸爸的期望”。“好,好”,慈禧太后说着,“皇上,站了这么久,你也累了,回养心殿歇歇吧。今儿就别去上书房了”。光绪皇帝回道:“多谢亲爸爸关怀,不过儿臣不累,还是先去读书”。
      光绪告辞离开长春宫,回到毓庆宫上书房。翁同龢正在上书房,赶忙给皇帝施礼。
      光绪皇帝伸手相搀,“翁师傅,没有外人,您就别这么多礼了。坐吧”。翁同龢垂手侍立。光绪看了他一眼,“翁师傅,朕想问你个事情”。翁同龢看着坐在御椅上,帝王相十足的光绪皇帝,“皇上请讲”。
      光绪问道:“方才我见到醇亲王了”。翁同龢心里一惊,“呃”。光绪皇帝接着说道:“醇亲王跟朕说了说张佩纶、陈宝琛和吴大澂的事情,说他们做事好空谈,不无实际,还结党营私,虽已清流议政自居,实际上,谁不与他们合意,便借机参奏谁。就连李鸿藻也是这样的人。朕就在想,翁师傅,你往日在军机上行走,是不是也知道他们的恶性呢?”
      翁同龢一听此言,心中一惊,“皇上,他们”。光绪追问,“他们怎么样?翁师傅,如果你早知道,就该早点对朕说了。幸亏太后和醇亲王提醒得及时,不然朕也要被他们的什么清流议政给蒙蔽了”。翁同龢马上想到慈禧太后和醇亲王在光绪皇帝面前上演了怎么一出戏,显然慈禧太后是不放心自己呀。想到此,翁同龢说道:“皇上,微臣往日虽然在军机处行走,但是微臣每日只做本职之事,很少与人攀谈,所以他们所为,微臣不是很清楚”。
      “哦”,光绪皇帝点点头,“这也难为翁师傅了,既要想着朕的学业,又有那么多朝事。翁师傅,朕听太后说起张之洞对事不对人,张佩纶对人不对事,还有个宝廷。你给朕说说张之洞现在做什么呢?还有宝廷,朕很久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翁同龢回道:“回皇上,张佩纶参奏时,言辞激烈,指名道姓,往往得罪人较多。张之洞参奏时,只说事情,能不设计到个人的,尽量不点名道姓,这样就不至于得罪太多人。太后曾经说张之洞会做官,但也说他工于宦术,品德不及张佩纶”。
      光绪追问,“那张之洞现在怎么样了?他与张佩纶和宝廷有什么瓜葛?”。
      翁同龢回道:“皇上,要说起他们三人,微臣就要从以往的事说起”。光绪点头。翁同龢接着说道:“张之洞和张佩纶早在同治年间,就以“二张”齐名。他们都是河北人,也是好朋友。不过张之洞比张佩纶要年长十几岁,科名也更早一些,不过二人的风光不分高下。二张均是进士出身,点翰林,作学士,以弹章撼动朝野。我朝曾有“翰林四谏”,指的就是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和黄体芳,再加上陈宝琛、邓承修、吴大澂和刘恩溥等人,他们抱成一个团儿,弹劾其他的官员,这就是所谓清流议政人氏”。
      光绪皇帝点头,“哦,原来是这样。那他们跟李鸿藻是什么关系?”。
      翁同龢一想,自己不能不顺着慈禧太后的意思说,但是还不能把清流议政说得太过不堪,否则自己的政治前途在哪里?翁同龢稍加思索,接着说道:“在那些人中间,张佩纶的风头最劲。时人议论,两张一李,内外唱和。这一李所指就是李鸿藻。他们互为倚重。之前只是议论朝政,参奏不实之事与诟病之人。但据说后来他们广结党援,这就有违清流议政的初衷了。三年前,张之洞到了山西任上,他也不像以往那样以清流自居,反对革新了。他在山西大办洋务,朝野都称赞他是开明之人。换句话说”,翁同龢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将这换了的一句话说出来。
      光绪皇帝追问,“翁师傅快讲,换句话怎么说?”。
      翁同龢说道:“换句话说,张之洞确实很会做官,他早早地离开了是非之地,去巡按山西。至于说宝廷,”,翁同龢不等光绪听明白,就赶忙转向下一个话题,“他在去福建监考的返程途中,纳船妓为妾,后来走漏了风声。他自知平时得罪人太多,与其让仇家整肃,不如自劾,还能博得一个直名。后来朝廷下旨革去了他的职务”。
      光绪皇帝问道:“那翁师傅你说,太后把张佩纶、陈宝琛和吴大澂派去会办海疆事宜,究竟是什么意思?”。
      翁同龢知道自己既得顺着慈禧太后的意思说,又不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翁同龢避而不谈清流的问题了,从其他角度给光绪皇帝分析,“皇上,太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张佩纶与李鸿章是世交,派张佩纶去福建,就等于把李鸿章派到福建督战,这样朝廷最放心了。至于吴大澂,他早已淡出参奏之列,且与李鸿章交好,将他至于李鸿章麾下的北洋,正是个好的用处。至于陈宝琛去南洋,是因为曾国荃年事已高。他们二人都是主战的,曾国荃必然全力支持陈宝琛。当然,他们二人也必定会有不同意见。陈宝琛经过实战历练,必然坏更加懂得战争之事,既能为国分忧,又不会再贸然参奏旁人了”。
      光绪皇帝听得十分认真。光绪皇帝从小就将翁同龢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翁师傅讲的话他没有不信的道理。若是连翁同龢都不信了,孤独的光绪皇帝还能信谁呢?
      他们君臣说得热火,全然不知道毓庆宫又来了一位客人。不过这个客人好不声张,只是向王商简单问了问,又在门口稍微听了听,就离去了。
      此人正是长春宫的李大总管李莲英。李莲英回到长春宫向慈禧太后复命。他满脸堆笑,“太后老佛爷,皇上对您是真孝顺。我听王商说,皇上每天都要看看二十四孝,再念别的书”。慈禧太后满意,“嗯,皇上的孝心我是知道的。就是怕皇上身边的人给出坏主意”。
      李莲英说道:“奴才去的时候,翁大人正给皇上讲课呢”。“哦?”,慈禧太后问道:“这个时辰还讲课呀?都讲什么了?”。李莲英说道:“奴才在外面听了听。翁大人说的跟老佛爷说的一般无二,您就放心吧。翁大人他敢说别的吗?”。
      “哦”,慈禧太后点点头,“那也是小心为妙。你有事没事的,就过去看看问问,万一有什么事情,咱们早知道总没错”。
      李莲英脸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奴才明白,老佛爷放心吧”。
      慈禧太后说道:“还有一件事,你去给我打听打听”。李莲英忙说,“不知道老佛爷让奴才做什么事?”。慈禧太后想了想,把嘴唇一抿,“嗯,我就在想,醇亲王之前把所有的差事都推掉,为了避嫌,坚决不接受朝廷的恩典。这次怎么就能轻易出山呢?还给我出了那么好的主意。莫不是有什么高人给他指点迷津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