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8、林如海的故事(六) ...
-
林家和韩家放定礼的第二天,王炎初接到皇帝的旨意,任命他为刑部侍郎。这让王炎初感觉很庆幸,亏得他的动作快了一步。七八天前他接到一位交好的同年的信件,这位同年告诉他一个重大的内部消息,皇太子的嫡长子皇太孙即将选妃,林黛玉在候选人名单中名列前茅。同年当然也是好意,皇太孙妃就是未来的皇后,如果林黛玉能坐上这个宝座,林如海的儿子就不用再经历十年寒窗之苦了。
王炎初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选未来的皇后得先选姑娘的父亲和家世,从这方面来看林黛玉确实有这个资格。林家是开国功臣后裔,林如海本人又是探花,兼备勋旧名家和文人清流两方面背景。站在皇家的立场来看,林黛玉还有个重要优势——她家人丁不旺。皇帝都是孤家寡人,生怕别人抢了他尊臀下面的宝座,所以上防老子,下防儿子,中间防老婆,但他们却不能不娶老婆不生儿子。皇帝的老婆自然不能出身太低,可出身不太低的姑娘家里往往是兄弟多得数不清,容易出现外戚势力过大的问题。对于皇帝来说,像林黛玉这样娘家门第合格而又人丁稀少的未来皇后人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过林黛玉本人没有母仪天下的气度,王炎初不相信皇家会最终选定林黛玉为皇太孙妃,但他担心皇家会将林黛玉嫁给别的皇子皇孙,毕竟林黛玉的长相、才学都是上佳之选。林黛玉的性格不适合嫁入皇室,王炎初尤其不敢想象,皇太子或者某位亲王郡王,甚至是皇帝本人,黑着脸捏着贾宝玉的信,质问他究竟是怎么教导的女儿。他不可能将实情奏报给皇帝,所以接到同年的信后他立即为林黛玉定了一桩婚事,但没想到他会因为这件事情起复。
皇帝不好宣召一个姑娘千里迢迢进京朝见,他只能宣林如海进京。但宣召林如海也得有个由头,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让人觉得他拿退休的官员耍着玩不是?想着孙子就要娶媳妇了,再过两年就可以抱重孙子,皇帝心情不错,所以很慷慨地给了一个官职。在发下这道旨意之前,皇帝曾经向扬州的官员调查,林如海这些年究竟在做什么。官员写了一份详细的汇报材料,中心思想是:林如海这些年深居简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皇帝对此很满意,他认为林如海亲自教导出来的女儿一定比林如海之妻教导出来的女儿更有才学,更有能力。皇帝要求林如海携眷上任,他打算等林如海进京之后由皇后宣林黛玉入宫,看看这个姑娘是否具备母仪天下的气度,是否有宜男之相。
林家离开扬州的时候,韩老爷带着韩秀才到码头送行,他们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韩老爷原本以为自家跟林家门第相差太多,并未起攀亲之意。不想林探花竟然婉转地表示他看好他家的四儿子,这让他喜出望外。如果有林探花的提携,他的儿子会有更光明的前程。现在林探花变成了林侍郎,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家能结这样一门高亲。王炎初与韩家父子话别的时候,林黛玉躲在船舱里没有出来,她并没有掀开窗帘看韩秀才的模样,只是暗暗地伤心垂泪。
在去京城的途中,王炎初和柳氏翻找了林黛玉的行李,发现了一摞来自怡红院的信,这些信当然被立即销毁。到了京城之后,王炎初带着人直奔广明街,住进了林家广明侯府旧宅。柳氏指挥着众人打扫房屋安顿行李,王炎初则到宫里见驾谢恩,去衙门办理入职手续。得知林如海已经到了京城,皇帝立即召见了他。皇帝似乎很和蔼,只跟他聊了些家务人情。听见王炎初说女儿刚刚订了婚,皇帝愣了一下,随即把话题转移了。
王炎初拜访了京城里的亲朋故旧,当然包括林如海的表姐夫忠顺亲王。他来到忠顺王府的时候,忠顺王不但知道他起复的事情,还知道他不曾到贾家拜见岳母和内兄。忠顺王很想知道林如海究竟为什么跟贾家结了怨,两人略略叙谈了一番,他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炎初告诉他,当初自己病入膏肓几乎就要死去的时候,内侄贾琏从他的家里偷走了两万两银子,他原本以为这是贾琏自己的主意,后来发现他是受了贾母的指使,这让他感到很寒心。
忠顺王知道这不是全部的真相,荣国府一定做了比这更不堪的事情。他没有追问不休,不过两个人还是谈起了贾家的事情,忠顺王告诉王炎初,他与荣国府的不和最初是因为看不惯贾赦的人品。王炎初觉得忠顺王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他和贾赦结怨大概是黑吃黑,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当时没能快意恩仇,才把这份怨恨记了几十年。不过他还是附和说贾家真正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玉”字辈的一代,竟连“节义”两字都不知道了。忠顺王听着这话里有话,忙问究竟。
王炎初将张金哥和李公子的事情告诉了忠顺王,他说他是听贾琏说的。忠顺王觉得逼死烈女是个比逼死人命更重的罪名,不过长安节度使云光也参与了这件事,责任不能完全算在贾家的账上,也不容易牵连到贾赦,所以他不打算因此出手。王炎初也并不着急,最能打击贾家的事情还没有出现,他只要等着就是了。王炎初与忠顺王相谈甚欢,忠顺王知道这位表小舅子是想利用他来对付贾家,不过他并不生气。名利场上利用别人被人利用都是司空见惯的,有人利用他说明他是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