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江南烟景在,残雪拥杭城。伞下听春雨,廊前舞落英。
携来山水秀,与赴旧时盟。仗剑天涯久,谁知身后名。
这首南歌子题在一把白绢折扇的扇面上,折扇另一面绘着一座依傍于西子湖畔的庄园,亭台楼阁,倦拥残雪,气势宏大,栩栩如生。
折扇摆在杭州城随处可见的地摊上,偶有行人看见,拿起来赏玩一番,或买或放,反正小贩们还能从兜里摸出更多一模一样的折扇。也有不知情者问摆摊的小贩这是哪儿?小贩便会换上一副得意的嘴脸,指指坐落在西湖畔那一大片庄园,说那就是武林四大世家之一的藏剑山庄,我们江南不仅出文人墨客,也有铸剑世家,武功绝世,每十年一次的名剑大会将北方的老牌江湖霸刀山庄压的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话也不能随便说,若是遇上某些高高大大的北方人,必然要将小贩们打得鼻青脸肿。小贩中便流传,那些人就来自霸刀山庄。不知怎么回事,近几年北方人越聚越多,小贩们的最后一句话大都吞到肚子里去了。
这一日,小贩们的摊前又聚集了不少人,其中一个小贩正口沫横飞的介绍藏剑山庄的辉煌历史。猛然间人群中一静,背后巨大的压迫感迫使人们都不自觉朝后面望去,并且自发让出一条小道,直通那已愣住的小贩摊前。
走过来的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男子。身材颀长,衣衫整洁而朴素,修眉朗目,眼底凝着风霜,面容却很年轻,身上带着凛冽的剑意,若不自觉般向四周发散。不到一刻钟,原来聚集在地摊前的行人就散的干干净净。
小贩在西湖边上已摆了十多年地摊,来来往往的江湖人也见过不少,这人倒挺面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只好惴惴地赔着笑脸,不敢胡乱开口。
那人扫视了一遍地摊,但见摊子上摆着不少青铜铸的长剑。剑柄上竟都刻着藏剑的几大名剑,譬如“御神”、“正阳”、“残雪”、“碎星”等名字。次一点的在摊子上四处散乱着摆,好一点的装在一个红缎锦盒里,也算是满足普通江湖人一个念想。
那人随手拿起一把刻有“正阳”字样的剑,脸上表情莫名,似讽刺似无奈。另一只手摸上腰间坠着长长玉剑穗的剑柄,轻轻摩挲,仿佛触到情人温暖的脸,嘴角不自觉噙着一丝温柔的笑意。
“又是一个剑痴。”这样的笑小贩倒见多了。常有这样的人,觊觎不了藏剑的真名剑,只能到地摊上买一把仿剑过过干瘾,要不然他怎么能在西湖边上摆上十几年地摊。
小贩自以为懂了那人心思,忙抓住商机,滔滔不绝:“‘正阳’剑长三尺七寸,重三十两八钱,宽剑厚刃,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乃采集五种天火之碎片高温溶合而成,剑气炙烈,斩妖诛邪,万魔难侵。该剑在隐元会的天罡地煞兵器谱上排天罡第二十五位。虽然武林中盛传‘正阳’剑已在第二次名剑大会被剑圣所得,但其实他拿的是把假剑,我这里才有真货,但没摆在外面,大侠若要,我立刻叫我婆娘给你取,价钱好商量。”
那人听了他这番话,不禁笑出声来,轻轻喃喃:“喔,原来我拿的是假剑,可得找叶庄主讨个理去。”
小贩没听清,那人却已举步欲行,蓦然看见地摊边上摆着的那把再普通不过的折扇,变了颜色。
“这是什么?”那人趋前一步,用仿剑“正阳”挑起折扇递到小贩眼前。小贩只觉眼前一花,剑尖和折扇便对上自己眼睛,即使青铜剑拙,他也被那扑面而来的剑气激得背脊骨冒冷汗。
“折……扇啊……”小贩莫名其妙,却也想不出其他答案,只好战战兢兢回答。
那人脸色越发冷峻,“词和画哪里来的?”
“词、画?”小贩总算摸到一点底,“这里每个人都卖这种扇子,谁也说不清第一把从哪里来,大概是杭州城哪个腐儒作的吧。”
那人冷笑着,把剑和折扇都扔到摊上,铿锵声相击,地摊里诸多仿剑皆已四分五裂。小贩又心疼又害怕,直想今天出门究竟犯了哪路菩萨。
那人却已翩然远去,只听当啷几声,却是几块银子仿佛从天而降落在地摊上。小贩定睛一看,一把折扇业已随那人而去。
瘟神总算走了。小贩叹口气,边收拾乱糟糟的摊子边喃喃自语:“藏剑山庄外面,果然怪事多。”
天泽楼前,落英缤纷。
树下一张长桌,铺着白绢,有人挥毫洒墨,酣畅淋漓,好一副雪拥藏剑图。
“叶庄主好兴致。”他从远处来,眼底添上几层风霜。
画画之人容颜依旧,岁月在他身上仿佛静止。
画画之人不多话,看着他微微一笑,他抢过他的笔,题上一首小诗。
“拓跋也不是只会舞刀弄剑。”
他看过他“伞下听雨”,“廊前舞剑”。
他们游览过“平湖秋月”,“柳浪闻莺”。
他问过他三次“你可愿随我去,悠游天下,以剑为生。”
被问之人笑着摇头,“拓跋心无挂碍,而我还有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