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海州市,国家深海技术研究院,会议室里。

      方思雅站在讲台前,端起手里的台式麦克风:“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方雅恩,应聘的是深蓝载人潜水器项目的工程师,我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船舶工程专业。”

      她戴着无框眼镜,黑直的长发垂在西装两侧,衬得她的肤色更加白皙。

      方思雅的个头不算太高,和讲台另一边刚结束自我介绍的、略显局促的三位身材高大的男人相比,显得格外瘦弱娇小。

      但她的声音却平稳坚定,听不出一丝自我介绍的紧张,反而透着自信。

      “博士期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五篇,发明专利两项,以下是我的科研经历。”

      说着她快速点动PPT翻页笔,她的履历确实属于应聘的四人中最漂亮的,在国内top1的华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麻省理工硕博连读,二十五岁已经博士毕业顺利回国。

      似乎一切都无可挑剔。

      一旁的三位男博士看盯着大屏幕目瞪口呆,他们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看起来娇弱的女孩子,优秀程度远超他们。

      他们虽说都是读书时期天之骄子的存在,但三人中一位学校排名没有她的靠前,一位科研成果没她的多,一位笔试成绩偏低。

      四人在踏入这间会议室之前已经历了一场比试和一场面试的激烈厮杀,而方思雅的笔试成绩是四人中,乃至所有人中最高的。

      她嘴上继续介绍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一边用目光扫过讲台下的面试官。她提前做足了功课,几乎能辨认出在座的每一位关键人物。

      坐在方形会议桌最中央,那位头发已然花白、面容慈祥的,正是“深蓝”项目的总设计师,国内船舶行业顶尖工程师,聂远平教授。

      他听得极为专注,时不时向方思雅投来肯定的点头。

      而坐在他左侧,那位今年四十二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是总设计师助理,周晓光教授。

      在外围则是坐满了深蓝项目的技术骨干。他们大多面容沧桑,眼角带着长期熬夜留下的乌青痕迹。

      但人头挤挤、诺大的会议室里,除了方思雅,没有一名女性,或许连一只雌蚊子飞进来都难于上青天。

      聂远平教授似乎对方思雅有额外的兴趣,在提问环节,他问了她好几个关于她论文中的专业问题,不过她都应对如流。回答这些烂熟于胸的知识点,对她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一旁的周晓光教授没有允许这位女工程师侃侃而谈下去,犀利提问:“你的学术能力,我们初步有所了解了。不过,我想问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深蓝这样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周期漫长,很可能需要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持续投入与坚持。”

      “我看你简历上今年才二十五岁,未婚。请问,你目前有男朋友吗?”

      方思雅:“没有。”

      周晓光:“那你对未来个人生活,比如结婚、生育这些,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打算吗?”

      会议室里滴答着的钟表仿佛也一瞬间屏息,等待她的回答。

      她知道,该来的问题,终究躲不过。在她选择这条道路的日日夜夜里,这个关于个人生活的问题就像她的影子,永远是她方思雅的一部分,挥之不去。

      船舶专业向来对女生并不友好,毕业后就业工作环境差,危险源多,夏天还会捂出一身臭汗。

      在华兴大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同门的女生在早早领悟这一点,或者被老师们劝退后,在大二就选择转去其他专业。

      方思雅没有退缩,她对船舶与深海的梦想,并非一时兴起。她的祖父,是一位经历过战火岁月的老海军。

      老人没少在那张木摇椅上给她讲述自己的传奇人生和大海的神秘:“咱们国家的大海那么辽阔,可我们当时,连守住自家门口,都费劲。技术不如人,就得受气。”

      正值夏天,方思雅挖了一大勺西瓜塞进嘴里,甜滋滋又有些冰凉。她歪着头问爷爷:“那我们不能造出更大、跑得更快的船吗?”

      “我那时候的船,跑不快,也潜不深。能去深海里看看,那才叫真正的强大。”

      “深海里有什么?”

      “深海是最神秘的地方,有等着我们去征服的未知,我老了,没法探索了,全靠你们这一代人了。”

      “我要去深海!”

      “深海不止有神秘,也有辛苦和艰难,不是女孩子去的地方。爷爷希望小雅长大后可以在办公室里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夏天有空调和西瓜。”

      那是属于爷爷的夏天,爷爷走了,只留给她那个关于深海的、咸咸的夏天和永不醒来的深海梦。

      进入麻省理工后的第一年,她也在导师那里获得过同样的劝退。导师在分配科研项目时,总把计算和模拟的任务交给她,而把需要出海实地勘测的机会更多地留给男同学。

      她提出异议,德高望重的教授说:“方,海上工作太辛苦,不适合你这样的女孩子。”

      “不,我想去,我要去教授。”

      在多次找教授据理力争之后,她终于得到了参与北大西洋科考的机会。

      同实验室的美国女学生,雪莉。这个同样热爱海洋的姑娘,在毕业时却选择了留校任教。

      分别之际,雪莉问她:“方,你真的要一直干这行吗?太辛苦了,而且你真的打算一辈子不结婚了吗?”

      方思雅没有犹豫:“嗯,不结了。”

      甚至当她将自己决心将一生奉献在船舶事业这件事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犹豫了。

      母亲斟酌后依然选择劝她:“我帮你打听了,你们这个专业也可以做行政工作的,你一个女孩子家,还是趁年轻找个对象。”

      方思雅回复得简短干脆:“我的志不在此。”

      父母知道她从小便是很有主意的孩子,打定了主意便一门心思前往。不再劝说,只当她在外面真正碰壁了,自然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找个办公室的工作。

      思绪回到当下,方思雅将对雪莉说过的话,同样回复给了周晓光:“周教授,感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被问过无数次,但我还是要这么回答。我没有男朋友,也不打算结婚。”

      周晓光眼里只闪过质疑:“但是你也看到了,我们团队里没有一位女性。这不是偶然。”

      方思雅不打算妥协:“我认为,在深海工程技术领域,评判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不应该是性别。女性在细节观察、团队沟通协作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色。

      “而在深海这种极端环境下,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缜密的思维以及高效的团队协作,恰恰是确保项目安全并高效推进的关键。”

      周晓光没有再追问,但眼中的疑虑并未消散。方思雅注意到聂远平教授投来认可的目光,这让她稍感安慰。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屋里四周都是墙壁没有窗户,只有屋顶的白炽灯亮着,略显压抑。

      见没有再多的题问,方思雅准备结束自己的发言:“我对深海事业有着足够的热爱,希望领导们能给我这次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外响起:“抱歉,海上试验的数据分析耽搁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走廊里的微风也随之涌入。

      男人快步走进会议室中央,坐到聂远平教授右手边。他穿着研究院统一的深蓝工作服,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脚上是一双再普通不过的黑色运动鞋。

      这身打扮本该让他淹没在众人中,却意外在一众已显谢顶或发福的研究员间衬出他身上清冷禁欲的气质。他的脸生得极好,斯文之余还能雕琢出恰到好处的凌厉和少年感。

      方思雅做过功课,来人正是“深蓝”项目的副总设计师,霍睿舟。华兴大学本硕博连读的天才,三十岁就坐稳了副总设计师的位置,被同行称为业界的“航空母舰”。

      这艘航空母舰,方思雅并不陌生,不仅仅是因为她做了功课。

      霍睿舟盯着她的文件看了半天,冰冷的声音再次回荡在会议室:“方博士,你的简历很完美,学术成果无可挑剔。但是,深蓝项目不是普通的学术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体力、精力甚至是你的全部生命。

      “你能保证这辈子困在这里,不要家庭,不要孩子吗?我觉得你不适合这个项目。”

      五年前的声音在此刻重叠,还是那个的问题,还是那种平静中带着傲慢。

      那声音依旧是如此冷冽,就像夜晚冰冷刺骨的海风,刮过方思雅的心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