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五章 流言坊记 ...


  •   雨后初晴,山雾散尽。
      四人循着山路行至谷底,只见前方一片屋舍交错、茶幌招展,街口高悬一块巨匾——“流言坊”三字,笔力狂放,似有风雷之势。

      花满楼仰头笑道:“好个流言坊,竟比朝堂还气派。”
      陈无忌道:“此处虽名坊,实为市。有人卖药、有人卖剑、有人——卖话。”
      李问问:“卖话?”
      陈无忌道:“是。此坊以‘真言定价’。凡人欲传言于世,先缴银两。价高者流传千里,价低者湮于尘埃。”

      苏灵轻叹:“连说话都得花钱,世道怕是病入骨髓了。”

      进得坊内,热闹非常。摊贩前有人大声兜售:“最新谣录!白大人施灯十城,百姓感恩泣地!”旁边又有人冷笑:“此谣昨夜才造,十文一份,保真度三成。”

      花满楼摇扇笑道:“真话、假话,连度数都标得明明白白,可谓诚实的谎言。”李问忍不住问摊主:“那若有人想说真话呢?”摊主一怔,随即低声道:“真话?那可贵了。得用命来换。”

      四人继续往里走,至一座木楼前,门额上写着“评语阁”。楼内人声鼎沸,几名衣冠楚楚的文士正在高台上朗诵。“白玄大人灯照天下,净心明德,百姓自安!”台下掌声如雷。

      花满楼低声笑:“这不正是咱天居坊那套老戏?换了地方,连调子都不换。”李问冷眼看着,忽道:“你们听,这些人读的句式,竟与灵灯令榜文一模一样。”陈无忌微微点头:“白玄之术,果然无孔不入。”

      此时,一名青衣书生忽然登台,高声朗读:“吾见灵灯照世,百姓虽明,心却愈暗。其光耀人眼,不耀人魂。若此灯不灭,天下之夜,将永不再来。”

      众人愕然,厅中瞬时寂静。下一刻,楼下有黑衣人喝道:“擅造邪言!拿下!”

      那书生未逃,只冷笑一声,将手中竹简抛入人群。陈无忌一振手,剑光一闪,竹简落于掌中。黑衣人怒喝:“竟敢劫狱犯!”花满楼轻笑:“狱?这世道把嘴也锁成狱了。”

      三人护着苏灵杀出评语阁。人群混乱,谣声四起。有人高喊:“书生说得对!那灯照得人眼都瞎了!”有人却反骂:“胡说!没有灯,我们早死了!”一时间,真与假、信与疑交织成一片喧嚣。

      陈无忌带众人奔出坊口。那书生随他们而逃,喘息道:“多谢相救。我名陆平,乃南郡学徒。见此坊假语横行,心有不甘,故造真言以对。”李问微笑:“陆兄之言,正合我心。”

      陆平苦笑:“然真言一出,便为妖言。白玄设流言坊,表面容百言,实则欲以假语湮真声。”

      苏灵低声道:“天下人都信他?”陆平叹道:“不信的,也不敢说。”

      李问沉思片刻,道:“若如此,须以笔破坊。”陈无忌问:“如何破?”李问笑道:“真话不入耳,便入眼。若我以谣为文、以真为壳,令他人自悟真假,总能破一隅。”

      花满楼哈哈笑:“好!咱这书生,越走越像江湖人了。”夜里,四人宿于谷中小庵。李问展纸提笔,月光洒在纸上,映得字若金辉。

      “流言似风,风可动叶不可定。
      有言者真,信者妄,妄久则真。
      若天下皆信谎,则谎即是法。
      然一人不信,法便有裂。”

      写罢,他将文题曰《流言记》,藏于陆平袖中。“明日你入坊,再登高台,朗此一篇。”陆平面色一震:“我若死呢?”李问平静道:“那便是最响的真话。”

      次日,流言坊再聚万人。陆平立于台上,大声诵读李问之文。人群初惊,继而喧哗。有人喊:“此言成理!”有人怒:“乱国之语!”

      忽然,一声巨响,评语阁后方火起。原来陈无忌早潜入坊后,焚其假稿千卷。花满楼击扇大笑:“好一场谣生火,真语烧天书!”

      混乱中,陆平被黑衣人围困。李问纵身跃上台,一掌推开,护着他冲出火海。烈焰映天,照得半个流言坊如白昼。

      苏灵立在远处,看着火光中的李问,心中一阵莫名的痛与敬。当夜,流言坊被焚,白玄之信使震怒,下令通缉“书生李问”、“剑客陈无忌”、“琴女苏灵”、“戏人花满楼”四人。
      而那篇《流言记》,被人暗抄百份,传遍南北——
      有人说那是妖言,有人说那是天声。但不论信与不信,自此天下第一次有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