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一章 灵灯令 ...

  •   春寒未尽,南岸江风依旧刺骨。李问披一件旧青衫,立在渡口。
      江雾缭绕,他回望北岸的方向,那座荒诞的天居坊,早已化作灰色的影子。

      陈无忌负手立于他身后,道:“李兄,你真舍得?”
      李问笑笑:“那一方坊,若不是走出来,怕连梦都要被它收税。”
      花满楼呵呵一笑:“说得好。我们三人,书生、剑客、戏子,倒像一锅乱炖。江湖若有天理,我们这碗人,怕正是它的调料。”

      三人南行十余日,抵一城,名曰“灵灯城”。
      城门巍峨,门额上嵌着三盏大灯——绿、黄、红三色。
      绿灯亮时,行人可入;若灯转黄,城门顿闭,鼓声齐作。

      守门的军士喝道:“亮灯牌!”
      陈无忌皱眉:“何谓灯牌?”
      一旁官吏上前,手执玉板,板上嵌着晶石,一照众人额头,绿光一闪,便放行。

      花满楼凑趣道:“若闪红光呢?”
      那官吏冷冷一笑:“红光者,污气缠身,当即禁闭七日。黄光者,需居家反省三日。”
      说罢拍手,一群身披白袍的“净吏”立刻抬出雾筒,喷得地面一片白。

      李问看得心中一沉,低声问陈无忌:“他们这是做什么?”
      陈无忌神情冷峻:“是怕污。自号‘净世之法’。”

      城内街道宽阔,行人皆持小灯。每人腰间悬着一盏水晶灯,灯芯跳动,颜色不一。
      有人灯光明亮,昂首阔步;有人灯色黯淡,旁人立避三尺。

      茶肆中,坐着几个老者低声议论:“前日那卖花的阿柳,灯忽转黄,被净吏拖去反省了七日。”
      “听说还查她‘时影’,与她同巷的十几家也都禁足。”
      “唉,灯啊灯,不亮的时候,连命也不亮了。”

      花满楼摇头轻叹:“这城,连呼吸都得看灯脸色。”
      李问目光闪动,道:“这‘灵灯令’,是何人所立?”
      小二低声答道:“乃净司白玄大人所创。听说此人学识高绝,为天下第一智者。”

      陈无忌闻言,神色微变。
      “白玄?昔年他在北境为官,以‘净民法’屠三千人,罪不沾身。没想到换了名字,又来祸世。”

      那日傍晚,三人行至城南。忽听街上锣声大作,有人高喊:“三巷有黄灯!三巷有黄灯!”
      一群白衣净吏提着灯奔来,所过之处,人皆跪地。

      只见一户人家门前,一盏黄灯摇曳。门内传出孩童哭声,妇人颤声道:“官爷,灯是风吹暗的,不是我家心污啊!”
      白衣人冷笑一声:“灯不欺人。取净雾来!”

      那雾一喷,屋里人影模糊。片刻后,门被封上,漆红的封条写着:“静思七日,方许再光。”

      李问攥紧了拳头。花满楼见他动怒,忙按住他的肩:“别动。这里的‘光’,不是给人看的。”

      夜半,三人暂宿破庙。庙外风声猎猎,庙内烛火昏黄。
      陈无忌盘膝而坐,道:“白玄的法,表面是净世,实是驭人。人若日日照灯,不敢照心。”
      李问默然良久,道:“若有人敢灭此灯,天下人岂不皆惊?”

      花满楼笑道:“那倒是好戏。你若要点火,我第一个敲锣。”

      翌日清晨,灵灯城门忽现纸帖,笔迹潦草,却字字血亮:

      “灯可照路,不可照人。
      灯可护生,不可锁魂。
      若以灯控世,终将自焚。”

      纸帖下署名:“无名书生”。

      全城哗然。
      白玄震怒,命人搜捕。净吏昼夜巡街,凡灯色稍暗者,皆受盘问。

      陈无忌与花满楼相视一笑。李问仍镇定如初,只在窗前望那三盏高悬的灯。
      绿光幽幽,红光闪闪,黄光如梦。

      他缓缓道:“灯火万盏,若无真光,皆是鬼火。”

      风起,烛灭。
      灵灯城的夜,比天居坊更亮,也更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