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周六的清晨,空气中带着周末特有的松弛感,王思齐却比前两天醒得更早。
她的心里像装了一只扑腾的小鸟,混合着兴奋与一种奇异的庄重感。
今天是宠物店的员工小雨姐姐上班的日子,更是她要和姨妈一起去参加社区流浪动物领养会的日子。这意味着,她将接触到宠物店工作更深层、也更沉重的一面:救助与送养。
她到店时,小雨姐姐已经在了,正手脚麻利地给一排食盆里添加猫粮,嘴里还哼着轻快的歌。看到王思齐,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哟,这就是老板说的小帮手吗?刚刚我可从老板那里听了不少你的英勇事迹哦!”
王思齐被说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系上围裙:“小雨姐姐,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来得正好,帮我把那边几个水盆加满吧。”小雨指挥道,一边忙活一边跟王思齐聊天,“听说你今天要跟老板去参加领养日?挺好,去见识见识,那可跟咱们店里平常的活儿不太一样。”
正说着,姨妈从后面的隔离间推出来两个专用的航空箱和一个小笼子。
隔离间是用于安放新接收或者需要特别观察的动物的。
那里面是三只几天在店里见过,但接触不多的动物,王思齐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第一只是看起来两三岁大的三花猫,安静地趴在铺着软布的航空箱里,眼神有些疏离,带着淡淡的忧郁,它就是如意。
另一只是活泼好动、看起来只有几个月大的黄色中华田园犬,兴奋地摇着尾巴,用爪子扒拉着笼门,这是小黄。
还有一只体型小巧的玳瑁猫,最特别的是它那双颜色不一样的鸳鸯眼,此刻正机灵地打量着外面,它的左前腿似乎有点使不上力,走路微微有点跛,这是点点。
“它们……今天都要去吗?”王思齐走近些,蹲下身看着它们。
“嗯,是的。”姨妈点点头,动作轻柔地检查着每个笼子的门锁,“希望能给它们找到靠谱的新家。”
她特别指了指如意,又说:“如意的情况比较特殊,它需要格外有耐心的领养人。”
王思齐看向如意。
它不像店里那些待售的小猫那样会对人喵喵叫、表现出好奇或亲昵。它只是静静地趴着,仿佛周围的热闹都与它无关,那身漂亮的三色皮毛下,似乎包裹着一个孤独的世界。
王思齐记得姨妈前几天提过一句,如意是被人从它以前的家门口“遗弃”的,原主人搬走了,把它和它的猫砂盆一起留在了空荡荡的楼道里。
“它以前……有过家?”王思齐轻声问。
“是啊,”姨妈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怜惜,“如意以前是只家猫,据说很黏它的女主人。但后来那家人买了新房子,搬走的时候,嫌带猫麻烦,也可能是新家不让养,就把它留下了。
“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发现它时,它就在原来家门口的脚垫上趴了三天,不吃不喝,大概以为主人还会回来接它。”
听到这些,王思齐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她无法想象,被自己全心全意信赖和依赖的主人就这样消失,把孤零零的自己留在熟悉又突然变得陌生的环境里,是一种怎样的恐惧和绝望。
她下意识地伸出手指,想隔着笼子轻轻碰碰如意。如意只是微微动了动耳朵,身体却没有回应,眼神依旧望着空处。
“它刚被送来的时候,状态很不好,不吃东西,总是躲在角落。”姨妈继续说,“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它慢慢开始重新信任人。
“但它不像点点和小黄,它们可能从小就在外流浪,或者不记事就被救助,对人类的戒备心没那么强,也更容易对新家产生期待。如意是体会过被爱,然后又失去的,所以它更敏感,也更难再次敞开心扉。”
王思齐看着如意,忽然觉得它身上那种安静的悲伤,比大声的叫嚷更让人心疼。
她明白了姨妈说的“需要格外有耐心”是什么意思了。
领养如意,不仅仅是为它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和食物,更要用加倍的爱心和时间,去抚平它内心的创伤,重新建立起它对人类的信任。
“好了,东西都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吧。”姨妈拍了拍手,打断了王思齐的思绪。
社区中心的小广场上已经热闹起来。
几个动物保护组织和爱心商户的帐篷依次排开,五颜六色的宣传展板上写着“领养代替购买”、“给它一个家,收获一份爱”、“责任养宠,不离不弃”等标语。
笼舍里、志愿者怀里,是各式各样等待领养的狗狗猫咪。它们的叫声、好奇的张望、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交织成一种特殊的气氛。
姨妈选了个相对安静的位置,和王思齐一起把摊位布置好。
她把如意的航空箱放在一个铺了软垫的椅子上,箱门打开,让如意可以自愿选择待在相对有安全感的箱内,还是出来在软垫上活动,小黄和点点则被安排在旁边铺着干净毛巾的笼舍里。
活动刚开始,就吸引了不少人流,尤其是被父母带来的孩子们。孩子们看到毛茸茸的小动物,立刻兴奋地围上来,叽叽喳喳,有的还想伸手去摸。
“小朋友,要轻轻的,不能大声吓到它们哦。”王思齐立刻进入角色,学着旁边有经验志愿者的样子,温和地提醒着。
她想起这两天学到的:理解动物的情绪和需求。
于是她主动向围过来的人介绍:“这只小狗叫小黄,非常活泼健康,是我们在车棚下救助的。这只叫点点,特别亲人聪明,虽然左前腿有点旧伤,但一点都不影响它跑跳……”
她的介绍吸引了很多人,尤其是点点那双独特的眼睛和亲人的性格,很快就有几个人围着它询问。但如意那边,却显得有些冷清。
如意依旧安静地趴在航空箱里,对于外界的喧闹似乎无动于衷,偶尔抬一下眼皮,也是很快又垂下。有人路过,看看它,评论一句“这只猫好像不太亲人啊”,便走开了。
王思齐看着有点着急。她走到如意旁边,蹲下来,用只有她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如意,别怕,这里很安全。也许会有一个真正爱你的新家人来找你呢。”
如意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有,只是尾巴尖几不可见地轻轻动了一下。
这时,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气质温和的阿姨在如意的笼舍前停下了脚步,她看了如意很久,眼神里不是好奇,而是一种深切的关注。
“这只猫……看起来有心事。”阿姨轻声说。
王思齐心里一动,连忙走上前,像介绍一位值得尊敬的朋友一样,把如意的故事娓娓道来:“阿姨,它叫如意。它以前有家的,很爱它的主人,可是后来主人搬走,把它留下了……
“它可能不是不亲人,只是有点难过,需要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去重新相信人。您要是轻轻叫它的名字,它会知道的。”
阿姨眼中流露出心疼的神色。她依言,俯下身,用非常轻柔、带着磁性的声音唤道:“如意……如意,你好啊。”
一直没什么反应的如意,耳朵明显地转动了一下,抬起头,那双带着淡淡哀愁的琥珀色眼睛,第一次清晰地看向了阿姨。它没有叫,只是静静地、深深地望着她,仿佛在审视,在判断。
阿姨没有急于伸手,只是保持着那个温和的姿势,继续低声说着:“可怜的孩子,受过委屈了是不是?没关系,慢慢来……”
这一刻,广场上的喧闹仿佛都远去了。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在如意和阿姨身上。
王思齐屏住呼吸,看着这一人一猫之间无声的交流。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理解与耐心所蕴含的力量。它不像热情那样奔放,却像涓涓细流,更能润泽干涸的心田。
她不知道这位阿姨是否会成为如意的新主人,但至少在这一刻,阿姨让如意感受到了一份久违的、真诚的注视与理解。这对于曾经被抛弃的它来说,或许就是阴霾中的第一缕阳光。
王思齐默默地退后一步,把空间留给她们。她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这位阿姨和如意能合得来。
她非常希望如意能等到那个真正懂它、愿意用时间和爱来温暖它的家人。
王思齐放轻了呼吸,在旁边站着,静静观察。
这位气质温和的阿姨在如意身边停留了非常久,她没有像其他好奇的围观者那样试图去触摸或者逗弄,只是静静地陪着,偶尔用那柔和的声音对如意说几句话。
如意虽然始终没有从航空箱里走出来,但它一直抬着头,目光追随着阿姨,眼神里的疏离感似乎融化了一点点。
又过了几分钟,如意发出轻轻的“喵”声。
阿姨笑着站起了身,对王思齐和姨妈认真地说:“这只猫和我有缘。”
王思齐激动地扯扯姨妈的袖子,眼睛里的光彩十分善良。
“我姓吴,是个退休教师,一个人住,时间比较充裕,也喜欢安静。”阿姨温柔地看了如意一眼,继续道,“我觉得如意这样的性格,或许正适合我。我想申请领养它,希望能给它一个安稳的、不会再被抛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