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平凡的觉醒 ...
-
女孩叫小简。她的童年,是在一方闪烁的电视屏幕前度过的。屏幕里是一个被精心雕琢的世界:广告里的女孩们拥有吹弹可破的肌肤和毫无瑕疵的笑容,偶像剧里的主人公住在水晶宫般的房子里,谈论着仿佛与她隔了几个星系的爱情。
她总会下意识地摸摸自己有些干燥的脸颊,捏捏自己不够挺拔的鼻梁。一种细密的、如同藤蔓般的情绪悄然滋生——那是恨。她恨镜子里的自己为何如此普通,恨自己为何被排除在那个光鲜亮丽的世界之外。那种平凡,在当时她的眼中,是一种原罪。
时光流淌,小简长大了。她走入真实的世界,读书,工作,融入茫茫人海。她发现,地铁里拥挤的人潮,菜市场里为几毛钱斟酌的阿姨,办公室里熬夜加班的同事……他们绝大多数,都长着一张和自己一样的、“普通”的脸。
一个清晰的念头如闪电般击中了她:原来,电视里讲的不是真的,或者说,那不是生活的全部。平凡,才是这个世界沉默而坚实的底色。
她的目光穿透了那些华丽的影像,开始审视其背后的运行逻辑。她明白了,那些漂亮的演员、模特,他们所从事的,本质上也是一种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形象、表演和知名度作为劳动,与大众进行交换,从而获取报酬。那些天文数字般的片酬和代言费,是无数平凡的观众——像她,像她的同事,像地铁里的每一个人——用一次次的点击、观看和消费共同“支付”给他们的。
“他们,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工人’。”小简想,“而且是一群被市场、被资本、被大众欲望过度‘高抬’的打工人。”
她的思绪进一步延伸。她想起在建筑工地上顶着烈天的工人,想起凌晨四点就开始清扫街道的环卫工,想起生产线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女工。他们的工作强度如此之大,常常透支健康,换来的报酬却常常仅够糊口。与他们相比,屏幕里那些光鲜的“打工人”,挣钱似乎过于轻易了。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她继续向下挖掘。她了解到,即便是那些天价片酬,在投资方——那些掌控着资本、决定着项目生死的幕后玩家——所获得的利润面前,也成了九牛一毛。资本,就像一张无形而贪婪的巨口,吞噬了产业链上绝大部分的财富。那些站在台前的漂亮面孔,在资本面前,同样是被挑选、被估值、被利用的“商品”,甚至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更新鲜的面孔所取代。
而真正用双手建造城市、种植粮食、维系社会基本运转的、数量最为庞大的底层人民,他们的价值,却在这样的财富分配体系中被系统性地低估和忽视了。
想通了这一切,小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她再次走到镜前,端详着里面的自己:不够完美的五官,却组成了独一无二的脸庞;眼神里,不再是自卑和怨恨,而是一种清澈的、了然的平静。
她与自己的长相,彻底和解了。
她不再渴望成为屏幕里那个不真实的幻影。她很好。她的价值,不需要通过符合某种单一的、被商业定义的审美标准来证明。她作为一个独立的、能思考、能劳动的个体,本身就拥有尊严。
她接纳了这份平凡的底色,并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她看清了那套将“美貌”与“价值”强行捆绑,并以此牟利的游戏规则,从而得以挣脱其精神控制。她开始在自己的轨道上,寻找并创造属于一个“普通人”的、坚实而闪亮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