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响 ...

  •   陶茗谙被逗的笑了笑,引着他们走进前厅。

      魏斫年虽然性格跳脱,但对这些传统工艺品有浓厚的兴趣。他记得母亲生前就喜爱这些传统工艺品,梳篦,各种陶艺品山水画等等。

      如果没有他,他的母亲袁女士现在应该还在世,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当魏长峰出于愧疚的千般万般对他好时,他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在爷爷去世后和哥哥早年出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十二岁之前整日整夜的生长痛有母亲的温声细语,过之后的成长就好比一个个刀子,始终悬在脖颈,连呼吸都沉甸甸的。

      原来成为大人之后的抽筋拉伤是钻心蚀骨的。

      盛职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情绪,没有说话,默默牵起他的手安抚着。

      魏斫年眨眨眼,回握住盛职的手,迅速调整好情绪,凑到一把青绿山水伞面前,惊叹道:“小陶老师,没想到你还会国画啊,这绘制的倒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陶茗谙被他夸的不太好意思,谦卑的说:“我就是学美术的,这幅伞面仿的《千里江山图》局部。”

      “高手在民间啊,但你这画的也忒专业逼真了,小陶老师你哪个大学毕业的?”魏斫年好奇道。

      “中美院。”陶茗谙答。

      “中美?京城朝阳的望京校区?我经常去那边打网球,我记得一到秋天哪爬山虎满教学楼都是。”魏斫年预感到什么,继续摸底:“我哥还经常拽着我去那边看画展呢,小陶老师,你哪年毕业的?”

      陶茗谙不假思索道:“我是前两届的学生,上年冬才回镇子上做伞。”

      “前两届的学生啊,怪不得觉得小陶老师眼熟,我估摸看过你的作品。”魏斫年不怀好意地对着魏筼宁笑了笑,一副看透红尘的模样。

      陶茗谙腼腆的笑了笑,“那还真是有缘。”

      “嗯,有缘。”千里来相会,魏斫年附和。

      魏筼宁近两年刚回国,减去魏长峰外派魏筼宁解决分公司或刺头项目的时间,他哥的闲暇之余就在二环和四环来回穿梭,深居简出。

      怪不得要提前派自身团队来考察,这下都解释通了。他哥为了夫唱夫随,恨不得一个人掰八瓣用,眼下除了谋划夺权,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给他找一个准嫂子。

      简直是个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老狐狸。

      魏斫年不在追问,认真听着陶茗谙对油纸伞的介绍。

      油纸伞不同地区分不同样式做法,杭城的油纸伞从清乾隆三十四年至今,已有250年历史,当时杭州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

      纸伞制作复杂,从选竹到上油,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一把伞制作时长差不多要耗时二十天,由四五个师傅分工完成,大序分为:制伞骨、排伞骨、糊伞面、穿花线、装配定型、上桐油。不过想给伞面绘制图案,要在穿花绳之前,且绘制大多取材于传统国画题材。

      油纸伞下演绎了不少经典爱情故事,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佳人止散,同伞风雨,结下千古佳话。以及戴望舒的雨巷,描绘了古镇,雨巷,油纸伞和姑娘的美好浪漫景象。不光如此,油纸伞还寓意着多子多福,节节高升。

      陶茗谙讲的认真,三人一狗也听的认真。

      前厅中央摆放着一把八角油纸伞,伞面造型呈现八角形,用典雅的黑色,绿色作为主要色调绘制梅兰竹菊四季花卉。

      “这是八角油纸伞,八角形的构造使其结构稳固,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而不易变形。它诞生于民国时期,特别是1915年,国人为了抵制洋.货.日.货,提倡国货,伞面中部绘梅、兰、竹、菊四图,图案之间书“请用国货”四字。”陶茗谙认真介绍着,引来不少游客频频回首,留步听赏。

      不仅是工艺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魏斫年让盛职拍了不少照片,等回到京城后,借此流量身份宣传宣传。

      晌午,陶讳青下厨房做了一桌子珍馐美馔,魏斫年饭未吃人先夸:“闻着就香,好几年没尝到陶叔做的饭了,在英国这几年可馋死我了。”

      陶讳青闻言哈哈一笑:“快吃快吃,不够我在添两道菜。”

      熟地黄闻到肉香,急切地在餐桌旁踱步,时不时旺唧几声,眼巴巴地望着陶讳青,前来觅食的大橘面对这大块头,被吓得炸毛地蹿走了。

      陶讳青被逗乐了,夹了一块炖得软烂的红烧肉,放到它的碟子里:“猴精猴精的,少不了你。”

      一顿饭吃的热络,盛职少言少语,默默无闻地为魏斫年布菜,跟个老妈子似的。

      陶讳青显然注意到了他,和蔼的探问:“小盛啊,你和斫年是好朋友吧。别光照顾着斫年,你自己也多少吃点,瞧你,都没怎么动筷。”

      魏斫年咽下去一块红烧肉,语气坦荡亲昵:“陶叔,他是我男朋友。”

      盛职被他这直白的话搞的面红耳赤,他点点头:“嗯,我们是情侣关系。”

      陶讳青先是一愣,又笑了笑,恍然道:“嗐,我就说,看起来就般配,般配!以后常来啊,我多做两道菜招待招待。”

      陶茗谙虽然刚才在茶室早已猜测,但听到他们如此直白的承认,他心头的小石子似乎没卡那么死了,爱情本是平等健康的,无关性别。

      “斫年刚回镇子上的吧,你们吃完饭啊,就去这儿附近逛逛,有风筝店,陶艺馆,还有爆米花的。”陶讳青提建议。

      “欸─好。”魏斫年应着。

      饭饱,陶茗谙和陶讳青去厨房收拾碗筷,魏筼宁原本想跟着,却被陶讳青赶出来了。

      魏斫年懒洋洋地靠在盛职身上,出言不逊地指名道姓:“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响。”
      “……”魏筼宁无奈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这才几点,小陶老师不是说下午去这条街上逛逛?”
      “我们下午都有事。”魏筼宁无情回绝。
      “亲爱的哥哥,我都来镇子上两天了,你就稍稍放下工作带我们逛逛?小弟求求你了好不好?”魏斫年撒娇。
      “……”魏筼宁无语,“行,别乱跑,你脚没好。还有,也别口出狂言。”
      魏斫年埋怨地嘀咕:“知道了知道了。倒是你,知道我脚没好,踩我还超用力。”
      “……”

      午后阳光正好,不少人在街上晃悠。魏斫年果然对那个老式爆米花机产生了浓厚兴趣,拉着盛职围在摊子前,看着老师傅摇动黑乎乎的转炉,既期待又有点害怕那一声巨响。

      “砰!”

      盛职适时捂住了魏斫年的耳朵。巨响过后,白花花的、热气腾腾的米香弥漫开来。魏斫年买了一大袋,迫不及待地塞了一把到嘴里,又给每个人都分了些。
      “尝尝,小时候的味道!”他眼睛亮晶晶的喂着盛职,“好吃吧?”
      “好吃。”盛职答。

      魏筼宁就拿了一小撮,貌似吃撑了不太想吃过于甜腻的零食。陶茗谙以为他不爱吃,就把自己刚买的一串糖葫芦递过去,打算分给他一个:“你要吃吗?这个酸一点,我记得京城很多卖的,你也是京城长大的,我猜你应该会爱吃。”

      魏筼宁看着最上层少了一个糖球的糖葫芦明显怔了两秒,陶茗谙似有所察自己的唐突,刚要收回手,魏筼宁当即低下头就着他的手咬了一个糖球下来。

      “嗯,很甜。”魏筼宁细细嚼着,是很酸,但包围的糖浆太多,中和在一起,反而很开胃。

      陶茗谙紧盯着手中的糖葫芦,脸刷的一下熟透了,他一时不该如何是好,只得含混说:“嗯,走吧,前面还有别的小吃。”他说完便自顾自默默朝前走着,掩饰性地咬下来一个糖球。

      “那句话什么来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魏斫年用手肘撞了撞盛职。

      盛职默默抓一把米花塞进他嘴里:“走了,去风筝店看看。”

      ……

      风筝店里,从简单的沙燕到复杂的蜈蚣、龙形,色彩斑斓,形态各异。魏斫年看中了一只绘有京剧脸谱的沙燕风筝,爱不释手。

      店门外的陶茗谙瞟了一眼魏筼宁,对方正望着风筝店里弟弟雀跃的身影,眼神柔和。

      原来是个弟奴啊,陶茗谙这样想。

      “小时候,”魏筼宁忽然开口,声音不高,恰好能让陶茗谙听见,“祖父也带我和斫年放过风筝,在天坛公园。斫年有次跑得太快,摔了一跤,风筝线脱了手,飞上了天。”

      陶茗谙想象着那个画面,忍不住弯起嘴角:“后来呢?”

      “后来祖父不准我们放了,反倒是他一边哭一边说风筝线从我手中断了,飞上天就能替我和妈妈、哥哥见过大山大海了。”

      陶茗谙微微一怔,偏头看向魏筼宁。这话带着孩童的天真与浪漫,又仿佛一语双关,隐隐触及了眼前人深藏的心事。

      “你还想放风筝吗?”陶茗谙轻声问道。
      “什么?”魏筼宁侧头,恰好撞进陶茗谙认真的眼睛。
      “你要是想放,我可以带你去镇子上的稻田,哪里很大,最适合放风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老房子着火,噼里啪啦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