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同行竟争 ...
-
转眼间,就到了1983年。“双河梧桐树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年。
程少芬在商海的搏击中,渐渐窥见了一些规律:财富的增长,似乎遵循着“定数”与“指数”两种模式。
“定数”出现在成熟市场,利润仿佛触到了天花板,无论再投入多少成本,也难以撬动增长,反而会因竞争者不断涌入而逐渐萎缩。而“指数”般的爆发式增长,则往往出现在新兴市场,一旦抓住机遇,利滚利,财富便能迅速翻番。
1982年药材胶卷双循环是让企业年营收破了五十万。1983年毛利润破百万,主要归功于中药出口线,廖三强出口的中药除了双河周边特产外,还扩展到了田七、三七、罗汉果等西江上游特有的植物药材。虽然没有动物药材暴利,但还是能稳稳的能扩展香港市场。
1982年董事会拿出盈利一部分,按每1%一千元分红,1983年按1%两千分红。
个人年收入破万在这个时代就是骇人听闻的数字,两万更是天文数字。
程少芬叮嘱董事会的每个人:“保持低调生活,别露富。”
此刻,公司曾经的核心利润引擎——西江上游的胶卷二级配送业务,正清晰地展现出“定数”的特征,甚至开始走下坡路。这块业务在享受了两年模式红利带来的暴利后,从去年开始,出现了竟争对手。
双河市历史悠久,自秦朝设郡县以来,凭借优越的水运条件,长期雄踞西江内河航运的核心港口地位,是岭南地区仅次于羊城的重要商埠。
然而,时代在变。在上游一百五十公里处,一个名叫新港市的地方正在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前,新港只是个小县城、小港口,经济规模与双河相去甚远。但国家新修的铁路干线恰好经过新港,这一交通格局的巨变,使得新港凭借“水铁联运”的优势,逐渐超越并开始取代双河,成为西江流域新的内河货运中心。
相同的商业模式也被复制到了新港。模仿者同样从香港直接拿货,同样以羊城批发价销售,同样在发展乡镇二级代理和送货□□。对于何阿辉主管的胶卷分销业务而言,对方凭借地理位置优势,缩短了一百五十公里的运输半径,这种成本劣势是致命的。到83年年底对方就开始打价格战,每卷降价五毛。别说上游城市,就是双河本地,都岌岌可危了。
到了1984年初,压力直接传导过来。分销商们纷纷向“双河梧桐树”提出要求:胶卷必须降价,每卷至少让利五毛钱,否则生意就无法继续合作了。
董事会上,何阿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忍不住旧事重提,带着抱怨的语气说:“我当初就说过,应该用自己人组建销售队伍!只有靠着血缘、亲缘关系的自己人,才能同心同德,才不会为了外面几毛钱的利润差价就轻易背叛企业!”
程少芬端坐在主位,神情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寒意。她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们何家,有多少个何阿辉?”
何阿辉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当然只有一个何阿辉!”
“既然何家就只有一个何阿辉,”程少芬的目光如炬,直视着他,“我凭什么相信,其他姓何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有能力、有魄力独自吃下并管理好一个城市的市场?”
何阿辉试图辩解:“他们现在不会,我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啊!总能学会的!”
“教?”程少芬的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做生意的手腕、决断的魄力、应变的能力,这些是能轻易教出来的吗?人的性格和天赋,是可以批量复制的吗?”
她的话语变得更为严厉,“你已经把不少何家人塞进公司了,在我看来,他们大多数人能力平平,缺乏进取心,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如果当初真按你的想法,把上游城市的经营权都交给他们,我们公司恐怕早就倒闭清算了!而你何阿辉,现在恐怕就得老老实实找个国企单位,打工还债!”
这番话毫不留情,戳中了何阿辉的痛处,也点明了他一直不愿面对的现实。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但还是不甘心地追问:“好,过去的事不提!那现在怎么办?代理商逼我们降价,每卷降五毛,你说怎么办?”
程少芬斩钉截铁,语出惊人:“降!既然对方要玩价格战,我们就奉陪到底!不是降五毛,是每卷降一块!”
“每卷降一块?!”何阿辉几乎跳起来,“大姐你疯了吗?这简直是自杀式降价!利润都没了!”
“我没疯!”程少芬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接下来半年,我们的目标就是降价清库存,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加大中药出口的力度,逐步停止胶卷进口业务。全力积累港币,我们必须换赛道了!”
“换赛道?”何阿辉又困惑又焦急,“大姐,你到底想做什么?总得跟我们说清楚吧?不能总是你一个人心里明白,让我们糊里糊涂地跟着跑啊!”
程少芬环视一圈董事会成员,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保密的需要:“具体的规划和目标市场,目前还需要保密,时机未到。到了合适的时候,我一定会向大家解释清楚。现在,就降价清库存、转向中药出口、囤积港币这个战略方向,大家投票表决吧。”
“你不解释清楚,我反对!”何阿辉第一个表态,情绪激动。
采购主管廖三强事不关己地耸耸肩:“这主要是销售和战略决策,与我的采购板块关系不大,我弃权。”
何阿辉立刻将期盼的目光投向妻子程少萍和小舅子程少杰。胶卷分销是他的心血和权力根基,程少芬说砍就要砍,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程少萍能看在夫妻情分上,拉拢程少杰一起投反对票,形成制衡。
然而,程少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她看着姐姐,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我相信大姐的判断,我投赞成票。”
程少杰更是干脆,他向来唯大姐马首是瞻:“大姐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没啥说的,赞成!”
50%股份赞成,10%反对,10%弃权。决议通过。
何阿辉看到这个结果,积压的怒火和失望瞬间爆发了。他猛地一拍桌子,豁地站起来,指着程少芬怒道:“什么狗屁董事会!狗屁投票!说得好听是集体决策,其实不就是你程少芬的一言堂吗?!我们四个人,你只要随便说服一个,投票就能通过!还搞这些形式干什么?!以后所有事情,你一个人决定就好了!还开什么会!”
程少萍见状,急忙拉住他的胳膊,低声劝慰:“阿辉!你冷静点!别冲动!过去三年,大姐哪一次没算对?她这样做一定是有她的道理和长远考虑的!”
“道理?什么道理?!”何阿辉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圣人还有犯错的时候呢!她是越来越独断专行了!你们谁能保证她下一次就不会出错?一旦错了,大家一起完蛋!”
程少芬面对他的指责,神色依旧平静,但说出来的话却重若千钧:“好,何阿辉,既然你提到犯错。那我在这里立个规矩:今后,如果因为我的重大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自愿将我名下的一部分股份转让给你们,确保你们拥有比我现在更大的话语权。将来,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你们当中任何人的股权比例超过我,我会立刻主动辞去董事长职务。”
“姐姐!”程少萍吓了一跳,赶紧劝阻,“你消消气!阿辉他是一时冲动,口不择言,你别往心里去!更犯不着拿股权来赌气啊!我们都知道,这个企业成立靠的是你的启动资金和关系;能有今天,更是靠你一次次正确的决策!”
程少芬摆了摆手,示意妹妹不必再说。她目光扫过众人,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和权威:“既然董事会投票已经通过,而我仍然是董事长,那么,这项决议就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她缓和了一下语气,将话题转向另一件事,询问何阿辉:“我之前让你安排人去学习彩色照片冲印和冲印机维护技术,这件事办得怎么样了?”
何阿辉虽然还是气鼓鼓的,带着明显的情绪,但也知道这事关公司可能的未来方向,闷声回答道:“我派了两个侄子去羊城做学徒,现在已经学成出师,开始在照相馆上班了。”
“很好。”程少芬点了点头,指示道,“让他们再沉淀半年,把手艺练得更精熟,尤其是设备维护,一定要精通。半年后,我们董事会全体成员,组织一次去香港的考察旅游。顺便,我们也该去正式拜会一下我们重要的财神爷——‘三仙姑’廖三丽。你们回去都抓紧时间办理香港出入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