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纤手织电,渡鸦复生 ...
-
信号找到了,但将虚无缥缈的宇宙信号转化为手中实实在在的物质,这中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墨渊没有丝毫犹豫,当“星尘之眼”锁定那片柯伊伯带边缘区域的精确坐标后,他立刻联系了钱串子。
“柯伊伯带,坐标已发。我要‘边疆探索者三号’探测器在该区域采集的所有深空尘埃样本舱数据,以及……如果可能,优先获取实体样本舱。”
墨渊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传来,简洁明了。
钱串子那边沉默了几秒,显然是在评估难度和代价。
“老板,那地方可是三不管地带,‘边疆探索者’项目的数据都是高度机密。
实体样本舱?那玩意儿掉在柯伊伯带边缘,找回来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钱不是问题。”墨渊打断他,“动用所有资源,我要最快速度。”
“得嘞!”钱串子的语气立刻变得爽快,“您就瞧好吧!”
接下来的两天,墨渊一边完善“元胞算法活阵”的细节,使其在能量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上更上一层楼,一边等待钱串子的消息。
菱形晶体悬浮在一旁,散发着柔和的光晕,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积蓄力量。
5月19日傍晚,一份加密包裹通过特殊渠道,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凌云塔顶层实验室。
墨渊拆开层层防护,里面是一个巴掌大小的特制合金容器,以及一个数据存储器。
容器上贴着标签:“深空尘埃样本舱编号K-734,初步分析无特殊发现,归档废弃。”
墨渊将数据存储器接入量子计算机,里面果然是“边疆探索者三号”在目标区域附近采集的所有公开及部分未公开的原始探测数据。
而那个合金容器,则是钱串子通过一个在星际打捞黑市上的线人,高价“淘”来的“废品”——一个被判定为没有研究价值、即将销毁的尘埃样本舱。
核心的工作开始了。墨渊没有直接打开样本舱,而是先利用“星尘之眼”模拟器,结合新获取的详细数据,对样本舱内的尘埃成分进行了一次精准到原子级别的虚拟筛选和定位。
在“元胞算法活阵”提供的超强计算力支持下,模拟器很快锁定了几粒具有特殊量子自旋特性的尘埃颗粒——它们正是墨渊苦苦寻找的“虚空磁晶”粉末,总量不到0.01克,但纯度极高。
他启动了实验室的“纳米级物质提取装置”,小心翼翼地将样本舱接入。
在“活阵”构建的稳定能量场保护下,装置的机械臂如同最灵巧的外科医生,精准地从数万亿计的尘埃颗粒中,将那几粒暗紫色的、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的“虚空磁晶”粉末分离出来,转移到一个更微型的、由“规则之力”加固过的透明石英容器中。
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墨渊看了一眼时间,5月19日晚上11点。
距离他与凌霜约定的“三日内”,刚好还剩最后一个小时。
他拿起那个比小指指甲盖还小的石英容器,转身离开了实验室,驱车再次前往“霜刃机械坊”。
雨已经停了,夜色如墨。当墨渊推开“霜刃机械坊”那扇沉重的合金门时,凌霜正坐在工作台上,手里把玩着一个拆解到一半的古董机械表,周围散落着各种精密零件。
看到墨渊进来,她只是抬了下眼皮,目光又落回机械表上,语气平淡:“我还以为你要爽约。”
墨渊走到她面前,将手中的石英容器轻轻放在工作台上,推了过去。
“幸不辱命。”
凌霜放下机械表,终于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那个小容器上。
她伸出戴着黑色超薄操作手套的手指,捏起容器,对着工作台上的无影灯仔细观察。
当她看清容器内那几粒散发着微弱奇异光泽的粉末时,一直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她的指尖微不可查地颤抖了一下,随即,她抬眼看向墨渊,眸子里那层万年不化的寒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细纹,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
“你……真的找到了?”她的声音依旧清冷,但比平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如你所见。”墨渊语气平静,“0.008克,纯度99.999%以上。
另外,‘温床’我也带来了。”他指的是“元胞算法活阵”。
凌霜深吸一口气,将石英容器小心地放到一边。
她站起身,走到工作台的另一端,那里,“幽灵渡鸦”的残骸静静地躺在一块黑色的防静电垫上,零件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像是一具等待复活的精密尸体。
“把你的‘活阵’启动吧。”凌霜的声音恢复了专业的冷静,她戴上了一副更专业的、带有全息投影功能的操作眼镜,“我要开始了。
任何干扰,我概不负责。”
墨渊点点头,指尖在随身携带的个人终端上快速点了几下。
一道无形的能量波动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瞬间笼罩了整个工作台区域。
这就是“元胞算法活阵”的雏形,它没有实体,却能形成一个绝对稳定、抗干扰能力极强的能量场和数据屏障,如同为凌霜的操作搭建了一个完美的“温床”。
凌霜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能量场的存在,它温和而坚韧,像一层无形的护盾,将外界的一切电磁噪音、空间扰动都隔绝在外。
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专注。
她的双手开始动了。
那是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精度。她的手指在“幽灵渡鸦”的残骸上游走,手中的工具不断切换:量子级精密焊枪喷出比发丝还细的蓝色火焰,在微观世界里焊接断裂的线路;分子钳夹着比尘埃还小的纳米元件,进行毫厘之间的组装;特制的纳米导线在她指间如同活物般穿梭,编织出复杂而精妙的神经网络。
她首先处理的是“幽灵渡鸦”的零点能谐振腔。
她用特制的溶剂清洗掉内部的氧化层,然后,用一个微型吸管,小心翼翼地从石英容器中吸取了微量的“虚空磁晶”粉末,精准地注入谐振腔的核心部位。
“嗡——”一声微不可闻的低鸣响起,谐振腔内部仿佛有星光闪烁。
紧接着,凌霜开始重组“幽灵渡鸦”的核心控制单元。
她将墨渊之前修复并强化过的芯片重新植入,然后以“虚空磁晶”为核心,用那些比蛛丝还细的纳米导线,将无数微型元件、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器连接起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更加强大的“神经系统”。
她的动作流畅而富有韵律,每一个焊点、每一次连接都精准得如同教科书,充满了机械美学的极致魅力。
这不仅仅是修复,更像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
墨渊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能通过“活阵”的反馈,清晰地感知到凌霜每一个操作的精妙之处,以及“虚空磁晶”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那微弱的磁晶粉末,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开始散发出独特的空间稳定力场,与“活阵”的能量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机械坊内只剩下工具运作的细微声响和两人平稳的呼吸声。
当最后一根纳米导线被焊接到位,凌霜猛地按下了位于“幽灵渡鸦”背部的一个隐藏式启动按钮。
“咔哒。”
一声轻响。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发,只有一阵极其轻微的、如同蜂鸣般的能量嗡鸣。
然后,那只由金属和线路构成的、巴掌大小的“渡鸦”,它的颈部微微转动了一下,原本黯淡无光的眼部位置,突然亮起了两点幽幽的红光,如同两簇燃烧的鬼火,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诡异,却又充满了生命力。
紧接着,一阵清脆悦耳,却又带着明显电子合成质感的鸦鸣声,从“幽灵渡鸦”的体内传出:“嘎——”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机械坊中。
凌霜看着那只重新睁开“眼睛”的“幽灵渡鸦”,一直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她缓缓摘下操作眼镜,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她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贴在鬓角,让她那张冷艳的脸庞多了几分人气。
她看着悬浮在工作台上,微微扇动着金属翅膀的“幽灵渡鸦”,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存在的弧度。
墨渊也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他的“元胞算法活阵”在这次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其稳定性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而凌霜的技术,也确实配得上“纤手织电”之名。
“幽灵渡鸦”复生了。它悬浮在空中,红色的电子眼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充满了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