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 元胞算法,活阵雏形 ...

  •   冰冷的雨水敲打着悬浮车的强化玻璃,发出密集的噼啪声。
      墨渊坐在驾驶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采集指环上的裂纹。
      窗外,新元市的霓虹在雨幕中晕染开一片片模糊的光怪陆离,如同被打碎的调色盘。
      霜刃机械坊的招牌早已消失在后视镜的尽头,但凌霜那双因期待而微微颤抖的指尖,却像一枚精准的探针,在他的意识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悬浮车平稳地驶入凌云塔顶层实验室专属的停机坪。
      墨渊推开车门,冰冷的夜风夹杂着湿意扑面而来,他微微侧头,避开了几滴坠落的雨珠。
      实验室的感应门无声滑开,温暖干燥的空气裹挟着一丝淡淡的臭氧味将他包裹。
      菱形晶体悬浮在实验室中央,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的白光,星图投影在半空中缓缓流转,那些与唐凌相关的光斑依旧明亮。
      墨渊没有先去关注这些,他径直走向工作台,将从霜刃机械坊带回来的“幽灵渡鸦”残骸核心部件——那块布满焦痕的芯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生物神经接驳仪的固定台上。
      他激活接驳仪,淡蓝色的全息光芒瞬间笼罩芯片。
      一连串复杂的数据流在屏幕上滚动,核心区域的物理损伤分析、量子隧穿效应残留痕迹、空间道标阵列的最后运作日志……每一项数据都触目惊心。
      墨渊眉头微蹙,右手食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点动,调出了他目前掌握的最稳定的“复合算法阵”模拟模型。
      模型呈现出一个由无数金色代码流构成的立体多面体结构,高速运转,散发出强大的能量波动。
      然而,当墨渊试图将其能量输出端与“幽灵渡鸦”芯片的残存接口进行模拟对接时,原本稳定的算法阵模型立刻出现了细微的震荡。
      金色代码流边缘泛起不规则的涟漪,核心区域的能量输出频率出现了万分之三赫兹的偏差。
      “不够。”墨渊低声自语,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判断。
      这种程度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的数据运算或一般的防御来说绰绰有余,但要在修复“幽灵渡鸦”那极度脆弱的零点能谐振腔残响,并进行“嫁接共生”的过程中,完全屏蔽外界任何形式的电磁干扰和量子波动,如同在狂风巨浪中搭建一座精密的纳米桥梁,必须要求绝对的、纹丝不动的稳定。
      他关闭了接驳仪的全息投影,走到实验室中央,盘膝坐在菱形晶体下方。
      冰凉的地板透过衣物传来寒意,却让他纷乱的思绪更加清晰。
      他闭上双眼,识海沉入那片由“规则定义”构筑的领域。
      菱形晶体的光芒似乎感应到了他的精神波动,变得更加柔和,丝丝缕缕的白色光丝如同触手,轻轻缠绕上他的意识。
      修复“数据神域”核心代码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现。
      那段代码在攻击下崩溃、湮灭,又在“创世之手”和晶体的力量下重组、再生,从无序回归有序,从毁灭中诞生新的平衡。
      那种“生灭流转”、“循环不息”的韵律……墨渊的意识猛地一震。
      “如果算法阵不是一个固定的、需要外部能量持续维持的‘死’结构,而是一个能够自我代谢、自我平衡的‘生’循环呢?”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燎原之火般在他的识海中蔓延。
      他立刻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快步走到主控台前,调出“复合算法阵”的底层架构图,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开始进行前所未有的修改。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优化算法,而是要创造一个“内核”。
      一个能够像单细胞生物一样,自主吸收能量、排除错误、修复损伤、甚至根据环境微调自身结构的“元胞内核”。
      时间在飞速流逝。实验室的智能灯光根据外界天光自动调节,从明亮的白昼模式切换到柔和的黄昏模式,又转入深沉的夜间模式,只有主控台和菱形晶体的光芒照亮着墨渊专注的脸庞。
      第一次尝试,他试图在算法阵核心植入一个简单的反馈调节模块。
      结果,模块与原有结构产生排异反应,数据流如同沸腾的开水般剧烈翻滚,最终“嘭”的一声,主控台旁的一个备用能源指示灯直接爆掉,散发出一股焦糊味。
      算法阵模型彻底崩溃。
      墨渊面无表情地更换了指示灯,调出备份数据,开始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借鉴了DNA自我复制时的碱基配对原则,设计了一套互补校验机制。
      算法阵稳定运行了三分钟,就在他以为成功在望时,核心区域突然出现数据拥堵,如同血管栓塞,整个结构迅速僵化,最终分崩离析。
      “还是太复杂,能量消耗超出了临界点。”他喃喃道,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下一行行新的指令,将校验机制简化到极致。
      第三次,失败。
      第四次,失败。
      ……
      窗外的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凌云塔外的天空,从墨色转为鱼肚白,又被夕阳染成金红,再回归深邃的墨蓝。
      实验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设备低低的嗡鸣以及偶尔因过载而发出的警报声。
      墨渊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
      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有不断演化、崩溃、再演化的算法模型。
      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识海中的菱形晶体散发出越来越亮的光芒,主动将一丝丝精纯的“规则之力”注入他的意识,帮助他进行超高速的逻辑推演和结构优化。
      失败的次数在不断累积:十七次、二十八次、三十九次……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生灭循环”的理解更深一层,对“元胞内核”的设计也更加精妙。
      他不再执着于外部的控制,而是学着引导,学着放权,让算法本身去“生长”出稳定的秩序。
      当第五十七次失败的光芒闪过屏幕时,已经是5月16日的深夜。
      这一次,算法阵核心的“元胞”已经能够维持完整的三个循环周期,只是在进行第四次自我修复时,能量传导路径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偏差,导致功亏一篑。
      墨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旁边早已冷透的营养剂一饮而尽。
      他没有立刻开始第五十八次尝试,而是站起身,走到菱形晶体旁,伸出手,轻轻按在那冰凉而温润的晶体表面。
      识海中,他将之前所有失败的算法模型、数据流走向、能量节点变化,如同放电影般一一回放,与修复神域代码时那种“大道至简”、“生生不息”的感觉进行比对、融合。
      “不是‘制造’一个内核,而是‘孕育’一个内核……”他低声呢喃,眼神逐渐变得清明。
      回到主控台,他深吸一口气,没有再修改复杂的结构,反而删除了大量冗余的控制代码。
      他只在算法阵最核心的位置,留下了一个基于“生灭”原理设计的、极其简洁的初始“种子”逻辑——吸收、复制、突变、选择、稳定。
      然后,他启动了算法阵。
      这一次,没有炫目的光芒,没有剧烈的能量波动。
      数据流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汇入核心的“种子”区域。
      金色的光点围绕着“种子”旋转、凝聚,形成一个模糊的球体。
      一分钟过去,球体没有崩溃。
      两分钟过去,球体开始缓慢地自我旋转,并从周围的数据流中汲取能量,体积微微增大。
      三分钟过去,球体表面出现了细密的、如同血管般的纹路,开始自主地进行能量分配。
      ……
      墨渊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紧紧盯着屏幕,大气不敢出。
      十分钟后,那个金色的球体突然轻轻“脉动”了一下,如同心脏的跳动。
      紧接着,一道细微的、前所未有的稳定能量波从球体中心扩散开来,瞬间传遍了整个算法阵。
      原本高速运转时总会产生细微震颤的“复合算法阵”,在这一刻,竟然变得如同磐石般稳固!
      屏幕上显示,算法阵的稳定性参数,从之前的92.7%,一跃达到了99.999%!
      而且,这个数值还在以极其缓慢但稳定的速度,持续小幅上升!
      墨渊放大核心区域的图像。那个金色的“元胞内核”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修复着算法阵在运行中产生的微小“磨损”,并对一些边缘的低效路径进行着无声的优化。
      它不再是一个被动执行指令的程序,而是一个……活着的算法!
      “七七四十九次失败,第五十八次……成功了。”
      墨渊的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容。
      他将这个全新的、拥有“生命”的阵法雏形,命名为——“元胞算法活阵”。
      有了它,修复“幽灵渡鸦”时所需的绝对稳定环境,将不再是难题。
      墨渊调出“幽灵渡鸦”零点能谐振腔的理论修复模型,将“元胞算法活阵”的参数导入进行模拟。
      屏幕上,代表外界干扰的红色波纹,在接触到“活阵”模拟屏障的瞬间,便被悄无声息地吸收、转化,核心区域的谐振曲线,平滑得如同镜面。
      成功了。
      墨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
      他抬手看了看时间,5月17日,凌晨三点十七分。
      距离与凌霜约定的时间,还有不到两天。
      接下来,就是找到那枚关键的“虚空磁晶”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