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一滴汗水 ...

  •   时间在焦虑、忍耐和缓慢的恢复中流逝。林为国左臂的石膏终于拆掉了,虽然医生叮嘱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但至少基本的活动不再受限制。当他的手指再次触摸到冰冷的钢铁工具时,一种近乎重生的感觉涌遍全身。
      他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那台老注塑机的改造工作中。陈启明淘换来的那些液压阀、油管、旧电机堆在角落,如同等待拼装的骨骼与血管。那张林为国在病床上绘制的改造示意图,被钉在了斑驳的墙上,成了他们唯一的施工蓝图。
      工作条件极其艰苦。所谓的“车间”四面透风,雨天漏水,晴天闷热如蒸笼。没有天车,没有像样的工作台,所有重物的搬移全靠两人肩扛手抬。林为国左臂不敢用力,大部分体力活都落在了陈启明身上。
      改造过程更像是一场与时间和废料的赛跑。没有标准的液压集成块,林为国就用废弃的钢块自己钻孔攻丝,组装成简易的阀组;没有合适的油缸密封件,他就用牛皮和耐油橡胶边角料自己裁剪制作;电路控制更是简化到了极致,几个接触器继电器、几个按钮开关,就是全部的家当,目标只有一个——能让机器动起来,能完成最基本的注塑动作。
      陈启明成了林为国最得力的助手和学徒。他以前对机械一知半解,但这一个多月来的奔波和林为国的“遥控指挥”,让他开了窍。他学习能力极强,林为国只需要点明关键,他就能举一反三,在执行力上弥补了林为国体力上的不足。
      “老林,这个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对不对?”
      “溢流阀的压力先调到最低,我们慢慢试。”
      “这根油管走向得改,太长容易抖……”
      狭小的空间里,充满了金属的敲击声、砂轮打磨的嘶鸣、以及两人简短的交流声。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油污沾满了他们的手掌和脸颊。饿了就啃两口冷馒头,渴了就对着水龙头灌一气凉水。
      那本蓝色笔记本被放在一个防潮的木盒里,需要时就拿出来翻阅、印证。上面的原理知识,在这最原始的应用场景中,绽放出惊人的生命力。林为国常常在深夜,就着一盏昏暗的灯泡,对照着笔记本和眼前的机器,思考着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核心的功能。
      半个月后,一个粗糙但完整的液压和电气控制系统,终于被嫁接在了那台老注塑机的“骨架”上。密密麻麻的油管和电线如同缠绕的藤蔓,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在林为国眼中,每一条线路都代表着清晰的逻辑。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首次通电调试。
      陈启明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手放在电源开关上。林为国则死死盯着机器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他自制的那些部件。
      “合闸!”林为国低声道。
      陈启明用力推上电闸。
      “嗡——”旧电机发出一阵沉闷的咆哮,带动油泵开始工作。压力表的指针开始颤抖着向上爬升。
      两人屏住呼吸,观察着。没有漏油,没有异响,压力稳定在预设的低压值。
      “启动合模!”林为国继续下令。
      陈启明按下按钮。
      “嘎吱……”巨大的合模机构在液压的驱动下,缓慢而有力地向中间合拢,发出金属摩擦的沉重声响,最终“砰”一声轻响,严丝合缝。
      成功了第一步!
      接着是射台前进、注射、保压、冷却、开模、顶出……林为国一个一个动作地测试,不断调整着各个阀门的时间和压力参数。
      机器运行得并不流畅,动作缓慢,噪音巨大,像一个垂暮的老人在于命运抗争。但它确实在动!每一个按照指令完成的动作,都让林为国和陈启明的心跳加速一分。
      当第一个用回收塑料颗粒注塑出的、粗糙不堪的电源插座外壳(用的是胡老板给的边角料模具简单改制的)从模具中被顶出来时,陈启明一把抓了起来,那塑料件还带着余温,形状歪扭,飞边毛刺严重,几乎是个废品。
      但他却像捧着稀世珍宝,手都在颤抖。
      “老林!出来了!真的出来了!”他的声音带着哭腔,眼圈瞬间红了。
      林为国接过那个丑陋的塑料件,仔细查看着上面的每一处细节,注射不满、缩痕、飞边……问题很多。但他脸上却露出了南下以来,最舒展、最发自内心的笑容。
      “是啊,出来了。”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也像是对这片承载了他们梦想与汗水的土地。
      这不仅仅是一个塑料件,这是他们从无到有,从一堆废铁中创造出的第一个产品!它证明了他们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证明了他们这条路,走得通!
      首试成功,给了两人巨大的信心。他们开始夜以继日地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试,优化参数,修理模具,试图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同时,陈启明也开始拿着他们生产出的、经过初步修整的样品,重新去寻找订单。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样品质量,与正规工厂的产品相比,差距明显。而且,他们没有牌照,没有信誉,想要拿到稳定的订单难如登天。陈启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换来的大多是怀疑的目光和客气的拒绝。
      资金再次告急。买原材料、支付电费(他们自己拉线,电费惊人)、维持基本生活,将胡老板给的那一百块和最后的一点本钱也消耗殆尽。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深圳。他们简陋的“车间”瞬间成了水塘,屋顶漏雨如注,地上的电线在积水中滋滋冒着危险的火花。
      两人冒着触电的风险,拼命抢救设备和那些宝贵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雨停后,看着一片狼藉、几乎瘫痪的“车间”,以及被雨水浸泡后部分报废的塑料原料,一种绝望的情绪弥漫开来。
      “老林……我们……是不是不行了?”陈启明瘫坐在泥水里,声音沙哑,充满了疲惫和挫败。连续数月的奔波、压力、以及这次灾难性的打击,几乎耗尽了这个潮汕汉子的全部精气神。
      林为国浑身湿透,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他看着在积水中沉默的机器,看着被泡坏的原料,心也在往下沉。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他走到陈启明身边,用力将他拉起来,指着那台他们亲手改造的注塑机,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启明,你看它!一堆废铁,我们都能让它‘活’过来!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机器没坏,技术在我们手里,人也没事!只要人在,就有希望!”
      他的目光如同磐石,传递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就是房子漏了吗?修!原料泡了吗?想办法再找!订单没有?那就做出让别人无法拒绝的产品!”
      也许是林为国的坚定感染了陈启明,也许是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被激发出来。陈启明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眼神重新变得凶狠起来:“对!妈的!老子就不信这个邪!修!明天就修房子!”
      就在他们清理积水、修复屋顶,准备进行最后一搏时,转机再次出现。
      之前陈启明在华强北碰壁时,偶然认识的一个、同样在挣扎求存的小贸易公司老板,姓方,主动找上门来了。方老板主要做点小电器出口的边角生意,规模很小,也接不到大单。他看到了陈启明留下的样品,虽然质量一般,但价格极具诱惑力。
      “陈老板,林师傅,”方老板看着他们狼狈不堪的“厂房”和那□□一无二的“土制”注塑机,眼中没有轻视,反而有种同病相怜的感慨,“你们的情况,我大概了解。我这边呢,刚接到一个港商的小单子,要一批低价的旅行用电源转换器,质量要求不高,但交货期很紧,价格压得非常低,大厂都不愿意接……”
      他顿了顿,看着两人:“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试试?价格我只能给到这个数。”他报出了一个低得令人咋舌的价格。
      陈启明一听,心就凉了半截。这个价格,扣除材料成本,几乎没什么利润可言,完全就是赚个辛苦钱。
      林为国却拦住了想要拒绝的陈启明,仔细询问了产品的具体要求、数量和交货时间。
      “方老板,”林为国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锐利,“这个单子,我们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预付三成材料款。第二,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超出你的预期,后续订单价格必须重新谈。”
      方老板愣了一下,看着林为国那自信的眼神,又看了看那台怪模怪样的机器,最终咬了咬牙:“好!我相信林师傅!就按你说的办!”
      送走方老板,陈启明急道:“老林,这价格太低了!我们等于白干啊!”
      “启明,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利润,是活下去的机会!”林为国冷静地分析,“这个单子,能让我们买来急需的原料,能让机器转起来,能让我们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证明我们能力的机会!只要这次我们按时、保质保量交货,甚至做得更好,就不怕没有下一个订单!”
      他拿起那个粗糙的电源插座样品,用力攥紧:“我们要用这个最低价的订单,打出我们的信誉!”
      生存的号角再次吹响。两人顾不上休息,用方老板预付的材料款,购买了原料,全力投入到生产中。林为国对模具进行了最后的修整,对机器参数进行了极致优化,虽然产品档次不高,但他力求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机器再次轰鸣起来,这一次,声音在他们耳中不再仅仅是噪音,更是生存的战鼓。
      然而,就在他们日夜赶工,第一批产品即将完成的时候。一天深夜,负责出去联系废料收购的陈启明,迟迟未归。
      林为国开始并没在意,直到午夜过后,依旧不见人影,打传呼也没回音(陈启明为了方便,咬牙买了个二手BP机),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
      他冲出“车间”,在漆黑的夜色中焦急地张望。远处,只有寂静的田野和零星的狗吠。
      就在他几乎要报警的时候,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歪歪扭扭地开到他们场地门口,车门打开,一个人从里面被推了出来,重重摔在地上,正是鼻青脸肿、浑身是伤的陈启明!
      面包车毫不停留,加速消失在黑暗中。
      林为国冲过去,扶起陈启明,只见他嘴角破裂,眼眶乌青,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虽然不致命,但显然遭受了一番毒打。
      “启明!怎么回事?!”林为国又惊又怒。
      陈启明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后怕,他抓住林为国的手,声音颤抖:
      “老林……是……是‘科恩’……他们找到我们了!他们警告……警告我们立刻关掉厂子,滚出深圳……否则……下一次……就没这么客气了……”
      林为国的心,瞬间沉入了冰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