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来吃馄饨 ...

  •   林听晚回到公寓时,已近深夜。
      她没有开灯,径直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脚下是城市的璀璨星河,她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这种疲惫并非源于身体的劳累,而是来自内心深处,那种与最亲近的家人进行理念博弈后的精神耗竭。
      爷爷最后那句"我再想想",看似是缓兵之计,实则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母亲审视的目光,像一根细刺,扎在她心里。她知道,她们并非不爱她,只是她们的爱,建立在期望她行走在一条被规划好的、稳妥的"阳关道"上。而她现在,正试图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或许充满荆棘的"独木桥"。
      "我这样做,真的对吗?"这个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不是为了项目成败,而是为了这份与家族期望的背离。
      她下意识地看向被放置在客厅中央展柜里的那把紫砂壶。清冷的月光透过玻璃,勾勒出它温润的轮廓。"竹影摇风,清音入梦"。
      苏婉音当年决定独自经营"竹音阁",决定走上那条"独木桥"时,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彷徨?
      她走近,隔着玻璃,指尖虚虚地描摹着那行刻字。冰凉的触感透过玻璃传来,奇异地安抚了她焦躁的内心。
      她想起沈清弧护着这把壶时倔强的眼神,想起她解读苏婉音手稿时眼中闪烁的光。
      那个看似慵懒随性的修复师,内心却有着如此坚定和强大的内核,守护着被她珍视的历史与情感。
      "至少,我不是一个人。"这个认知让她冰冷的心湖泛起一丝暖意。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是沈清弧发来的微信。
      没有多余的问候,只是一张图片。
      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和虾皮的小馄饨,配文:「深夜加班福利,某人不在,只好独享了。」
      图片的背景,是她熟悉的工作室工作台一角,旁边还摊开着苏婉音手稿的复印件。
      林听晚怔怔地看着那张图片,看着那碗在暖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暖诱人的馄饨,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瞬间冲垮了她努力维持的平静防线。鼻尖毫无征兆地一酸。
      在她独自面对家族质询、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有一个人,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安静地待在她们共同的"根据地",继续着她们共同的事业,甚至...带着点笨拙的、试图分享日常的心思,告诉她,那里亮着灯,有烟火气。
      她深吸一口气,压制住喉间的哽意,指尖在屏幕上敲击:「看起来不错。」
      几乎是信息发出的瞬间,那边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沈清弧:「回来了?事情还顺利吗?」
      林听晚看着这句话,犹豫了片刻。
      她习惯了自己消化所有压力,从不向外人展示脆弱。但此刻,她不想用官方辞令敷衍。
      林听晚:「不算顺利,但也没到最坏的地步。」
      沈清弧:「哦。」隔了几秒,又一条信息跳出来:「那……你饿不饿?」
      简单的四个字,像一颗投入冰湖的小石子,在林听晚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她没有回答饿不饿,而是鬼使神差地反问:「你还会包馄饨?」
      沈清弧:「外婆教的独门秘方,一般人可吃不到。」
      林听晚看着那个小小的得意表情,几乎能想象出沈清弧此刻微扬着下巴、带着点小骄傲的模样。
      她紧绷的嘴角,不自觉地软化,微微向上弯起一个极小的弧度。
      林听晚:「下次,尝尝。」
      沈清弧:「好。」
      对话到此为止,没有再多言。但一种无声的默契与暖流,已经通过这小小的屏幕,传递到了彼此心里。
      林听晚放下手机,再次看向窗外的城市。
      那份孤军奋战的寒意,似乎被驱散了不少。
      她转身,没有再去想家族的纷争和项目的阻力,而是走进书房,打开了电脑。她还有一份与清源基金的合作细节需要完善,还有一份针对可能出现的舆论风险的预案需要起草。
      她不再是独自一人。
      而工作室这边,沈清弧看着手机上那句"下次,尝尝",放下吃了一半的馄饨,也没了胃口。
      她能感觉到林听晚平静文字下的暗流涌动。那个总是无坚不摧的女人,此刻或许正需要一碗热汤,一个...安静的陪伴。
      她想了想,没有再去打扰林听晚。而是起身,将工作台上散乱的手稿资料仔细收好,将修复工具一一归位。然后,她拿出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开始梳理接下来关于苏婉音手稿的保护和深入研究计划。她要让这份她们共同发现的遗产,焕发出更大的价值,成为林听晚面对质疑时,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她们身处在城市的不同坐标,却仿佛并肩坐在同一条船上,望着同一个方向。
      窗外夜色浓重,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但船内,灯火温暖,同盟无声,却坚不可摧。
      林听晚在书房里工作到凌晨。她重新审阅了"竹音书房"的策划案,在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部分加入了更多具体的论证。
      她还起草了一份给爷爷的补充说明,用更翔实的商业数据支撑她的判断。
      完成这些工作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她走到窗前,看着晨曦微露的城市,忽然很想念工作室里那张旧沙发,想念那里混合着老木头和茶香的气息。
      她简单洗漱,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职业装,准备去公司。在出门前,她给沈清弧发了条信息:「今天我会晚些过去。」
      沈清弧的回复很快:「好,我给你留门。」
      看着这条信息,林听晚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种有人等候的感觉,陌生又温暖。
      而此时的工作室里,沈清弧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小心地将苏婉音的手稿一页页扫描存档,在电脑上建立详细的索引。
      她打算将这些手稿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重新编排,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展示。
      当她整理到苏婉音记录女子识字班运营情况的那几页时,忽然有了新的发现。
      在一段关于教学内容的描述旁边,苏婉音用细笔标注了几个名字,旁边还简单记录了她们的就业去向。
      沈清弧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寻找当年"竹音阁"女子识字班学员后人的重要线索。
      她立刻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准备等林听晚来了之后一起商议。
      这个发现不仅能够进一步佐证苏婉音办学的真实性,也许还能找到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见证。
      上午十点,林听晚准时出现在集团总部会议室。
      今天她要向董事会汇报"竹音书房"项目的最新进展。
      走进会议室时,她注意到几位董事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汇报过程中,她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涌动的暗流。
      当她提到要将苏婉音的故事作为项目核心时,一位与林家交往多年的老董事终于忍不住开口:"听晚,我们都知道你想创新,但这个方向是不是太冒险了?把家族历史上这样一段...不太光彩的往事拿出来大肆宣扬,会不会适得其反?"
      林听晚平静地看向对方:"王叔叔,我不认为这段往事不光彩。相反,我认为它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体现了我们林家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
      她调出准备好的资料,将苏婉音手稿中关于实业救国、女子自立的段落展示给大家看:"这位女性不仅有着超前的思想,还在实际帮助着其他女性获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传承和弘扬吗?"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另一位较年轻的董事开口:"我理解林总监的想法,但我们也要考虑市场接受度。普通观众会不会把这些内容理解为一段风流韵事?"
      "这正是我们需要引导的地方。"林听晚从容应对,"我们要通过专业的展陈设计和内容策划,让观众看到更立体、更丰富的历史画面。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女性独立、关于时代变迁的故事。"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
      最终,董事会决定给林听晚更多的时间来完善方案,但也明确表示需要看到更具体的市场调研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
      散会后,林听晚独自在会议室坐了一会儿。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她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回到办公室,她第一件事就是给沈清弧发信息:「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吗?」
      沈清弧的回复带着雀跃:「有!在手稿里找到了当年识字班学员的名单,也许能找到后人!」
      看着这条信息,林听晚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也许前路艰难,但至少,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回复:「等我过来,我们一起研究。」
      放下手机,她重新投入工作。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办公桌上,也洒在她坚定的侧脸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