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 38 章 ...
-
第三十八章:盛世华章谱新篇,云水深处话平生
永宁三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也更绚烂些。御花园内,百花争奇斗艳,蜂蝶翩跹,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蓬勃的生机与安宁祥和的气息。这生机,不仅源于自然,更源于这个历经磨难后浴火重生的国度。
新帝邱莹莹登基已三年。三年来,她与靖亲王姜寅严同心协力,励精图治,将凤翎国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北境边患彻底平息,狄戎遣使称臣,岁岁来朝;西域商路畅通无阻,驼铃声声,带来了异域的珍宝与文化,也带走了凤翎的丝绸与文明,国库充盈,百姓富足;吏治清明,科举取士更加注重真才实学,寒门子弟有了更多晋身之阶;女学兴盛,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闺阁,在文学、医术、工艺等领域崭露头角。一座座新式学堂、医馆、工坊在各地兴建,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开放、自信、向上的气象。
这一日,大朝会散去,邱莹莹褪下繁重的朝服,换上一身较为轻便的常服,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如今的奏章,内容已大不相同,多是关于各地丰收、新工坊落成、学子中举、边境互市繁荣的喜报,看着便让人心生喜悦。
姜寅严从殿外走来,他刚去京郊大营巡视完新式骑兵的操练回来,一身戎装尚未换下,更显英挺。他走到邱莹莹身边,很自然地拿起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奏章与她一同观看,低声讨论着其中的细节。多年的并肩作战与共同理政,早已让他们默契无比,一个眼神便能明了彼此心意。
“陛下,靖亲王殿下,”内侍省都知太监高无庸(原总管高公公之侄,忠诚可靠)入内禀报,“游野坤游大人从西域回来了,在宫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奏,还……还带来了给皇太女殿下的新奇玩意儿。”
邱莹莹和姜寅严相视一笑。游野坤如今已被正式授予“西域都护府大都护”之职,专司与西域诸国的通商与外交,常年奔波于丝绸古道上,是朝中最为特殊也最为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他每次回京,总能带来远方的消息和惊喜。
“宣他进来吧。”邱莹莹放下朱笔,唇角含笑。
不多时,游野坤风尘仆仆地步入御书房。他依旧是一身华服,却难掩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桃花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恭敬行礼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禀报此次西行的巨大收获:与更远的大秦(古罗马)帝国建立了初步联系,带回了前所未有的玻璃器皿、机械图纸和新的作物种子;打通了通往天竺的商路,引进了珍贵的香料和佛法经典;西域诸国对凤翎更加归附,边境贸易额再创新高。
“……陛下,亲王殿下,此次西行,收获远超预期!臣以为,可借此机会,设立‘译馆’,招募通晓异域文字之人,翻译其典籍技艺;同时,可选派我朝学子,随商队西行游学,取长补短,使我凤翎文明,更上一层楼!”游野坤侃侃而谈,思路开阔,早已超越了单纯商贾的范畴。
邱莹莹和姜寅严听得频频点头,深以为然。开放与交流,正是他们一直秉持的治国理念。
“游爱卿辛苦了!此议甚好,着内阁详议章程,尽快施行。”邱莹莹嘉许道,随即又问,“你方才说,给宁儿带了玩意儿?”
游野坤笑道:“正是。”他示意随从抬上几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尽是些精巧的异域玩偶、会唱歌的机械小鸟、五彩斑斓的宝石拼图等,琳琅满目。“小殿下见多识广,寻常玩意怕是入不了眼,这些西域奇巧之物,或可博殿下一笑。”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清脆的童音:“父王!母皇!听说游叔叔回来啦?”
话音未落,一个穿着杏黄宫装、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正是八岁的皇太女姜宁。她如今已初具少女模样,眉眼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精致灵动,举止大方得体,却又保留着孩子的天真烂漫。她看到游野坤,眼睛一亮,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宁儿见过游叔叔!”
游野坤连忙还礼,笑着指向那些箱子:“殿下,这些都是叔叔给你带的礼物。”
姜宁好奇地凑过去看,发出惊喜的赞叹声,但并未失态,而是先看向父母。邱莹莹微笑着点点头:“去吧,看看游叔叔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姜宁这才高兴地跑过去,拿起一个机械小鸟,爱不释手。御书房内,充满了温馨笑语。
看着女儿快乐的模样,邱莹莹和姜寅严眼中都充满了柔情。这盛世繁华,这安宁幸福,正是他们拼尽一切所要守护的。
傍晚,处理完政务,一家三口在御花园中用膳。夕阳西下,将天地染成一片暖金色。姜宁在一旁追逐着落日余晖下的蜻蜓,笑声洒满庭院。
邱莹莹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心生感慨,对姜寅严道:“寅严,还记得我们在江南‘云水间’的日子吗?那时便想着,若能一直如此安宁,该有多好。”
姜寅严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暖:“自然记得。如今,这整个凤翎,便是我们的‘云水间’。虽责任更重,但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宁儿健康成长,便胜过一切。”
邱莹莹靠在他肩上,轻声道:“有时想想,这一路走来,如梦似幻。从最初的步步惊心,到如今的四海升平……我们,是幸运的。”
“是因为有你。”姜寅严低声道,语气坚定而深情,“若无你,我姜寅严或许终其一生,只是一介武夫。是你,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懂得了何为家国天下。”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几日后,邱莹莹和姜寅严带着姜宁,轻车简从,秘密出宫,去了西苑永乐宫,探望在此颐养天年的圣德太上皇邱凌玥。
永乐宫依山傍水,景色清幽。太上皇屏退了宫人,正在湖边垂钓,气色红润,神态安详,比在朝时更显平和。见到邱莹莹一家,她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皇祖母!”姜宁欢快地跑过去,依偎在太上皇身边,给她看游野坤带来的新奇玩意儿。
太上皇慈爱地摸着姜宁的头,对邱莹莹和姜寅严笑道:“看你们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宁儿也教养得这么好,朕心甚慰。如今这般闲云野鹤的日子,才是真正的享受啊。”
邱莹莹恭敬道:“皆是皇祖母奠定的基业深厚,儿臣等方能有所作为。”
太上皇摆摆手:“不必过谦。这江山交给你们,是朕最正确的决定。”她望着远处湖光山色,悠然道,“人生在世,能功成身退,含饴弄孙,便是最大的福气。你们也要记得,无论身处何位,莫要失了本心,忘了寻常人家的乐趣。”
这话语,充满了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智慧。邱莹莹和姜寅严躬身受教。
从永乐宫回来,邱莹莹心中触动颇深。夜晚,她与姜寅严在寝宫露台上对坐赏月。
“寅严,”她忽然道,“等宁儿再大些,能够独当一面了,我们……也学皇祖母,将这江山交给她,然后回江南‘云水间’养老,如何?”
姜寅严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朗声笑道:“好!一言为定!到时,我每日陪你在太湖泛舟钓鱼,你继续写你的风物志,教当地的女孩子们读书识字……就像我们最初期盼的那样。”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幸福的轮廓。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这憧憬,并非逃避,而是建立在将当下责任完美履行基础上的、水到渠成的安然。
永宁五年秋,凤翎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与万国博览会。披坚执锐、军容整肃的新式军队,和汇聚了四海奇珍、展现凤翎最新技艺成果的博览会,向天下昭示着这个国家的强盛与开放。四海宾朋,无不叹服。
永宁十年,皇太女姜宁年满十五,已显露出过人的聪慧与仁德,开始逐步参与朝政,深受爱戴。邱莹莹和姜寅严悉心教导,将治国经验倾囊相授。
岁月如歌,静静流淌。邱莹莹和姜寅严,这对携手走过风雨、共创盛世的帝后,始终不忘初心,相互扶持,将凤翎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凤翎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篇章,流传后世。
而他们心中,那片太湖畔的“云水间”,永远是灵魂最终的归宿,承载着最初与最终的宁静与爱恋。
------
(第三十八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