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 37 章 ...


  •   第三十七章:女帝禅位归林泉,新凤临朝开太平

      养心殿那场开诚布公的谈话之后,笼罩在摄政王府上空那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终于烟消云散。女帝邱凌玥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不再像初醒时那般疏离和试探,而是以一种平和甚至带着些许倚重的姿态,对待邱莹莹和姜寅严。

      每日的请安,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务禀报与商议。女帝会仔细聆听邱莹莹关于吏治、财政、民生的汇报,以及姜寅严关于军务、边防的部署,偶尔会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但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她甚至开始将一些原本由自己直接掌控的、象征最高权力的印信,逐步交由邱莹莹使用,其用意,不言而喻。

      朝堂之上,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期。女帝虽未正式宣布归政,但她的态度已然表明了对摄政王女夫妇的完全信任。那些曾暗中蠢蠢欲动的势力,见大势已去,也彻底偃旗息鼓,转而争相向邱莹莹和姜寅严示好。

      然而,权力的平稳过渡,并未让邱莹莹和姜寅严感到丝毫的轻松或得意,反而让他们肩上的责任感愈发沉重。他们深知,这份信任背后,是女帝历经生死后的豁达与托付,是万千黎民百姓的期盼,更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

      这一日,处理完繁重的政务,邱莹莹和姜寅严并肩站在摄政王府最高的观星台上,俯瞰着夜幕下万家灯火的京城。星河璀璨,人间烟火,交织成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卷。

      “寅严,”邱莹莹轻声开口,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你说,皇姨祖母她……是真的放下了吗?”

      姜寅严沉默片刻,目光深邃:“陛下是聪明人。经历了太女之事,又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样的选择对凤翎最有利。她看到了我们的能力,也看到了我们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看向邱莹莹,“她看到了宁儿。”

      邱莹莹微微点头。是啊,女儿姜宁,那个纯净无暇的孩子,仿佛是化解一切权谋算计的良药。她的存在,让冷酷的政治斗争,多了一丝人性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

      “北境暂安,西域商路也已打通,游野坤传来消息,第一批商队已顺利抵达西域大宛国,换回了大量良马和珍宝,前景大好。”姜寅严继续道,“国内吏治经过整顿,渐有起色。如今,正是百废待兴,开拓盛世的好时机。陛下此时选择放手,既是成全我们,也是成全凤翎的未来。”

      邱莹莹依偎在丈夫身边,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沉稳力量,心中渐渐安定。她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轻声道:“但愿如此。我只希望,凤翎能在我们手中,真正迎来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又过了数月,女帝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逐渐康复,虽不及病前强健,但精神气色已好了许多。这一日,她突然下旨,命钦天监择选吉日,将于太极殿举行大朝会,有要事宣布。

      旨意一出,朝野震动。所有人都预感到,一个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

      吉日选定,太极殿内,旌旗招展,文武百官,宗室勋贵,皆按品秩肃立,气氛庄严肃穆。女帝邱凌玥端坐于龙椅之上,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旒,虽面容仍带病容,但眼神清澈,不怒自威。邱莹莹和姜寅严身着摄政朝服,立于丹陛之下最前列。

      钟鼓齐鸣,礼毕。女帝目光缓缓扫过满殿臣工,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传遍大殿:

      “朕,承天命,御极二十余载,夙兴夜寐,未尝一日敢忘社稷黎民。然,去岁沉疴缠身,几近不起,幸赖祖宗庇佑,得以苟全性命。然,朕之精力,已大不如前,于国事,恐力有未逮。”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女帝继续道:“所幸,天佑凤翎。朕卧病期间,潇王女莹莹,镇国公寅严,临危受命,摄政辅国。内,肃清奸佞,稳固朝纲;外,抵御强虏,扬我国威。其忠心可鉴,其能力卓著,朝野共睹。更有皇孙女宁,聪慧仁孝,乃我邱氏之福。”

      她的话语顿了顿,目光落在邱莹莹和姜寅严身上,带着一种托付江山的郑重:

      “朕思虑再三,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决定效法古之圣君,禅位于贤。即日起,朕传位于潇王女邱莹莹!望尔克承大统,励精图治,开创我凤翎盛世!”

      “陛下!”群臣闻言,虽早有预料,仍不禁惊呼出声,纷纷跪伏在地。

      女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道:“新君即位后,朕将移居西苑永乐宫,颐养天年,不再过问朝政。镇国公姜寅严,护国有功,忠勇无双,特晋封为‘靖亲王’,世袭罔替,与朕女共治江山!”

      禅位!女帝竟然在身体好转的情况下,主动禅位!这是凤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之事!其胸襟与气度,令人震撼!

      邱莹莹和姜寅严心中亦是巨震!他们虽知女帝有归政之意,却没想到是如此彻底、如此隆重的禅位大典!两人连忙出列,跪倒在丹陛之前。

      邱莹莹抬头,眼中含泪,既是激动,更是感受到如山重任,她叩首道:“皇姨祖母!莹莹年幼德薄,恐难当此重任!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莹莹愿永为辅弼,效忠陛下!”

      这是必要的谦辞,亦是真情流露。

      女帝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释然与期许:“莹莹,不必推辞。朕意已决。这江山,交给你和寅严,朕放心。起来吧,接受这万民之托。”

      内侍捧上传国玉玺和即位诏书。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在文武百官的山呼万岁声中,邱莹莹缓缓起身,从女帝手中,接过了那象征至高权力的玉玺。

      这一刻,她不再是摄政王女,而是凤翎国新一代的女帝!姜寅严亦晋位亲王,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君!

      禅位大典后,女帝邱凌玥果然信守承诺,轻车简从,移居西苑永乐宫,将庞大的皇宫和整个国家,完全交给了年轻的新帝夫妇。她每日在园中赏花钓鱼,读书写字,真正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退休生活,气色反而比在朝时更显红润安宁。

      新帝登基,改元“永宁”,取永续安宁之意。邱莹莹即位后,尊女帝邱凌玥为“圣德太上皇”,以示尊崇。她并未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首先稳定政局,安抚老臣,同时大力提拔有才干的年轻官员,尤其是寒门子弟,朝堂风气为之一新。

      在姜寅严(靖亲王)的鼎力支持下,新朝政令畅通。他们继续推行与西域的通商政策,官商队往来愈发频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先进的技艺;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减轻赋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大力发展邱莹莹倡导的女学,提高女子地位,开化民智。

      北境方面,利用通商换回的良马,组建了更精锐的骑兵,边境防线固若金汤。狄戎大汗阿史那斛见凤翎新君英明,国力日盛,内部又纷争不断,最终不得不遣使求和,承诺永不犯边。困扰凤翎多年的北境之患,至此彻底平息。

      岁月流转,永宁三年春,御花园内,百花盛开。已即位三年的女帝邱莹莹,褪去了几分少女的青涩,多了母仪天下的雍容与威严,但眉宇间依旧可见当年的灵动与智慧。靖亲王姜寅严陪伴在侧,虽位极人臣,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沉稳与干练,目光始终追随着妻子,充满温情。

      在他们身边,一个五六岁年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在花丛中追逐着蝴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正是长大了一些的姜宁。她已成为凤翎国最尊贵的皇太女,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聪慧仁厚,举止有度,深受朝野喜爱。

      “宁儿,慢些跑,当心摔着。”邱莹莹看着女儿,眼中满是宠溺。

      姜宁跑回父母身边,小脸红扑扑的,兴奋地说:“母皇!父王!那只蝴蝶好漂亮!像游叔叔上次带来的西域宝石一样!”

      姜寅严弯腰将女儿抱起,笑道:“那等你游叔叔下次来,让他多带些漂亮的宝石给我们宁儿瞧瞧。”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眼前的盛世景象,正是他们当年在江南“云水间”所期盼的安宁与幸福。

      邱莹莹依偎着姜寅严,望着眼前繁花似锦、国泰民安的景象,轻声道:“寅严,还记得我们在太湖边说的话吗?”

      姜寅严握紧她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记得。这天下很大,总有安宁之处。如今,我们终于为宁儿,也为凤翎的百姓,开创了这片安宁。”

      邱莹莹唇角扬起一抹满足而欣慰的笑意。从现代的灵魂穿越而来,历经宫闱倾轧、沙场铁血、朝堂风云,她最终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和家庭的温暖。她与姜寅严,不仅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共同缔造了这个时代的传奇。

      盛世已开,长路漫漫,但他们有信心,携手同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江山,直到永远。

      (全书完)

      ------

      (第三十七章完)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