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第三十一章:金殿对峙惊雷落,血证如山破奸谋
那信使嘶哑的喊声,如同九天惊雷,在金銮殿每一个角落炸响!“通敌叛国”四个字,更是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满殿文武,瞬间死寂!落针可闻!
太女邱玉瑶端坐在储君宝座上的身子几不可查地晃了一下,脸色“唰”地变得惨白如纸,但她终究是皇室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强自镇定,厉声喝道:“放肆!何处来的狂徒,敢在殿前污蔑本宫!来人!将这胡言乱语的疯子拖下去!”
几名殿前侍卫应声上前,就要去抓那信使。
“且慢!”
一声断喝,如同金石交击,震住了所有人的动作。出声的,正是镇国公姜寅严!他一步踏出,挡在信使身前,目光如电,扫向那几名侍卫,凛冽的杀气让侍卫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太女殿下!”姜寅严转向邱玉瑶,声音沉冷如冰,“此人乃是朔风城守将、末将副手周岩派来的信使!身负重伤,拼死送来军国密报!殿下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将人拿下,是心虚了吗?还是想……杀人灭口?!”
最后四个字,他咬得极重,如同冰锥,刺向邱玉瑶。
邱玉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姜寅严:“姜寅严!你……你竟敢纵容属下污蔑储君!你是何居心?!”
“末将只想查明真相!”姜寅严毫不退让,转身对着龙椅方向(尽管女帝不在),单膝跪地,朗声道,“陛下!诸位同僚!北境将士正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如今却有通敌叛国之嫌指向监国太女!此事关乎国本,关乎前线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岂能因一人之言而轻易定罪,又岂能因涉及储君便含糊了事?!臣恳请,当殿验看密报,公之于众,以正视听!”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大义凛然,瞬间赢得了不少耿直老臣的赞同。几位御史也出列附议,要求彻查。
朝堂之上,形势瞬间逆转!邱玉瑶被逼到了墙角,若她再强行阻止,便坐实了做贼心虚!
她脸色铁青,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几乎咬碎银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好!本宫倒要看看,是何等‘证据’,能污蔑到本宫头上!将密报呈上来!”
内侍战战兢兢地从信使手中取过那封血污的密函,呈到邱玉瑶面前。邱玉瑶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打开密函。只看了几行,她的瞳孔便骤然收缩,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那密函上,赫然是周岩的亲笔字迹,详细记录了如何截获狄戎密使,如何从其口中拷问出太女心腹与阿史那斛往来密信的内容摘要!信中甚至提到了几次秘密接头的暗号和地点!更重要的是,随信附上了一份染血的、盖有狄戎王庭私印的羊皮纸碎片,上面隐约可见“助吾取朔风城,事后割让三镇”等字样!虽然字迹潦草,且是狄戎文字,但其内容与周岩的陈述相互印证,触目惊心!
这证据,虽非原件,却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
“这……这是伪造的!”邱玉瑶猛地将密函摔在地上,声音尖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定是有人嫉妒本宫监国,故意构陷!姜寅严!是不是你指使周岩伪造证据,污蔑本宫?!”
她试图将祸水引向姜寅严。
姜寅严冷笑一声,拾起密函,将其内容高声宣读出来!每读一句,朝堂上便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当读到“割让三镇”时,更是群情激愤!
“太女殿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亲王颤巍巍地出列,痛心疾首道,“这密报所言若是属实……您……您这是要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啊!您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啊!”
“证据确凿!岂容抵赖!”
“必须彻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要求严查此事。太女党羽试图辩解,但在如此惊人的指控和看似确凿的证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邱玉瑶孤立无援,看着满殿质疑和愤怒的目光,只觉得天旋地转,她苦心经营的储君形象,在这一刻崩塌殆尽!
“假的!都是假的!”她状若疯狂,歇斯底里地喊道,“是姜寅严!是他勾结狄戎,陷害本宫!他想篡位!对!他想篡位!”
这已是穷途末路的攀咬,毫无说服力。姜寅严功勋卓著,若想篡位,何必等到今日?又何必在朝堂之上公开证据?
就在朝堂乱成一团之际,殿外再次传来通报:“启禀太女殿下!宗人府宗令、内阁首辅司徒大人,携陛下身边近侍总管高公公,有要事求见!”
宗人府?内阁首辅?还有陛下身边的近侍总管?他们一起来做什么?
邱玉瑶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很快,三位重量级人物步入大殿。宗令和首辅面色凝重,而那位高公公,则手捧一个锦盒,老泪纵横。
“太女殿下!老奴……老奴对不起陛下啊!”高公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陛下……陛下她……不是病倒的!是……是中毒啊!”
又是一道惊雷!比刚才的通敌指控更令人震惊!女帝中毒?!
高公公打开锦盒,里面赫然是半截未燃尽的奇异香料,和一份太医署的密验文书!“此乃梦陀罗之香!乃是太女殿下您……您以安神为名,进献给陛下的啊!老奴当时察觉有异,偷偷藏起了一些,暗中请太医查验……果然……果然是剧毒啊!老奴畏惧殿下权势,一直不敢声张……直到今日……今日见殿下竟还通敌叛国,老奴……老奴再也忍不住了!”
人证物证俱全!弑母!通敌!两项滔天大罪,如同两座大山,轰然压向邱玉瑶!
“不——!不是这样的!你们合起伙来害我!”邱玉瑶彻底崩溃,瘫软在地,涕泪横流,仪态尽失。
真相大白于天下!满朝文武,无不骇然!谁能想到,平日里端庄贤淑的太女,竟是如此蛇蝎心肠之人!
姜寅严和一直在女眷席中冷眼旁观的邱莹莹对视一眼,眼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沉重的叹息。他们赢了,但这场胜利,是以皇室丑闻和国家动荡为代价的。
“将……将邱玉瑶拿下!押入宗人府大牢,严加看管!待陛下……待陛下醒来再行发落!”宗令颤声下令,此刻,他已是最有资格主持大局的人。
侍卫上前,将瘫软如泥的邱玉瑶拖了下去。她的哭喊声渐渐远去,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和无比沉重的气氛。
经此一役,太女邱玉瑶彻底倒台。弑母、通敌的罪行,让她永无翻身之日。朝堂格局瞬间洗牌,太女党羽树倒猢狲散,或被清算,或急于撇清关系。
然而,女帝依旧昏迷,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宗人府、内阁和重臣的推举下,作为女帝唯一成年的亲侄女、且在此次揭露太女阴谋中立下大功(周岩的密报和姜寅严的力争是关键)的潇王女邱莹莹,被公推为“摄政王女”,暂代国政,直至女帝康复或新君确立。
而姜寅严,因其赫赫战功、稳定朝局之功以及无可置疑的忠诚,被加封为“摄政王”,与邱莹莹共同辅政。
历史的车轮,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将这对夫妇推向了凤翎国权力的最巅峰。
然而,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着满目疮痍的朝堂和尚未平息的外患,邱莹莹和姜寅严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风暴过后,百废待兴。他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第三十一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