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凤临 ...
-
第十八章:国公凯旋荣归日,凤临天下启新章
京城北门外,十里长亭,旌旗招展,冠盖云集。女帝虽未亲至,但派出了以皇太女邱玉瑶为首的庞大迎迓使团,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几乎倾巢而出。道路两旁,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百姓们扶老携幼,翘首以盼,争相目睹那位挽狂澜于既倒、生擒敌酋的镇国公的风采。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彩绸和人群热切的气息,喧嚣中透着一种节日的盛大与庄严。
邱莹莹身着亲王女大妆,立于迎候队伍的最前方。正红色的鸾凤朝服,九翚四凤冠上的珠玉在春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她容颜绝世,气度雍容华贵。她身姿挺拔,面容平静,唯有那双望向官道尽头的秋水明眸,泄露了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激动与期盼。数月来的殚精竭虑、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深夜里的孤枕难眠,所有的艰辛与等待,都将在今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辰时三刻,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那面引领着胜利与荣耀的猩红大纛!紧接着,是如同移动森林般的枪戟旌旗,是踏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步伐的凯旋之师!玄甲映日,铁血之气扑面而来,即使隔着遥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那股百战雄师的凛然威势!
人群瞬间沸腾了!欢呼声、鼓乐声、礼炮声震天动地,如同潮水般涌向那支得胜归来的军队!
队伍越来越近,为首一人,骑在一匹神骏异常的乌骓马上,身姿挺拔如松,正是姜寅严!他并未穿着御赐的国公蟒袍,依旧是一身征战沙场的玄色铁甲,甲胄上沾染着洗刷不去的暗红血痕与征尘,脸上带着风霜刻下的疲惫与坚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如同最亮的寒星,锐利的目光穿越喧闹的人群,精准地、牢牢地锁定了长亭前那个红色的身影。
四目相对,刹那间,周围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千山万水,血火硝烟,无尽的思念与牵挂,都融汇在这隔空相望的一眼之中。他看到了她眼中的泪光与骄傲,她看到了他眼中的疲惫与深情。
队伍行至长亭,鼓乐暂歇。姜寅严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他大步走到迎候使团面前,率先向代表女帝的皇太女邱玉瑶行军礼:“末将姜寅严,奉旨凯旋!参见太女殿下!”
皇太女邱玉瑶年方二八,是女帝嫡出,容貌与邱莹莹有几分相似,但气质更为娇憨。她连忙虚扶:“镇国公快快请起!国公为国浴血,立下不世之功,辛苦了!” 她的目光中带着少女对英雄的崇拜,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邱莹莹这位皇姐如今权势的复杂情绪。
按礼制,姜寅严需先与使团见礼,然后才可会见家眷。但他与邱玉瑶见礼后,却并未停留,而是径直走向了站在一旁的邱莹莹。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对历经生死别离的夫妻身上。
姜寅严在邱莹莹面前站定,深深地望着她,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化作最朴素的一句:“莹莹,我回来了。”
邱莹莹强忍着眼中的湿意,唇角扬起一抹璀璨至极的笑容,胜过春日所有繁花。她微微颔首,声音清晰而温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回来就好。辛苦了,夫君。”
这一声“夫君”,在如此公开隆重的场合,由她这位亲王女口中唤出,带着无比的郑重与亲昵,瞬间击中了姜寅严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不再顾忌周围无数双眼睛,伸出那双布满厚茧、曾握枪杀敌的大手,紧紧握住了邱莹莹的柔荑。他的手心滚烫,带着战场归来的风尘和无比坚定的力量。
“一切安好。”他低声说,只有她能听见。
“我知道。”她回握着他,指尖微微颤抖,传递着她的思念与安心。
这无声的交流,胜过万语千言。周围的人群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和祝福声。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国家的功臣,更是百姓心中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神仙眷侣。
盛大的凯旋仪式持续了整整一日。从城外迎接到入城游街,再到皇宫献俘、太庙告祭,每一步都遵循着最隆重的古礼。姜寅严作为主角,始终被鲜花、欢呼和敬仰的目光所包围。阿史那斛等一干狄戎贵族俘虏被押解游街时,更是引发了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唾骂与欢呼,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
邱莹莹一直陪伴在侧,以镇国公夫人和潇王女的双重身份,从容应对着各方道贺,举止得体,仪态万方。她与姜寅严并肩而立的画面,成为当日最令人瞩目的风景,也向所有人宣告着潇王府(如今或许应称镇国公府)无可撼动的地位与力量。
当晚,皇宫设下极尽奢华的庆功宴。女帝亲自为姜寅严把盏,褒奖之辞溢于言表,赏赐更是丰厚得令人咋舌。席间,姜寅严简要禀报了北境战事经过,当他说到雪夜穿越死亡沼泽、奇袭黑水河时,满殿文武皆屏息凝神,仿佛身临其境,听到生擒阿史那斛时,更是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女帝听得龙颜大悦,当众宣布:“镇国公姜寅严,功在社稷,威震四海!朕特赐其与潇王女邱莹莹,于国公府内另开一脉,可自立宗祠,世代承袭国公之位!其子孙,永享富贵!”
这道恩旨,意义非凡!这意味着姜寅严不仅本人位极人臣,其家族也正式跻身凤翎国最顶级的勋贵行列,与邱氏皇族的关系更加紧密,真正成为了与国同休的柱石!而邱莹莹作为他的妻子,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宴会直至深夜方散。姜寅严和邱莹莹谢恩出宫时,已是月上中天。
回到已然焕然一新的镇国公府(由原潇王府扩建敕造而成),挥退所有下人,喧嚣与荣耀被关在门外,寝殿内终于只剩下他们二人。
红烛高烧,映照着彼此的眼眸。数月分离的思念,生死一线的担忧,以及今日巨大的喜悦和荣耀,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没有过多的言语,姜寅严轻轻将邱莹莹拥入怀中,力道温柔而坚定,仿佛拥抱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他的目光深邃,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庆幸和深入骨髓的爱恋,静静地凝视着她。
邱莹莹依偎在他宽阔而温暖的胸膛前,感受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满足。她抬起头,迎上他炽热而深情的目光,唇角扬起幸福的笑意。
“莹莹,”他低唤,声音因激动而沙哑,“我终于……真正地娶到你了。”
邱莹莹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是喜悦的泪水,她轻声回应:“夫君。”
这一声“夫君”,饱含着无尽的信任与托付。姜寅严心中激荡,忍不住低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而郑重的吻。这个吻,不带情欲,只有无尽的怜爱、珍惜和承诺。
红烛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上,相依相偎。他们就这样静静相拥,诉说着别后的牵挂,分享着胜利的喜悦,规划着未来的生活。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温馨的静谧之中。
翌日,日上三竿,两人才悠悠醒来。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温情与默契。
接下来的日子,是久违的安宁与甜蜜。姜寅严卸下了征战的重担,除了必要的朝会和处理一些军务交接,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府中陪伴邱莹莹。他们或是在书房品茗对弈,讨论朝局天下;或是在花园携手漫步,赏花观鱼;或是简单地对坐无言,享受着岁月静好的温馨。
邱莹莹将她精心学习的几样北境小菜做给他吃,虽然味道算不上顶级,但姜寅严却吃得无比香甜。他也会给她讲述北境的风土人情、战场上的惊险瞬间,那些九死一生的经历,在他平淡的叙述中,却更让邱莹莹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他的不易。
他们仿佛要将分离的时光都弥补回来,感情在平淡的相处中愈发醇厚深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极致的荣宠背后,是更高处的寒风。
这一日,游野坤前来拜访,送上贺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朝野最新的动向。
“国公爷,殿下,”游野坤神色少了几分平日的嬉笑,多了几分凝重,“如今二位圣眷正浓,权势滔天,可喜可贺。但野坤听闻,朝中已有一些声音,开始议论‘功高震主’四字了。”
姜寅严眉头微蹙。邱莹莹则神色平静,仿佛早有预料:“哦?都有哪些议论?”
“无非是说,国公爷手握重兵,又得军心,如今封国公,立宗祠,权势已堪比异性藩王。”游野坤压低声音,“甚至有人暗中揣测,陛下对太女殿下……似乎不如对潇王女殿下您这般倚重。这些流言,虽未明说,但其心可诛啊。”
功高震主,自古便是为人臣者的大忌。更何况姜寅严还是男子,在女尊的凤翎国,一个手握重兵的男性权臣,本就容易引来猜忌。而邱莹莹作为皇女,声望日隆,难免不会引人联想到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姜寅严沉声道:“我姜寅严对陛下、对凤翎,忠心天地可鉴!绝无二心!”
邱莹莹轻轻按住他的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对游野坤道:“多谢游公子提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不知游公子可有良策?”
游野坤桃花眼一转,笑道:“良策谈不上,只是些商人保身的浅见。二位如今正如日中天,与其被动等待猜忌,不如主动示弱,急流勇退。比如,国公爷可上表陛下,以伤病为由,交出兵部实权,只保留爵位和虚衔,多享清福。殿下您也可逐渐淡出具体政务,多做些修书立说、慈善教化之事,以示无心权位。如此,或可打消一些人的疑虑。”
邱莹莹与姜寅严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深思。游野坤的建议,看似退让,实则蕴含着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在巅峰时懂得收敛,才是长久之道。
“游公子所言,确有道理。”邱莹莹颔首,“此事,容我们仔细斟酌。”
送走游野坤,夫妻二人在书房密谈良久。
几日后,姜寅严上表女帝,称自己旧伤复发,精力不济,恳请辞去兵部尚书一职,只愿挂个虚衔,安心休养。同时,邱莹莹也向女帝表示,自己身体仍需调理,且想专心整理古籍、兴办女学,请求卸去“北境粮秣督运使”等实务差事。
女帝接到奏表,沉吟许久。她自然明白这对夫妻的用意,心中既有对他们识趣知进退的赞赏,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最终,她准了姜寅严的辞呈,改任其为“太尉”,位高而无太多实权;对邱莹莹,则鼓励其修书办学,并赏赐了大量书籍田产。
此举一出,朝中那些关于“功高震主”的议论果然渐渐平息。不少人称赞镇国公夫妇懂得急流勇退,是真正的聪明人。
岁月静好,时光荏苒。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一年。
邱莹莹兴办的“凤翎女学”已初见规模,招收贵族和平民女子入学,教授文化、礼仪、算数、甚至一些简单的医术和技艺,开凤翎国女子教育之先河,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姜寅严则除了偶尔入宫议事,大部分时间都在府中陪着邱莹莹,或练武强身,或读书习字,享受着难得的闲适。
这一日傍晚,两人在花园凉亭中对酌。夕阳的余晖洒在邱莹莹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姜寅严看着妻子恬静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平静。
“莹莹,”他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如今四海升平,朝局安稳。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要个孩子了?”
邱莹莹闻言,脸颊微红,抬眼望进他充满期待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世界,拥有一个流淌着彼此血液的孩子,无疑是爱情最圆满的结晶,也是未来最坚实的寄托。
她反手握住他的大手,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幸福而羞涩的光芒:“好。”
夜色渐浓,寝殿内的红烛再次点亮,预示着一段崭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启。而属于镇国公夫妇的传奇,还远未结束,只是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进入了另一个更加深邃和广阔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