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旁若无人 ...

  •   “阮博士,早。”他停在一步之外,距离把握得恰到好处,眼神里的欣赏清晰分明,却没有任何令人不适的逾越。

      “早,傅总。很准时。”阮清清微微颔首,尽量忽略因为他这身不同以往的打扮而产生的那一丝微妙波动。她公事公办地递过一个文件夹,“这是保密协议和会议议程。”

      傅斯珩接过去,指尖无意间擦过她的,两人都顿了一下。他若无其事地翻开,快速浏览,然后从大衣口袋拿出笔,利落地在协议末尾签上名字。

      “阮博士审核一下,看看条款有没有需要‘酌情考量’的地方?”他把签好的协议递还给她,语气正经,眼底却藏着细碎的笑意。

      阮清清面无表情地接过,检查签名:“傅总说笑了。请跟我来。”

      她转身,刷开门禁,率先走进充满科技感的大厅。
      傅斯珩跟在她身后半步的距离,目光掠过她挺直的脊背和挽起发髻后露出的一截白皙脖颈,眼神深了深。

      研讨会的气氛严肃而专注。来的都是圈内真正的顶尖人物,讨论的议题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普通学术会议。阮清清作为核心主讲人之一,在台上阐述她最新的研究模型时,整个人仿佛在发光。逻辑清晰,思维缜密,面对台下诸多大牛的质疑和追问,应对自如,观点犀利又不失谦逊。

      傅斯珩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目光始终落在她身上,听得极其认真。在她发言的间隙,他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角度刁钻却直击要害,瞬间就能将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他的参与不是卖弄,而是真正基于深刻理解后的思维碰撞。

      几次交锋下来,连台上几位一向眼高于顶的老教授,看傅斯珩的眼神都带上了明显的欣赏和重视。

      阮清清不得不承认,在工作状态下,傅斯珩的专业魅力几乎无人能挡。他的每一次发言,都让她有种遇到知音的快感,那种颅内高潮的兴奋感,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具冲击力。

      中场休息时,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咖啡交流。阮清清被一位海外归来的教授拉住讨论问题,傅斯珩则被另外几人围住。
      她一边和教授交谈,眼角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瞥向那个被围在中间的男人。他端着咖啡杯,侧耳听着别人的话,偶尔颔首,发表意见时言简意赅,却总能引得周围人频频点头。那种掌控全局的气场,即便在这种场合,也丝毫不减。

      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他忽然转头,精准地捕捉到她的视线。

      隔着几步的距离,他朝她举了举咖啡杯,嘴角勾起一个极浅的、只有她能懂的弧度。

      阮清清心跳漏了一拍,迅速移开目光,假装专注地听教授说话,耳根却微微发热。

      休息结束,会议继续。

      整个上午,两人除了必要的学术交流,没有任何多余的互动。傅斯珩表现得就像一个真正来学习交流的合作者,克制、尊重、专业。

      这让一直提着心、准备随时应对他出格行为的阮清清,反而有些……不适应。
      午餐是简单的自助餐,设在实验室顶楼的阳光房。大家依旧端着盘子,继续着上午未尽的话题。

      阮清清取了些沙拉,刚找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下,傅斯珩就很自然地端着盘子坐到了她对面。

      “阮博士上午的分享,让人受益匪浅。”他开口,话题依旧是纯技术的,“尤其是关于非线性激活函数的优化那部分,我有个想法……”

      他很自然地接上了上午她报告里的一个技术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优化思路。

      阮清清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去,放下叉子,拿起餐巾纸就在上面画起了草图:“你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但是这里的数据流会不会产生瓶颈?”

      “可以考虑引入一个异步校验机制……”傅斯珩极其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笔,在餐巾纸上补充了几笔。

      两人头几乎凑到一起,就着那张餐巾纸,旁若无人地讨论起来,语速飞快,专业术语密集迸发。

      周围的其他与会者看着这对颜值和智商都高得离谱的男女,看着他们之间那种旁人完全插不进去的、充满张力的默契,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直到午餐时间结束,那张写满演算过程的餐巾纸已经被画得密密麻麻。

      阮清清意犹未尽地直起身,看着餐巾纸上那个初步成型的、极具突破性的构想,眼底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下午可以把模拟测试加入议程。”

      “同意。”傅斯珩微笑,将那张珍贵的餐巾纸仔细折好,收进口袋,“原始资料,归我了。”

      他的动作自然无比,仿佛只是收走一份普通的研究笔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