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灯火画眉 ...

  •   重庆的夏日黄昏,暑热未完全退散,空气里弥漫着嘉陵江带来的湿润和城市特有的、混合着火锅底料与植物蒸腾气的复杂味道。林夕的公寓里冷气开得足,将外面的黏腻隔绝开来。

      我站在客房的衣柜前,有些无措地看着林夕兴冲冲地拿出的两套衣服。不是我们日常的T恤牛仔裤,也不是云南的棉麻长裙,而是两套做工精致、色彩柔和的宋制汉服。

      “这是……?”我疑惑地看向她。

      林夕眼睛亮晶晶的,献宝似的将其中一套递到我面前:“今晚磁器口那边有个主题灯会,要求穿古装入园才有特别体验哦!我早就准备好了,这套是你的。”

      她手里拿着一套浅樱粉色的宋制汉服,上衣是窄袖的飞机袖短衫,搭配着印花渐变的粉色百迭裙,裙袂处绣着细小的缠枝花纹,柔软的真丝绡材质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片被晚霞染红的云霞,又像是初春枝头最娇嫩的那朵海棠。

      而她自己手里那套,则是雨过天青色的宋制长衫和百迭裙,颜色清冷如雨后晴空,衣料是带有暗纹的提花绸,质感挺括一些,裙摆上用深蓝色丝线绣着疏朗的水波纹,与她之前在云南做的那条“冰川”扎染裙,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快试试合不合身!”林夕催促着,脸上是掩不住的期待。

      我接过那套柔软的粉色汉服,指尖触碰到冰凉的丝滑质感,心里有些忐忑,又有些隐秘的欢喜。穿古装……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过的体验。它似乎意味着一种角色的暂时转换,从那个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苏晴,变成……故事里的人?

      在林夕的帮助下,我有些笨拙地穿上了这套复杂的衣裙。当最后系上裙腰的系带,站在穿衣镜前时,我几乎认不出镜中的人。

      柔软的粉色衬得我本就白皙的皮肤几乎透明,宽大的袖口和层叠的裙摆弱化了身体的线条,带来一种飘逸轻盈之感。长发披散着,尚未梳理,却意外地贴合了这种古典的慵懒。镜中的少女,眉目清秀,带着一丝不确定的羞怯,仿佛刚从某本古典小说里走出来的、不谙世事的闺阁女子。

      林夕也换好了她的那身天青色。与我的柔美不同,她穿上这身,更多了几分清雅的书卷气和飒爽。长衫勾勒出她修长的身形,水波暗纹随着她的走动若隐若现,像一位即将执剑远游、或是月下独酌的文人雅士。

      她走到我身后,看着镜中的我们,眼中满是惊艳。

      “真好看。”她低声赞叹,不知是在说我,还是在说我们此刻并肩而立的样子。

      她的目光落在我的脸上,停留在我未经修饰的眉毛上,忽然灵机一动:“苏晴,我们……互相帮对方画眉吧?”

      画眉?这个提议,比穿古装更让我心头一颤。

      画眉,在中国古老的语境里,是夫妻、恋人之间最私密、最充满情意的举动之一。它代表着亲近,代表着对彼此容颜的欣赏和描摹,是一种无声的、极具仪式感的爱意表达。

      我的脸颊瞬间烫了起来。镜子里,我的耳根都泛起了粉色。

      林夕看出了我的羞赧,但她没有退却,反而上前一步,拿起梳妆台上那支她常用的、极细的螺黛灰眉笔,眼神温柔而坚定地看着我:“让我试试,好不好?”

      她的眼神像带着魔力,让我无法拒绝。我被动地点了点头,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

      她让我坐在梳妆台前的凳子上,自己则微微俯身,一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另一只手拿着眉笔,凑近我的脸。我们的距离瞬间被拉得极近,近到我能清晰地看到她瞳孔里我自己小小的倒影,能感受到她温热的呼吸拂过我的额发和脸颊。

      她的动作极其轻柔,带着十二万分的专注和小心。眉笔的笔尖带着微凉的触感,细细地、沿着我原本的眉形,一点点地描摹。她的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最精密的艺术品,时而端详,时而落笔。

      我能感觉到她指尖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熟悉的香水味混合着汉服面料崭新的气息。这种被全然关注、温柔对待的感觉,让我浑身僵硬,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一刻的静谧与亲密。

      “你的眉形很好,不用太多修饰,稍微填补一下颜色就好。”她一边画,一边低声说着,声音像羽毛一样搔刮着我的心尖。

      我闭上眼睛,感受着笔尖在眉骨上轻柔滑过的轨迹,感受着她近在咫尺的呼吸和体温。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和幸福感,如同温泉水般,从被她触碰的地方,缓缓流向四肢百骸。

      原来,被所爱之人如此珍视地描摹容颜,是这般动人的体验。

      过了不知多久,她轻轻松了口气,放下眉笔,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满意地笑了:“好了,你看看。”

      我缓缓睁开眼,看向镜子。镜中的我,眉毛被勾勒得更加清晰柔和,衬得眼睛愈发大而明亮,少了平日的几分怯懦,多了些许古典的温婉。脸颊上的红晕还未完全褪去,眼神里还残留着方才的悸动。

      “该你了。”林夕将眉笔递给我,眼中带着狡黠和期待,在我刚才坐过的位置坐下。

      轮到我了。

      我接过那支还带着她指尖温度的眉笔,手竟有些微微发抖。我学着她的样子,俯身靠近她。她配合地抬起脸,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毫无阻碍地观察她的脸。她的皮肤很好,五官立体而精致。我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在她的眉骨上。

      她的眉形偏英气,带着自然的弧度。我模仿着她刚才的动作,用眉笔小心翼翼地、沿着她眉毛生长的方向,一根根地填补、勾勒。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需要耐心和专注。我必须控制好力度,不能画得太重,也不能偏离轨道。

      这不仅仅是在画眉,更像是在学习阅读一张我深爱着的地图。每一笔落下,都是我对她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烙印。

      林夕似乎很享受这个过程,她闭着眼,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种全然信任的放松。

      当我终于放下眉笔,轻声说“好了”的时候,她睁开眼,看向镜子。

      镜中的她,眉毛被我描画得更加清晰利落,与她这身天青色的文人装扮相得益彰,平添了几分俊朗和书卷气。

      我们看着镜中彼此描画过的容颜,看着这一粉一蓝、一站一坐的身影,仿佛真的穿越了千年时光,成为了某个被定格的、美好故事里的主角。

      “我们走吧,”林夕站起身,向我伸出手,眼中映着窗外渐次亮起的城市灯火和镜中我们美好的倒影,“灯会要开始了。”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当我们穿着汉服,携手走进磁器口古镇时,仿佛一步踏入了另一个时空。古朴的青石板路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鱼灯、莲花灯、宫灯……形态各异,光影迷离,将整个古镇映照得如同白昼,却又比白昼多了几分梦幻迷离。

      游人如织,许多人都穿着各朝各代的汉服,衣袂飘飘,笑语盈盈,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璀璨的灯火之间,构成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林夕紧紧牵着我的手,怕我被人流冲散。她的掌心温暖干燥,给了我莫大的安全感。我们随着人流慢慢走着,欣赏着沿街的灯景,听着街头艺人演奏的古筝曲,偶尔在卖糖人、捏面人的小摊前驻足。

      穿着天青色长衫的林夕,身姿挺拔,气质清卓,在人群中很是显眼,不时有人投来惊艳或好奇的目光。她似乎早已习惯,只是微微侧身,将我更护在身边。而我,穿着这身柔美的粉色,跟在她身侧,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起初还有些不适,但看到她坦然自若的样子,以及我们紧紧交握的手,那份不适便渐渐被一种奇异的、与她共享这份瞩目的安心所取代。

      我们在一处悬挂着巨大走马灯的广场停下。灯影流转,图案变幻,投射在我们身上、脸上,光怪陆离。

      林夕侧过头,在变幻的灯影下看着我,她的眼睛比周围的任何一盏灯都要明亮。

      “苏晴,”她的声音在喧嚣中清晰地传入我耳中,“你看,我们现在,像不像也从你的故事里走出来了?”

      我看着她被灯光勾勒得愈发精致的眉眼,看着我们身上这一粉一蓝、互相映衬的衣裙,心中一动。是啊,脱离了现实的纷扰,隐匿于这古老的服饰和璀璨的灯火之下,我们似乎暂时挣脱了那些身份的枷锁和舆论的桎梏,只是故事里的两个人,简单,纯粹,眼中只有彼此。

      我点了点头,回给她一个清浅却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亦笑了,抬手,轻轻将我鬓边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擦过我的耳廓,带来一阵微麻的战栗。

      周围是鼎沸的人声,流转的灯影,古韵的乐曲。但在我们对视的这个小世界里,一切都安静下来,只剩下彼此眼中映出的、盛装的模样和清晰的爱意。

      这一刻,无关过去,不虑未来。

      只有此刻,此身,此人。

      以及,我们互相为对方描画上的、那一道温柔而坚定的眉峰。

      它仿佛是一个无声的誓言,镌刻在眉骨,也镌刻在心间。

      在这片千年古镇的璀璨灯火里,我们以最古典的方式,确认了最现代也最本真的情感。

      灯火阑珊处,画眉深浅时。

      此间风月,恰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